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购物上瘾,两年透支50万:冲动消费到底有多可怕?

妻子购物上瘾,两年透支50万:冲动消费到底有多可怕?


我记得去年双11时,有一则新闻,又滑稽,又引人深思。


一名29岁的男子爬上天台,意图轻生。


妻子购物上瘾,两年透支50万:冲动消费到底有多可怕?


原因是,妻子购物成瘾,前后两年透支50多万元。


而买的东西,也不是必需品。


名牌包、香水、衣服......


一个人的需求有多大?无非是享受下单那一刻的快感。


无独有偶。


沉迷于买买买的谭女士,被诊断为“囤积障碍”。


长达7年里,她控制不住自己,每年花大量时间研究折扣,快递堆积如山。


厨房、卧室成了“重灾区”......


妻子购物上瘾,两年透支50万:冲动消费到底有多可怕?


在去年双十一,她一次性收到50多件快递。


数不尽的快件,还没等到拆封,就被囤积起来。似乎比起物品本身,买这个动作,才是重中之重。


“为买而买”,成了压倒谭女士的一根稻草。


妻子购物上瘾,两年透支50万:冲动消费到底有多可怕?


人的真正需求毕竟有限,热衷于买买买的人,到底是因为什么“着了道”?


我们都有这种体验:


买到一件新东西,大脑就会兴奋一次,满足一次。


就像曾奇峰所说,这瞬间的满足成了一个强迫性动作,背后由恐惧支配。


“一直拥有,一直满足,就不会失去。”


正是这样的重复性行为,使浙江杭州的朱女士一夜之间花光10万。


妻子购物上瘾,两年透支50万:冲动消费到底有多可怕?


而她的消费冲动,来自于她难以缓解的焦虑。


原来因工作压力太大,她不得已辞了职。


但辞职后,心理压力并没有消失,反而变得更大:


她接受不了如此“自甘堕落”的自己。


虽然压力不会凭空消失,却可以转移。


于是,朱女士通过不断下单,一次次缓解压抑的负面情绪。


这是一个死循环,

也是一个制造诱惑的“永动机”,

造成永远买不够的动力。


从这个角度看,购物狂所“购买”的,是一种拥有“我解脱了”的假象。


妻子购物上瘾,两年透支50万:冲动消费到底有多可怕?


但假象总会有被戳破的一天,也许是信用卡被刷爆,也许是不堪其累。


看过一部电影,叫《一个购物狂的自白》。


瑞贝卡是一个购物狂魔。


每一次“剁手”前,瑞贝卡都会给自己灵魂一问:“我需要这个吗?”


妻子购物上瘾,两年透支50万:冲动消费到底有多可怕?


但理智总是不够用,在“买买买”的欲望面前,她一次次败下阵来。


为了“成全”自己,她制造无数下单的理由。


最离谱的当属:“因为这是冬天,而我有一双手。”


妻子购物上瘾,两年透支50万:冲动消费到底有多可怕?


无论什么时候,她总告诉自己:“现在我要做的就是买条新裙子。”即使她已经拥有1万条裙子。


妻子购物上瘾,两年透支50万:冲动消费到底有多可怕?


一次次“失控”后,瑞贝卡刷爆了所有信用卡,债台高筑。


妻子购物上瘾,两年透支50万:冲动消费到底有多可怕?


在一次电视访谈上,债主“曝光”了瑞贝卡都市丽人的假象。


原来,瑞贝卡为了拖延还债时间,编造了无数谎言,以博取同情。


“我姨妈跳伞时出了意外。”


妻子购物上瘾,两年透支50万:冲动消费到底有多可怕?


“因为胆结石住院治疗。”


妻子购物上瘾,两年透支50万:冲动消费到底有多可怕?


“支票在邮递中丢失了。”


妻子购物上瘾,两年透支50万:冲动消费到底有多可怕?


“化学果酸脱皮康复中。”


妻子购物上瘾,两年透支50万:冲动消费到底有多可怕?


正是这些谎言,让她所有人对她失望至极。


工作也岌岌可危。


当上司质问她为什么谎话连篇时,她说出了实情。


“因为购物时,世界变得更美好。

世界确实变得更美好了,

但后来又不美好了,我就再去购物。”


妻子购物上瘾,两年透支50万:冲动消费到底有多可怕?


