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民·追夢橋】萬山新市民:融入“新家園” 樂享新生活

在推進“新市民·追夢橋”工程建設中,萬山區積極對接搬遷群眾關切,著力抓好“技能培訓”、“推薦就業”服務,不斷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讓“新市民”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融入度、滿意度大幅提升。

【新市民·追夢橋】萬山新市民:融入“新家園” 樂享新生活

旺家社區內微工廠忙而有序

【新市民·追夢橋】萬山新市民:融入“新家園” 樂享新生活

搬遷戶何玉菊正在微工廠內勞作

何玉菊一家是萬山區最早的一批搬遷群眾。2018年9月,家住印江的何玉菊舉家搬遷到丹都街道的旺家社區。清新的環境、完備的設施,便捷的交通、貼心的關懷,還有那座建在家門口的“扶貧微工廠”……一切的一切,都讓何玉菊倍感新奇。在社區工作人員的推薦下,何玉菊順利成為了“微工廠”裡的一員。對於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她分外珍惜、幹勁十足。不過兩年時間,便成功升職為景航服飾的車間主管,完全適應了的新家園生活。“剛開始來的時候覺得有些生疏,但時間長了就覺得比在家的時候好很多,各方面條件都比在家好,所以就一直想好好的在這裡工作,把工作盡我的努力做好。”何玉菊說。

【新市民·追夢橋】萬山新市民:融入“新家園” 樂享新生活

旺家社區

【新市民·追夢橋】萬山新市民:融入“新家園” 樂享新生活

旺家社區內微工廠產業園

與何玉菊同在一個小區的楊蘭是思南縣甕溪鎮人。搬遷後,目睹了新家園的便捷與繁華,楊蘭在家門口做起了小生意,丈夫也在社區工作人員的走訪推薦下,實現了就近就業。如今,小兩口每個月便有近6000元的穩定收入,終於結束了長期在外的忙碌與奔波,能夠安下心來打理自己的小日子。現在,楊蘭每天晚上都會約著鄰居們逛逛街、跳跳舞,暢享歡樂新生活。“我們搬到這裡各方面條件都好了,但我們也要跟上時代,跟上潮流走,來到這裡,白天上的上班,該做什麼做什麼,晚上我們就來這裡跳下舞,釋放一下壓力,釋放下心情,開心開心。”楊蘭高興地說道。

【新市民·追夢橋】萬山新市民:融入“新家園” 樂享新生活

旺家社區的居民們歡快地跳著廣場舞

為了讓搬遷群眾更好“舞”出新生活,旺家社區黨支部還專門為社區居民配備了音響、定製了統一的服裝,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居民參與其中,進一步豐富了“新市民”精神娛樂生活,進一步增強了社區之中的幹群關係和鄰里情誼。“每天吃了飯沒有事了,就過來這裡跳舞,鍛鍊一下身體,跟著大家學習跳哈舞,對身體也有好處,每天出來跳一下,心裡舒服了,也高興。”社區居民譚奇碧說。

從木房到樓房、從鄉村到城市,搬遷群眾的生活日新月異,從工作到生活,從學習到娛樂,易地搬遷社區的關懷無微不至,讓越來越多的搬遷群眾逐步融入“新家園”,讓越來越多的“新市民”們駛向安居樂業的新生活。(區融媒體中心 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