吃蝙蝠的人比你想象的要疯狂得多

蝙蝠自古以来就不幸被人们当成了“人间美味”。苏东坡曾写道:“土人顿顿食薯芋,荐以熏鼠烧蝙蝠。”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就对蝙蝠下嘴了。

吃蝙蝠的人比你想象的要疯狂得多


不过由于蝙蝠的样子很容易使人想到老鼠,多数国人对蝙蝠还是敬而远之的。但在东南亚的一些地方,也可能是当地盛产大个头的蝙蝠,如果不吃的话就太可惜了,他们就把蝙蝠当成了一种特色的美味。蝙蝠即使深居简出,巧妙进化成令人恶心的样子,并使出浑身毒术,随身携带上百种病毒,也避免不了变成盘中餐。

在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小的岛国帕劳,蝙蝠一不留神就会被做成当地一种名小吃――水果蝙蝠汤。不扒皮,不去毛,绝对的原生态做法。这种美味就是什么都敢吃的国人也不敢轻易下嘴。

吃蝙蝠的人比你想象的要疯狂得多


更有甚者,在坦桑尼亚的奔巴岛,这里栖息着世界上最大的蝙蝠――飞狐蝠(果蝠)。这种蝙蝠翼展长达1.6米。当地居民把它当成美食,以至于在上世纪90年代,这种飞狐蝠竟然被吃成了濒危物种。与帕劳不同的是,这里的人们不是把蝙蝠扔进汤里炖,而是喜欢烤着吃。

吃蝙蝠的人比你想象的要疯狂得多


据统计,蝙蝠有1100多个种类,足足占到了所有哺乳动物种类的1/4。这个庞大的家族似乎给人提供了无尽的美味。所以有人戏称,最大最多的美味正在天上飞翔。我们之前常常唠叨的那句话“要吃飞禽还是鹌鹑;要吃走兽还是狗肉”在这里似乎显得格外苍白了。

近年来,由于科技飞速发展,世界交往更快捷更频繁,蝙蝠的“美食文化”也悄然渗透进来。许多地方也开始回归“熏鼠烧蝙蝠”的风潮。但是如今的环境已不比过去,它被人们破坏,已悄然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大批的蝙蝠被逼无奈都迁徙到人类的居住范围内。它们身上所携带的病毒也随着环境的变化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异变得不安分起来。

正当人们乐此不彼地把蝙蝠纷纷列入自己的菜谱时,蝙蝠也用它们的终极手段来调节人类的这种愚蠢的行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