你看,购物上瘾的人,就在“追求兴奋”、“心情沮丧”之间来回摇摆。


丧失了自制力,也丧失了对生活的主控权


结果呢?


瑞贝卡沉默地看着一堆用不上的衣服,满怀忧伤。


妻子购物上瘾,两年透支50万:冲动消费到底有多可怕?


生活并没有变得更美好,相反,因为透支了信用,生活变得千疮百孔。


妻子购物上瘾,两年透支50万:冲动消费到底有多可怕?


有人说,购物上瘾的对立面,是失落感,是匮乏感。


买单,兴奋;

买单完毕,失落。


而这种失落,本来就已经存在,疯狂购物只是在不断放大这种失落。


正如某位医生所说,“当我们把‘上瘾’一词和购物、花钱联系在一起时,我们必须意识到这是指心理层面的依赖。”


妻子购物上瘾,两年透支50万:冲动消费到底有多可怕?


曾看过一个心理学案例。


有一对夫妻,平时也不吵架,但走到第五年时,丈夫却提了离婚。


他的理由是,妻子有“病”。


当然,这“病”不是普通的病,而是买买买的病。


表面看来,这完全是妻子的错。不懂持家,奢侈成性。


实际呢?


婚后两人的沟通日益减少,成了“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


妻子只能通过买买买,来缓解逐渐累加的孤独感。


有人说,只要能缓解心理困扰,任何体验都可能上瘾。


因此,购物上瘾的最终目的,是让人们以为,买买买可以摆脱痛苦。


在反复下单中,内心的匮乏感、孤独感暂时“消失”。


但这是指标不治本的。


一旦停止买买买,内心将崩溃如山倒。


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想要真正摆脱购物瘾,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个方法。


妻子购物上瘾,两年透支50万:冲动消费到底有多可怕?


1、驾驭消费冲动


对购物上瘾的人,一看到“心动”的东西,就会迫不及待地下单。


但一时“心动”,不代表就是真的需要。


可以试着把这些东西加进购物车,不去看它,不去想它,做做休闲活动,或者其他事情。


隔个半天、一天再看,或许你就会反问自己,“我为什么要买完全用不着的东西?”


这就叫,把消费冲动“扼杀”于摇篮之中。


2、学会断舍离


所谓“断舍离”,有三个层次。


一是“断”:不需要的东西坚决不买;


二是“舍”:不需要的东西统统扔掉;


三是“离”:放弃对物质丰盈的执着。


三种层次结合在一起,就两个字:拒绝。


拒绝物质的堆积,拒绝物品的频繁更新。


如果依然制止不住自己,可以用最极端的方法,买一件扔4件。


直到购物欲望无限下降。


妻子购物上瘾,两年透支50万:冲动消费到底有多可怕?


3、寻找替代物


购物上瘾,本质上是寻求安慰,宣泄痛苦。


当购物成为唯一的宣泄口时,谁都遏止不住。


试着用看剧、外出旅行、美食打卡等代替,多做提升幸福感的事,填充内在的空虚感。


那么,购物所带来的诱惑,就会直线下滑。


4、用想象体验代替真实体验


任何服务,终极的满足对象都是一个人的内心。


买买买,买下的是商品,体验的,却是自己容光焕发、一掷千金的快感。


但这种体验,靠想象也能完成。


你想象自己正在吃美食、穿衣服,那么在大脑情绪体验上,和真实体验别无二致。


食欲、物欲都会得到满足。


因此,如果下一次你的双手还是蠢蠢欲动,不妨想象自己已经拥有,想象它们的触感、使用体验。


也许经过一番想象体验,你不再需要通过“剁手”填补空虚。


5、建立更深刻的情感链接


有人说,买买买的过程,是一个骗局。


“你买的越来越多,快乐却并没有成比例的增加。”


因为这是一种“伪需求”。


孤独感,或是情感的匮乏,依然还在。


多走出去,与他人互动,加深与身边人的链接,拥有一个稳定的社交生活、一个理想中的亲密关系,才是一劳永逸的良方。


其实,人的自控力是有限的,购物上瘾的人,最需要学会的事情,是学会“堵不如疏”。


压制消费冲动,总有一天会“反弹”,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不如按照我所建议的方法,避免和消费冲动做正面对抗,而是从内部一点点瓦解掉,反而事半功倍。


作者:羽逸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