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分享就是錯?愚蠢的家長正在為了面子,道德綁架孩子

文丨靜媽育兒

新春佳節來臨之際,很多親朋好友會相聚一堂,這少不了可愛的孩子們。

可是孩子們在一起,年齡相仿總會有所爭吵,搶玩具、霸電視、爭第一,都說三個女人一臺戲,這是還沒看到兩個孩子的戰鬥現場。

不願分享就是錯?愚蠢的家長正在為了面子,道德綁架孩子

李穎表哥帶著五歲的兒子陽陽到家裡玩,同樣是五歲的陸路對自己的表哥非常喜歡,剛開始兩個人玩的非常融洽,可是沒多久兩人便大打出手。

原來陽陽喜歡陸路的一輛玩具車,可是陸路一直抱在懷裡不願意給表哥,兩個人就這樣僵持著。

坐在旁邊的大人看到這一幕,很是尷尬,李穎趕緊勸孩子”你要懂事,做個好孩子,表哥是客,要分享玩具給表哥。”這不勸還好,一勸陸路就大哭起來。

陸路一哭,李穎的表哥也坐不住了,趕忙教育自己兒子,剛說兩句,陽陽也哭起來了。

李穎表哥趕忙道歉,帶著陽陽回家去了。李穎覺得陸路不懂事,讓她丟盡了面子,回頭沒準還有人在背後說自己沒有教育好孩子,越想越氣,又將陸路一頓訓。

不願分享就是錯?愚蠢的家長正在為了面子,道德綁架孩子

孩子滿肚子委屈,直接跟媽媽槓上了,邊哭邊吼:“那是我的生日禮物呢!”原來那輛玩具車是陸路五歲生日時,李穎送給兒子的生日禮物,自己都捨不得玩,今天媽媽卻要求拿給表哥玩,陸路除了不捨還有委屈、難過,覺得媽媽不理解自己。

李穎沒想到兒子居然如此珍惜自己送的禮物,對於自己剛才對兒子訓斥,非常後悔,可是她還在苦口婆心的勸陸路應該學會分享,“表哥只是玩一下,又不帶走”。

分享,本應該是一件你情我願的樂事,在李穎家,卻被要求強迫分享,不分享就被貼上不懂事的標籤。

其實,不願分享是每個孩子的天性,特別是5歲以內的孩子,他們的“物權意識”讓他們以自我為中心,每件物品都有歸屬權。

不願分享就是錯?愚蠢的家長正在為了面子,道德綁架孩子

愚蠢的家長為了面子道德綁架孩子,而聰明的家長從來不會逼孩子善良。

一、尊重孩子的意願

在《爸爸去哪兒》第二季,黃磊的女兒多多收養了一條小狗,陸毅的女兒貝兒也非常喜歡這條小狗。貝兒問黃磊可不可以讓小狗和她玩一會兒?

黃磊並沒有幫多多做出決定,而是引導貝兒小狗是誰的,就應該去和誰說。

在此同時,黃磊也告訴女兒說:如果你不想和別人分享,你可以直接告訴對方你的想法,不用顧慮其他。

黃磊對女兒給予了足夠的尊重,而非因為在錄節目顧及面子問題,要求多多把小狗給貝兒。

孩子有權決定自己的東西要不要分享給其他人,在孩子遇到這種選擇時,我們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可以適當的引導孩子“如果你願意和朋友分享,會收穫大家的友誼”。

不願分享就是錯?愚蠢的家長正在為了面子,道德綁架孩子

二、不給孩子貼標籤

“這是我的”“我先拿到的”“你不能動我的東西”

很多人都聽過這樣或者類似這樣的爭吵,特別是二胎家庭,兩個孩子又相隔不大時,每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沒完沒了。

勸大的“你是哥哥(姐姐)要讓著點弟弟(妹妹),那麼大了,不要不懂事!”

轉身勸小的“你是弟弟(妹妹),不要和哥哥(姐姐)搶,要做個聽話的好孩子。”

總之,你們就是錯了,不聽話、不懂事、不是好孩子,父母給孩子貼上了負面標籤,根據自己的主觀意識給孩子的行為下定論,否認了自己的孩子。

孩子自己的需求都沒能的到滿足,又怎麼會顧及到其他人的感受呢?自己最親的人,在自己受委屈時,不幫自己就算了,居然還說我不懂事,不聽話,對孩子內心的傷害不是一點兩點。

由於孩子身心發育不完善,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避免給孩子消極的暗示和想法,要給予孩子積極的暗示,讓孩子能夠更加完善自己,好孩子是誇出來的。

不願分享就是錯?愚蠢的家長正在為了面子,道德綁架孩子

三、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孩子的行為很多時候都是受到父母的影響,可能你不會覺得自己在哪一點做得不好,畢竟自己可沒有和人當眾搶東西,

回想一下,你有沒有孩子拿你手機玩時,你大吼“不要動我的手機”;孩子碰你文件時,你大吼“住手,不要亂碰”;孩子在廚房折騰時,你揪著他,“廚房是媽媽的地盤,你禁止進來”。

粗看都沒問題,細看你不是正在強勢地宣誓你對物品的主權嗎?在和孩子的溝通中,我們應該充分考慮榜樣作用,孩子只是好奇,我們可以本著分享的原則,讓孩子明白,父母的某些東西可以分享給你,但是,有些東西比較重要,或者會有危險,最好不要亂碰。

在滿足孩子好奇心的情況下,讓孩子看一下這神秘的物件是什麼,又可以告知孩子需要注意事項,而不是就一句毫無餘地的“我的,你不要碰”。

不願分享就是錯?愚蠢的家長正在為了面子,道德綁架孩子

四、不要本著教育之意逗孩子玩

“寶寶吃糖呀,分一個給奶奶好不好”,“哎呀,寶寶真乖,奶奶不吃,你吃吧”。

這樣相似的情景,在生活中我們沒少遇到,有時候是長輩,有時候是鄰居朋友,有時候是我們自己,看著可愛的孩子總想去逗一逗,覺得很好玩。

可是這一點都不好玩,這樣除了“玩弄”孩子的感情外,還會給孩子一個錯誤的認識。

在引導孩子分享糖果是,孩子給你分享糖時,他有分享的意識,可是你接著告訴他“不用了,你自己留著吧”,這時孩子接收到的是:我只要有分享的行為就好,這不會影響到我的“奶酪”。

當下一次遇到同齡孩子需要真分享時,孩子遇到的分享就不一樣了。媽媽說“寶寶乖,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呀。”寶寶乖啦,東西在小朋友眼前晃一圈就拿回來了,這時,媽媽又說“寶寶怎麼不和小朋友分享呀,這樣子不是好孩子哦。”寶寶心想,我到底做錯了什麼,這不就是分享嗎,難道分享還得付出我的東西?

不願分享就是錯?愚蠢的家長正在為了面子,道德綁架孩子

錯誤的引導,消極的暗示,惱羞成怒的責罵,對教育孩子學會分享毫無意義。分享不能強迫,先尊重孩子意願,再鼓勵孩子分享,不要用道德綁架孩子,用愛去引導孩子學會分享,獲得更多的快樂和友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