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家醜不可外揚,流言切莫相信”,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

俗語“家醜不可外揚”,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家裡邊有些不好的事情不能向外邊說,很多老人教育後代都喜歡說這一句話,那麼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下一句又是啥呢?

一、“家醜不可外揚”

俗語“家醜不可外揚,流言切莫相信”,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

俗語話說“家醜不可外揚”,那麼這句話是怎麼來的呢?它起源於南北朝時期,一些名門貴族的家庭中出現一些醜事,這些事一旦傳揚出去,就會受到褫奪官職爵位,淪為平民的懲罰。

所以,這些貴族官宦人家家裡一旦出醜,便捂著蓋著,並制定家規:家中醜事不可向外張揚。時間一長,這種家規不僅上層社會普遍採納,一些平民也相襲而行,故形成俗語。

俗語“家醜不可外揚,流言切莫相信”,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

“家醜不可外揚”這句俗語本身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家醜”之所以被稱為“家醜”,就是因為自己也覺得不太光彩,不應該讓更多的人知道。

俗話說“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都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家庭裡面發生的事情別說外人了,就是清官都難以解決,所以和那些不相干的人說,又有什麼用呢?家庭裡面的事情最好家庭內部自己解決。

俗語“家醜不可外揚,流言切莫相信”,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

“家醜”之所以“不可外揚”,並不是讓人學會撒謊。古人說“亡羊補牢,猶未晚也”;家醜既然已經造成,那麼就應該將這種壞的影響控制在小範圍之內,然後迅速將其解決。

如果“家醜”弄得人盡皆知,不僅會丟面子,而且也不利於家庭團結!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家庭內部的矛盾很難有對錯,因此,老祖宗才會有這樣的告誡“家醜不可外揚”!

二、“流言切莫相信”

俗語“家醜不可外揚,流言切莫相信”,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

這句俗語的下半句“流言切莫相信”其實非常經典。我們經常聽到“大俗即大雅”,就是對這句俗語最好的詮釋。縱觀整句俗語,這個下半句也尤為精華。

面對流言蜚語,要有自己的分析判斷能力,不要輕易相信,人云亦云,更不能推波助瀾,到處傳播。即使是認為最知心的人也難保信秘密,只能從你的口中傳播給他,就保不住他會傳播給別人。

俗語“家醜不可外揚,流言切莫相信”,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

流言如刀是可以殺人的。我國著名影星阮玲玉就是被流言之刀所殺,如果別人傳播自己的流言怎麼辦?需要有承受能力,經受得起流言的侵蝕,最明智的辦法是不要急於爭辯,讓時間來證明一切,流言蜚語終將會不攻自破。

另外聽者也是多長個心眼,少聽別人說什麼,多看別人做什麼,一個人嘴是可以騙人的,但是身體不會,所以看他做了什麼比看他說了什麼更有參考價值。

俗語“家醜不可外揚,流言切莫相信”,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

總的來說,這句俗語在現代看來還是有一定指導意義的,作為社會的一個個體,要對個性言行與觀點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否則人云亦云,流言蜚語就會起來。

這句俗語都是勞動人民的經驗和智慧總結,一代代傳承下來,成為後世寶貴的精神財富,當年輕人真正遇到問題的時候,再用心體會這些俗語,就會有另一番收穫,所以對於這些俗語,我們也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先人的智慧代代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