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航天公司澳大利亞測控站“不再續約”事件的真相尋找

本刊觀察者:朝天椒,雪松


瑞典航天公司澳大利亞測控站“不再續約”事件的真相尋找


2020年9月22日,一家瑞典商業航天企業忽然宣佈,其澳大利亞分公司管理的一個航天測控站將不再和中國客戶續約。


這條消息被以《失去澳大利亞衛星站 中國航天受影響多大》的標題在國內廣為傳播,甚至英國路透社也以《中國失去進入澳大利亞航天跟蹤站渠道》的標題做了獨家報道,引發了一定程度的社會輿論。


實際上,公眾媒體報道的標題乃至內容,並沒有充分反映這個事件的政治、商務和技術真相。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試圖通過自己在一定範圍內的調查來釐清事實,把其中涉及的各種因素做一個初步的解讀。


這次事件的主角,是瑞典航天集團(SSC)。瑞典雖然不具備自行發射火箭和衛星的能力,卻是國際航天活動中一個積極的參與者。具體到SSC,根據其官方網站的介紹,企業提供航天發射和科學服務、衛星地面網絡服務、航天器運控和工程服務。按照其官網的介紹,這家公司在全球擁有11個測控站,其中瑞典本土2個、美國3個、澳大利亞2個、智利2個,泰國、加拿大各1個。在澳大利亞設立的兩個測控站分別是當加拉(DONGARA)站和YATHARAGGA站。當加拉站是中國在海外佈設的5個深空測控站之一。


瑞典航天公司澳大利亞測控站“不再續約”事件的真相尋找

瑞典航天集團(SSC)在全球擁有的11個測控站


通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瑞典航天集團已經成為一個世界級的航天基礎設施服務商。從商業角度說,當然也是一個有價值的合作伙伴。SSC公司與中國航天機構的合作始於2000年。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年1月16日,SSC公司還發表聲明,高度評價與中國的合作關係,其中談及了在氣象、遙感、空間物理方面的合作,同時,還特別談及了瑞典Esrange站通過接收和分發中國氣象衛星數據,為世界防災減災做出的貢獻。SSC還對其麾下智利測控站參與嫦娥四號落月過程而深感自豪,並給出了具體的中方合作機構名單,其中包括中科院遙感所、中國氣象局、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


需要知道的是,商業化航天測控並不僅僅是出租現有設備或者利用現有設備提供共享服務。為了服務於經濟規模較大的客戶,測控服務商往往需要新建大型設施,並且簽署較長週期的服務合同。位於澳大利亞YATHARAGGA的地面測控站就屬於這種情況。2019年1月16日的文件中,SSC特別指出,YATHARAGGA站就是專門為中國載人航天任務設立的,並且已經多年不曾使用。這與中國有幾年時間不曾實施過載人航天飛行的事實相符合。另外,SSC在對華合作中也充分體現了契約精神,嚴格按照合同條款的規定和約束提供服務。這也是SSC能在中國市場長期開拓業務的基礎。


SSC官方在回覆路透社採訪郵件時稱,YATHARAGGA站將不再與中國客戶簽署任何新合同,但是會把現有合同執行完畢。


SSC並未透露現有合同的年限,考慮到大型測控天線的平均壽命和測控領域的常見商業模式,我們可以認為,YATHARAGGA站的合同可能還有數年時間到期。


SSC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表示:“考慮到中國市場的複雜性,以及總體的地緣政治態勢,SSC打算在未來幾年,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其他市場上。”


瑞典航天公司澳大利亞測控站“不再續約”事件的真相尋找

SSC全球服務網絡


但,根據新聞搜索,並未發現SSC與中國客戶在商業合作中有所齟齬。此外,雖然澳大利亞近期積極追隨美國,發表反華言論和採取反華措施,但並無證據證明澳大利亞政府直接介入了SSC事件。那麼,SSC所遭到的政治干預,是否應當是來自瑞典政府?瑞典政府同樣沒有理由主動中斷一家企業和中國的商業合作。這樣的政治壓力顯然來自於美國政府。


瑞典雖然是永久中立國,但作為一個北歐小國,在政治、外交和高技術產業上,與美國乃至整個西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根據近年來國外媒體的報道,瑞典和美國情報機關也有著深層次合作。因此,美國向瑞典政府施加壓力,要求瑞典企業中斷與中國的航天合作,是有著一定政治基礎的。


這就意味著,不但YATHARAGGA站,在今後一段時間裡,SSC都很難與中國航天機構簽訂新測控服務合同。如果這種情況不發生變化,當現有合同執行完畢,中國航天機構不僅僅無法使用YATHARAGGA站,也不能使用SSC其他測控站。


考慮到近年來美國國內的政治氣氛,無論2020年大選的結果如何,美國對中國高技術活動的遏制和打擊將持續升級,商業航天必然是優先被打擊的對象,商業化的航天國際合作將面臨更大的困難。因此,中國商業航天的業界,是時候坐下來共同商討對策、各自發揮優勢了,而不是繼續各自為戰。


不過樂觀的一面是,由於中國航天從上世紀90年代的《考克斯報告》開始,就遭到美國打壓,加之《國際武器貿易管制條例》的影響,中國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商業企業,對美國、歐洲航天市場幾乎沒有任何依賴。與歐洲的航天合作基本上處在學術層次上,遠沒有商業化。另一方面,廣大的世界商業航天市場對中國企業是開放和自由的,即使美國施加政治壓力,也不會打斷中國商業航天國際化的進程,更不會致命。


同時,我們業界要切實抓好航天產業的內循環市場開發,其中主要是航天技術的應用和航天文化產業,這將是一個體量巨大的藍海市場,可能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影響商業航天產業的未來。採取了正確對策,我們就完全可以把中國商業航天的大格局切實推進、做大做強。否則,產業發展水平很難說不會停留在現有層面。而沒有突破,則意味著退步的開始。


參考資料:

https://www.sscspace.com/news-activities/comment-on-news-coverage-regarding-sscs-business-in-china/

https://www.sscspace.com/wp-content/uploads/2020/02/Appendix_China-Customers.pd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