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習總書記足跡訪民生|陝西安康平利縣:精準滴灌潤民生

4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考察當地脫貧攻堅情況。

在該縣老縣鎮,總書記進社區、入茶園、到學校和衛生院,與農戶拉家常,關心脫貧致富情況,親切詢問中心小學孩子們的學習生活情況,並衷心希望父老鄉親們的生活像城市的名字一樣:安康、平利,平安順利。

平利縣位於陝西東南部,處在陝鄂渝三省市交界,屬秦巴連片特困區的核心區域。至“十二五”末,全縣仍有貧困村79個,貧困發生率高達22.4%。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平利縣按照“統攬、帶頭、下沉、精準、真實、激勵”十二字工作要求,發揚“特別能奉獻、特別能攻堅、特別能創優”的頑強作風,精準發力,苦幹實幹,舉全縣之力攻克貧困堡壘。

貧困不除不罷休,精準滴灌潤民生。截至2019年底,平利縣貧困村已全部出列,累計減貧20466戶58391人,貧困發生率由22.4%降至1.2%,先後榮獲13項國家級榮譽和15項省級榮譽,多種創新模式在省市推廣。

4月23日,沿著習近平總書記平利考察足跡,《民生週刊》記者就該縣脫貧攻堅成效採訪了當地部分幹部和群眾。

易地扶貧亦可安居樂業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平利縣已有13490戶37974名群眾實施了易地扶貧搬遷,所有農戶安全住房得到保障。

4月21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走進該縣老縣鎮的錦屏社區,實地察看了社區電子加工廠、毛絨玩具廠、服飾公司產品展示廳,對當地“山上興產業,山下建社區,社區辦工廠”的發展思路給予肯定,勉勵企業努力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積極拓展國內市場。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解決好貧困群眾就業問題非常重要。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通過各種方法保障貧困群眾就業。

在搬遷戶汪顯平家,習近平總書記同一家老少圍坐在一起拉家常。

汪顯平告訴習近平總書記,以前在山裡,住的是土房,走的是山路,幹啥都不方便;搬到社區後,一家人住進了三室兩廳的樓房,夫妻兩人就近務工,還能照顧老人,過上了過去做夢都想不到的好日子。總書記聽了十分高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易地搬遷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實現貧困群眾跨越式發展的根本途徑,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途徑。搬得出的問題基本解決後,後續扶持最關鍵的是就業。樂業才能安居。解決好就業問題,才能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貧。易地搬遷群眾來自四面八方,加強社區建設很重要。基層黨組織要發揮領導核心作用,把社區管理和服務工作抓好,求真務實,讓人民群眾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

平利縣委辦工作人員告訴《民生週刊》記者,錦屏社區安置了老縣鎮11個村的1346戶高山危住戶、地災戶和貧困戶,共4173人。很多貧困戶都和汪顯平家一樣,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改變了一家幾代人的命運。

據瞭解到,近年來,平利縣堅持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先手牌”,本著“搬遷是手段、脫貧是目的”“搬得出、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的要求,在全縣每一個移民安置區都建有社區工廠,讓貧困搬遷戶實現了樓上生活、樓下上班的夢想。

“在社區工廠上班雖然比在沿海城市打工賺得少,但每個月也能拿到2000多塊錢,而且還能照顧老人和孩子。”一位在社區工廠工作的女工告訴記者。

數據顯示,目前平利全縣累計發展毛絨玩具、服裝手套、電子元件、手工藝品等社區工廠83家,提供就業崗位6000餘個。

有評論指出,這種社區工廠模式,讓搬遷群眾離土不離鄉、掙錢又顧家,既促進了群眾就近就業,形成了“穩就業”閉環,又解決了農村留守和社區管理問題,凝聚並激活了各種生產要素的內生動力,實現了農民、企業、政府共贏。

沉好群眾健康的“壓艙石”

在當天的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還來到老縣鎮的衛生院,實地瞭解基層衛生防疫、醫療保障工作,並向堅守在基層防疫抗疫一線廣大醫務人員表示親切慰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快補齊公共衛生服務短板,加強農村、社區等基層疫情防控能力建設,把各項防控措施常態化。

鬥贏“病魔”,才能拔掉“窮根”。在2016年8月召開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深入實施健康扶貧工程。就在這一年,《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建設規劃》編制實施,多措並舉補齊貧困地區醫療衛生能力短板。

