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看待洱海这几年变化的?

这几天看了一些关于洱海环保的评论,很多网友把洱海的污染责任扣在洱海流域农民头上,说是种地污染了洱海,现在不让种了是为了他们子孙后代着想,做为他们农民子弟的一员,虽然现在不是靠种地为生, 但是我觉得还是要说点什么。

你是如何看待洱海这几年变化的?

这是现在老家门口,保护洱海新修的生态栏道的图片,每次回老家,打开窗子就能看到这样的美景,早晨和傍晚还可以在路上慢跑一下锻炼一下身体,说真的洱海通过在2017年以来的大治理,发生了大变化,洱海清了,绿植多了,动物也多了,对于这样的治理,我也不得不点个赞。

你是如何看待洱海这几年变化的?

但是我们今天的重点,不是欣赏美景,而是想探讨一下,在洱海环保重拳治理下,洱海流域其他方面发生的一些变化。

先说说洱海污染的起因。现在很多网友一发现哪里环保不好 ,就会把当地人说成是眼光短浅,自作自受。其实你们知道嘛,我们祖先在这块流域几千年了, 洱海也很清 ,污染也就近二十几年的事情,而这几十年正好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几十年, 小到洱海大到国家,我们不能用西方现在环保的理念去掩盖他们曾经污染环境走过的路,对于洱海也一样,如果说本地农民种地污染了,我想他们只是为了生存而已,而今天我们国家富强了,我们在逐渐缩小碳排放量,人民生活富裕了也逐渐提高环保意识,但是对于洱海流域的老百姓来说我觉得还任重到远。

你是如何看待洱海这几年变化的?

为什么我这样说家乡人民了,从意识角度来说我觉得没有比大理人更重视保护洱海了,因为他们已经把她当做自己的眼睛。但是从其他方面来看,感觉这样的路还很长。

经济方面,大理农民经济收入还是很低的。可能有些人会反驳说,租一个客栈就几百万 ,确实那些人有钱,但是有多少了?代表不了整体。洱海流域农民主要经济收入还是种田,洱海流域因为土地肥沃,人口比较密集,所以人均分配土地比较少,82年以前的每人分了几分地,82年以后出生的基本就没有了,在这样的条件下,种植水稻等经济作物根本养活不了一家人,所以很多人都是以种植蔬菜,大蒜等时间短,产值高的农作物,这些农作物基本都是卖到外省,不怎么受当地消费制约,所以很受欢迎,当然也就是污染环境农作物之一。一家人一年收成好就会有十几万收入,而如果种其他作物,一年收入可能还不到三分之一。

大理这么好环境,为什么选择种地,不搞旅游服务业,目光短浅。说真的,不是他们不想,而是很想,现在种田的基本都是老人,80后基本不种田了,所以也想换行业。但是一个行业发展不是一个人或者是一家决定的,这个需要zf政策引导 ,放宽。而今天的现实是什么?民宿餐饮不在批复,楼房装修限制,农庄,花海也不能审批,唯一确定就是土地流转,一家人两三亩土地流转那点钱能干嘛,以后干什么没人管。如果说双廊当年要是现在的政策,双廊就成就不了今天的地位。


你是如何看待洱海这几年变化的?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来大理旅游还是老三样,双廊,古城,苍山洱海。而洱海流域田园乡村旅游就没有成长起来。于是你看到的海西漂亮民宿,然后种田带来的蚊虫苍蝇夹夹杂着猪牛粪味的空气,有住的没吃的, 落后的交通。新建的廊道人来人往,大多是本地人,而外地游客根本没法来,没地方停车,吃饭,住宿。不要说这样建投收不回投资,就是大家想花钱也花不了。

你是如何看待洱海这几年变化的?

所以作为大理本地农民子弟,我们希望环境越变越好,希望有好的产业引导,好的产业支持转型,这样我们的环境才会正真的变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