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劌論戰:肉食者鄙不足與謀的當下意義

根據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論,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大概結論:經濟狀況不同者,其關注點與興趣大體會不同。

比如工資五千,與百萬加或已實現財物自由的,前者大體會更關注現實與生存,後者大體會對現實之外的東西更感興趣;前者大體會更愛人愛家愛國,因為他們時刻體驗到家國的興衰帶來的切身感受,然後有榮辱與共之心,後者大體會更愛金錢愛刺激愛標立,因為他們較易自命不凡,較易喪掉道德基本盤,而較不易與家國有榮辱與共之心。

也由此看出二者眼中的“現實”是不同的,即現實的維度是共通的,但因所處境況的不同,認識的維度是不同的。

古有曹劌論戰,稱“肉食者鄙,不足與謀”,說的亦是大概率情況,可見“肉食者”的認識維度,並非是更高階的維度,一個“鄙”字就說明一切,即他們標新立異、異想天開而脫離現實、紙上談兵的水平。

歷史上的空談誤國,文人誤國,主要體現在決策者身上,次要體現在悠遊肉食而終日無所事事的所謂“清流”與“幕僚”身上,他們可與現下的某類所謂“公知”與“學者”大致劃上等號,其中有“作家”“教授”等,其們享用紅利,坐食民祿,尤不忘筆桿子所用,吹毛求疵,無中生有,以期獲得側目,兼發心中之糞,遑論其們的利祿若再受到改革與反腐衝擊,則便更可見他們的跳梁挑釁。

比如作家方方,教授梁豔萍,王小妮教授等,悍然把主體的“保護言論自由”有底線性,加以無底線性延展來反制主體,而以“因言獲罪”不符合法制,且將必失其主體自身風範與受到外圍譴責為名目,妄圖挾制。

可笑的,是她們掩耳盜鈴之心態,且隨著國法系統的進步與完善,這些無底線醜類必將被法制如期加身。

再提肉食者的認識維度,我們素食者難以理解她們的恨國言論,其實正不必去理解,正因維度的不同。

曹劌論戰:肉食者鄙不足與謀的當下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