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缸柴油機綜述之一丨服務“三農”已歷百年,適應需求大有作為!

本文由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單缸柴油機分會秘書處、專家組成員邵仁恩起草,經分會理事長談乃成、原副理事長張士興及分會秘書長劉明修改,介紹了單缸柴油機的發展歷程、重點產品及發展趨勢等,為單缸柴油機行業“十四五”規劃編制、企業發展提供參考。

服務“三農”已歷百年

中國柴油機行業兩個最老的企業是逾百年的常柴股份有限公司和近百年的濰坊市各柴油機廠(濰坊華豐機器廠拆分重組的華豐、濰柴)。常柴前身是誕生於1913年的厚生機器廠,與如今的上柴公司、錫柴公司前身,均產低速、臥式、水冷柴油機供農業排灌作業之用。上述4家工廠的前世表明,柴油機起步於農機,其歷史悠久。

現今的單缸柴油機行業從業企業逾百家,將單缸柴油機生產許可證管理交地方各省管理的數據顯示,全國擁有單缸柴油機生產許可證的企業計137家。

其中,擁有第一代產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中,少量企業同時擁有第二代產品生產許可證,扣除重複計算,單缸柴油機生產廠家仍逾百家(注:擁有第二代產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約35家)。

回眸世紀之交,單缸柴油機行業年產銷量逾千萬臺,主供年銷300多萬臺的農用運輸車,年銷各100多萬臺的手扶拖拉機、小四輪拖拉機及出口境外(主要出口地分佈於亞、非、拉)。

單缸柴油機綜述之一丨服務“三農”已歷百年,適應需求大有作為!

2014—2019年單缸柴油機銷量(數來源於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單缸柴油機分會的會員企業)

OEM供應量的下降,導致行業主要企業,尤其是年產銷20萬臺或以上的主流企業銷量下降,進而其總量在行業總量中佔比下降。產生了主流企業在行業總量中生產集中度與市場佔有率份額下降,而主供售後市場的其餘企業,還有不少實現了同比上升。

以會員企業來說,有一批“黑馬”如科普、凱馬、常富、宜州玉柴等,同比銷量均有20%以上的增長。

貼近市場需求,產品結構沿革

單缸柴油機綜述之一丨服務“三農”已歷百年,適應需求大有作為!

20世紀50年代,上海市提出以“鐵牛”取代“黃牛”耕作的目標。

1960年,上海手扶拖拉機及配套動力機自行設計、自主開發、自成體系工作啟動,5.15kW(7hp)手扶拖拉機配柴油機為195臥式水冷單缸機,在上海投產後,北京、武漢、南寧、廣州、漳州等地先後跟進。

60年代,8.83kW(12hp)、2000r/min的S195在常州開始聯合設計,8.83kW(12hp)、2000r/min的190立式水冷柴油機及後續開始的190立式風冷、190臥式水風冷系列柴油機在衡陽、廣州開始聯合設計,後續貴陽、重慶、永康、北京、昆明各廠也陸續加入合作研發。

這個時期,3.68kW(5hp)的175臥式水冷柴油機及2.21kW(3hp)的變型機在宜昌、西安、長沙、杭州、湘潭等地開始聯合研製。2.21~2.94kW(3~4hp)臥式、斜式風冷3000r/min柴油機分別由浙江大學、江蘇農機所分別在浙江、江蘇開展合作研發。105系列複合式燃燒室的新105系列機也在天津大學的組織下分工布點合作研發。

70年代初,單缸柴油機已形成了以S195、175兩個臥式水冷基本型及一系列變型組成的主流產品,形成了水風冷兼有,轉速從2000到2400再到3000r/min的配套固定及移動作業機組的產品結構。

70年代中期,由於配套農用運輸車的需求,單缸柴油機從農用進入農用低速汽車配套領域。

80年代,配套小四輪拖拉機、中等功率拖拉機及工程機械等一系列需求,讓95mm缸徑機演變至100、105、110、115、120、125、130、135和140mm缸徑單缸臥式水冷系列柴油機;75mm缸徑機演變為80、85、90、92和95mm缸徑臥式水冷系列機。

78mm缸徑風冷機演變為86、88和92mm等缸徑立式風冷機;84mm缸徑水冷機演變為86、92、96和98mm等缸徑臥式水冷系列機;90缸徑立式機演變為95、100、105和110mm等缸徑系列機。

以上產品為目前單缸柴油機主要產品隨配套需要衍生變型發展的簡況。

農業生產體系與單缸柴油機需求

單缸柴油機綜述之一丨服務“三農”已歷百年,適應需求大有作為!

在20世紀末、21世紀初,全國單缸柴油機年產銷達1000萬臺峰值。主要配套包括農用運輸車360萬臺,手扶及小四輪拖拉機和出口機組逾100萬臺,插秧機、微耕機、小型工程機械和水面捕撈作業機具等。

而2014—2019年,行業統計總量從550萬臺降至342萬臺,2019年上半年小拖(含手扶及小四輪)銷量同比下降30%,插秧機(含手扶及乘坐式高速插秧機)銷量同比下降30%左右。

傳統配套需求萎縮,絕非單缸機配套市場所特有,而是整個農機市場的共性問題,但短板產品、小眾產品中單缸機適配的花生、蔬果等經濟作物作業機卻火熱,亮點不少。

我國各種經營規模並存,有美、澳、加的規模化大農業,有歐洲的中等規模農業,也有日、韓的精細化農業。目前農村勞動力主要以婦女、老齡人群為主,他們對降低勞動強度的需求迫切。

我國“三北”(東北、西北、華北)與“三南”(東南、中南、西南)地區的農機化發展不平衡,作物間的機械化率發展不平衡。

目前,我國農機裝備供應過剩與無機可用共存,農機與農藝融合嚴重不足,選育與栽培、種養與管理、機械化適機研究都有事要做。

今後,我國農業生產體系將從糧食作物向經濟作物拓展,從種植業向養殖、畜牧與水產發展,從設施農業向農產品加工,從平原地區向丘陵山區進軍,實施馬鈴薯、棉花、甘蔗、蔬果等作物機械化。

支持精細化技術發展:精量播種,高效施肥,節水灌溉,開展深耕深松,秸稈粉碎還田;解決丘陵山區地塊小並大、平改坡田、彎變直、開展宜機化基礎改造,解決無機可用狀況。

單缸柴油機自誕生以來,就與“三農”發展相輔相成。雖然單缸柴油機產銷持續下行,但降幅在收窄,在山區、丘陵地區全面實現農業機械化的大趨勢下,單缸柴油機必將跨出傳統配套機組領域,在適應南方丘陵山區宜機化工作中,大有作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