據《民生週刊》記者瞭解,在平利縣,貧困戶就醫門診醫療費每人每年100元,戶內通用,結餘轉存,在鎮、村門診就醫免除一般診療費,在鎮衛生院住院報銷比例達到90%以上。符合轉診規定的,在縣級以上醫院合規費用報銷比例不低於80%,五保戶按民政部門相關政策執行。

與此同時,該縣對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實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建立健康檔案,每年提供一次免費體檢。

除了上述舉措,平利縣設立了大病補充保險基金和大病補充救助基金,先後與省市定點醫療機構分別簽訂了醫療保障“一站式”結算服務協議。

根據協議,凡平利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上述定點醫療機構住院,不用支付醫療費用(限額內的非合規費用除外,只支付個人自付的10%)即可出院,實現了省、市、縣一站式結算。貧困患者出院後,上述各級定點醫療機構與平利縣合療辦打包結算後再按照“五重保障”政策與各相關部門單位核對結算。

“‘一站式’結算服務既簡化了結算流程,又減輕了貧困群體的醫療負擔。”平利縣扶貧辦一位工作人員稱。

扶貧必扶智

4月21日當天,習近平總書記還對老縣鎮中心小學進行了考察。該小學四至六年級學生已於4月20日開學。當總書記走進五年級一班的教室時,同學們齊聲向習爺爺問好。

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詢問同學們學習和生活情況。他強調,要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縮小城鄉教育資源差距,促進教育公平,切斷貧困代際傳遞。

《民生週刊》記者瞭解到,2019年,老縣鎮按標準兌現了8名貧困寄宿生、171名貧困非寄宿生生活補助和152名貧困學生價格臨時補貼,把精準資助政策送到每一個貧困學生的手上。

脫貧致富不僅要注意富口袋,更要注意富腦袋。在2016年7月召開的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曾指出,西部地區要徹底拔掉窮根,必須把教育作為管長遠的事業抓好。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平利縣教育部門通過完善資助體系,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的孩子進行精準資助,覆蓋了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職業中專等不同階段,確保每個貧困家庭的孩子有學可上。

此外,該縣積極統籌扶貧、民政等有關部門資助項目資金,協調引導社會愛心人士、公益組織開展社會資助活動,通過政策疊加,集中解決困中之困、堅中之堅的突出問題。

事實上,平利縣在落實教育精準資助的同時,還重視推進扶智扶志,引導貧困山區學生從小立志成才改變貧困山區面貌。

近年來,平利縣累計投入1.2億元實施邊遠山區薄弱學校改造工程,尤其加大對全縣貧困村、深度貧困村教學點的資金投入,通過全面消除危房校舍、硬化軟化學校運動場、配置多媒體等措施,推進邊遠山區學校標準化建設。

特色產業鋪開脫貧路

女媧鳳凰茶業現代示範園區位於老縣鎮蔣家坪村,是蘇陝扶貧協作項目,通過“黨支部+龍頭企業+貧困戶”的模式,園區帶動了100多戶貧困戶,年人均增收在千元以上。

深山之中,春雨濛濛。習近平總書記拾級而上,步入茶園,沿途察看春茶長勢,同茶農們親切交談,仔細詢問茶葉收成、價格和村民土地流轉、參加分紅、務工收入等情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他希望鄉親們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興業,脫貧奔小康。

《民生週刊》記者瞭解到:近年來,平利縣圍繞茶葉、絞股藍、生態豬、中藥材、富硒糧油“5個10萬”特色產業,做大基地規模、發展產業園區、壯大龍頭企業、做亮市場品牌、拓展銷售渠道,確保村村有產業,建檔立卡貧困戶中12053戶產業需求戶有增收項目,穩定達到脫貧標準。

為持續深化“支部+市場主體+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該縣進一步完善222家扶貧市場主體與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資源流轉、勞務用工、產品回購、技術培訓、發展產業等幫扶措施,真正把貧困戶增收嵌在產業鏈上,讓企業領著農民幹,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賺,實現互利雙贏。

與此同時,該縣加快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盤活農村集體資源、資產、資金,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大力推廣“村黨支部+集體經濟+貧困戶”產業發展模式,精準選擇有能力、有實力、有擔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土地租金、務工薪金、資本股金等方式,確保79個貧困村有穩定的集體經濟收入,符合條件的貧困戶有股可入、有事可做、有利可獲,實現持續穩定增收。

(《民生週刊》記者 鄭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