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看待洱海這幾年變化的?

這幾天看了一些關於洱海環保的評論,很多網友把洱海的汙染責任扣在洱海流域農民頭上,說是種地汙染了洱海,現在不讓種了是為了他們子孫後代著想,做為他們農民子弟的一員,雖然現在不是靠種地為生, 但是我覺得還是要說點什麼。

你是如何看待洱海這幾年變化的?

這是現在老家門口,保護洱海新修的生態欄道的圖片,每次回老家,打開窗子就能看到這樣的美景,早晨和傍晚還可以在路上慢跑一下鍛鍊一下身體,說真的洱海通過在2017年以來的大治理,發生了大變化,洱海清了,綠植多了,動物也多了,對於這樣的治理,我也不得不點個贊。

你是如何看待洱海這幾年變化的?

但是我們今天的重點,不是欣賞美景,而是想探討一下,在洱海環保重拳治理下,洱海流域其他方面發生的一些變化。

先說說洱海汙染的起因。現在很多網友一發現哪裡環保不好 ,就會把當地人說成是眼光短淺,自作自受。其實你們知道嘛,我們祖先在這塊流域幾千年了, 洱海也很清 ,汙染也就近二十幾年的事情,而這幾十年正好是中國發展最快的幾十年, 小到洱海大到國家,我們不能用西方現在環保的理念去掩蓋他們曾經汙染環境走過的路,對於洱海也一樣,如果說本地農民種地汙染了,我想他們只是為了生存而已,而今天我們國家富強了,我們在逐漸縮小碳排放量,人民生活富裕了也逐漸提高環保意識,但是對於洱海流域的老百姓來說我覺得還任重到遠。

你是如何看待洱海這幾年變化的?

為什麼我這樣說家鄉人民了,從意識角度來說我覺得沒有比大理人更重視保護洱海了,因為他們已經把她當做自己的眼睛。但是從其他方面來看,感覺這樣的路還很長。

經濟方面,大理農民經濟收入還是很低的。可能有些人會反駁說,租一個客棧就幾百萬 ,確實那些人有錢,但是有多少了?代表不了整體。洱海流域農民主要經濟收入還是種田,洱海流域因為土地肥沃,人口比較密集,所以人均分配土地比較少,82年以前的每人分了幾分地,82年以後出生的基本就沒有了,在這樣的條件下,種植水稻等經濟作物根本養活不了一家人,所以很多人都是以種植蔬菜,大蒜等時間短,產值高的農作物,這些農作物基本都是賣到外省,不怎麼受當地消費制約,所以很受歡迎,當然也就是汙染環境農作物之一。一家人一年收成好就會有十幾萬收入,而如果種其他作物,一年收入可能還不到三分之一。

大理這麼好環境,為什麼選擇種地,不搞旅遊服務業,目光短淺。說真的,不是他們不想,而是很想,現在種田的基本都是老人,80後基本不種田了,所以也想換行業。但是一個行業發展不是一個人或者是一家決定的,這個需要zf政策引導 ,放寬。而今天的現實是什麼?民宿餐飲不在批覆,樓房裝修限制,農莊,花海也不能審批,唯一確定就是土地流轉,一家人兩三畝土地流轉那點錢能幹嘛,以後幹什麼沒人管。如果說雙廊當年要是現在的政策,雙廊就成就不了今天的地位。


你是如何看待洱海這幾年變化的?

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來大理旅遊還是老三樣,雙廊,古城,蒼山洱海。而洱海流域田園鄉村旅遊就沒有成長起來。於是你看到的海西漂亮民宿,然後種田帶來的蚊蟲蒼蠅夾夾雜著豬牛糞味的空氣,有住的沒吃的, 落後的交通。新建的廊道人來人往,大多是本地人,而外地遊客根本沒法來,沒地方停車,吃飯,住宿。不要說這樣建投收不回投資,就是大家想花錢也花不了。

你是如何看待洱海這幾年變化的?

所以作為大理本地農民子弟,我們希望環境越變越好,希望有好的產業引導,好的產業支持轉型,這樣我們的環境才會正真的變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