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首發 | 馮驥才《思想的散文——朱永散文集序》

思想的散文

——朱永新散文集序

文 / 馮驥才

比起作家的散文,學者的散文有什麼特異與不同?說這個話題得拿出一個上好的例子——那麼,讀讀朱永新的散文就知道了。

其實,就散文的本質說,學者們的散文並非另類。散文是性情文字,心靈訴說,審美表達。張中行、季羨林的散文莫不如是,與作家們的散文何有兩樣?

永新是一個真實又鮮明的人。熱情飽滿,精力充沛,熱心公益,關切多多。由於天性中抗壓能力強,臉上總帶著笑容。我是在做全國文化搶救時與他相識於蘇州,那時他是蘇州市分管文化和教育事業的市長。然而,我對他最初的印象卻很特別;儘管他是地道的江蘇人,但看上去更像是個北方人,體魄壯實有力,性情開朗爽快,說話中氣十足,從他身上找不到一點印象中江南人的溫文爾雅,也找不到一點市長們常帶在身上的自我的尊貴。官員總是習慣用一種矜持與你拉開距離,以保持自己的身份。他卻放鬆隨便。尤其是總想和你深談,這是一種學者的氣質。而且我看得出來,他所做的有關教育和文化的工作,沒夾雜著任何個人政績的訴求,完全出於一種責任與摯愛,才盡心去扶助。進而我還發現,只要與他聊天,他就會藉機“宣傳”他的“新教育”的理念。他是這一理念的創建者和推動者。他有能力叫你很快信服他的理念。這不僅由於他對教育的熱誠,更因為從他的思想中,我們能穿破中國當代教育的困局與僵局看到一片亮閃閃、充滿魅力、有希望又無限開闊的空間。那時,他正與他的同道者一起,致力為孩子們構建這樣一個幸福的學習生活的藍圖,並已經開始推行一系列生動鮮活、富於創造性和可操作的方式,來對這種全新的教育理念進行實驗與實踐了。

他是一個知行合一的人!

新作首發 | 馮驥才《思想的散文——朱永散文集序》

我從認識他第一天就沒把他當做市長。他是我教育界、知識界的一個能夠深談的朋友。

我覺得他的想法、做法和遭遇的困難,與我當時倡導和推動的文化遺產搶救很相像,因而我非常能夠感受到他身上有一種知識分子特有的純真的理想主義,還有激情。凡是激情、感情、理想、無功利的付出過多過強的人,在社會交往中,人情世故中,事物的感觸中,時時都會產生一些被觸動的、有意味的、情意深長的細節與片斷,並不知不覺進入了筆管。偶有題旨,轉化為文字。這種文字便是散文。

讀一讀他這本集子中寫到的先輩、家人、朋友、各色人物及其各種故事,不都是充溢著獨到的發現、深刻的感悟、真情的流瀉和精神的火花嗎?這不就是一些人物散文的佳作?

可是,學者究竟是另一類人。

他們生活在自己的專業裡。他們有特定的生命的內容、目標、追求、路途;而學者們的思維又是純理性的、邏輯的、思辨的、探究的。只要下筆為文,自然自成一體,自具特色,自有其精神、個性、及思想的內含。這思想的內含應是學者散文最重要的價值。

儘管永新的為人為文都有很感性的一面,但他行文之間,還是無處不見他的思考。這些思考在他閱讀時,在他推廣閱讀的行動中,在他像武訓那樣苦苦推行新教育理念的實踐中,在面對堅如壁壘一般積重難返的教育體制面前,也在與友人們侃侃而談中。他的思考是開闊的、雄辯的、深究的,也是執著的、堅韌的、決不放棄的。我讀他的散文時常常被他字裡行間這種精神所感動。我從他的散文中吸取這種精神。

永新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知識分子都是理想主義者。理想是要在未來實現的目標。理想也是要對未來負責。所以他用筆勾畫出心中教育的理想國——《未來學校》。可是,要實現理想,就必需穿過已經板結的教育體制的現實。我想過,以他一人之力能夠成功嗎?這也是身陷在文化搶救泥淖中的我常常遇到的問題。然而,不管我們的理想最終能實現多少,一個社會不能沒有人去思考;前沿的思考,開拓性的思考,破冰的思考。知識分子是社會的大腦,思考是知識分子的天職,也是社會進步之原動力。

新作首發 | 馮驥才《思想的散文——朱永散文集序》

在這本書中,永新開篇就把他所推崇的曼德拉的一句話擺了出來:“教育是最強有力的武器,你能用它來改變世界。”改變世界的根本在於教育嗎?這是最具根本意義的話題。由此我看到永新對教育的社會功能和未來價值理解之深刻,之透徹。教育直接關係著國家乃至人類社會的文明之本,興亡之本;也關切到每一個活生生的人成長年代心靈的幸福。正是站在這個思想的高度上,面對著太多現實困難的永新,依然是樂觀的,進取的,樂此不疲地去做每一件必需做好的事。不在乎困難是一個有志者最佳的心態。

我們無法從這本散文集裡,縱觀他對新教育系統的思考,他已經出版許多這方面的專著。然而我們卻能從這些自由自在散文的篇章中,從他有情有義的狀物述人、談文論道中,被他種種思想的片斷、心靈的偶得、精神的探究所觸動,所啟發,跟隨著他一起饒有興趣地感知生活,咀嚼事理,思索未來。這便是這本散文集送給我們的禮物。

最美好的禮物是精神的禮物,所以我們閱讀。

初讀此書,偶有所感,捉筆寫下,且為序言。

2020.8.8 心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