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會議根據一項共同協議規定了生物與化學武器技術上的限制,在此限制內,戰爭的需要應服從人道的要求......一旦由於將來在軍備方面的改進而提出明確的建議時,締約國或加入國保留今後達成一項諒解的權利,以維護它們已經確定的原則並使戰爭的需要符合於人道的法律。”——1868年11月29日,《聖彼得堡宣言》

你很難想象在我們熟知的《日內瓦公約》之前半個世紀,就有一個冠名“人道”、“法律”的協約在各國對化學武器這一概念都模糊不清的情況下“限制”住了各大協約國的公約。但在日後的歐陸世界歷史第一次大撕X中也證實了這些毫無卵用的廢紙。甚至於就算是日內瓦公約後——二戰意大利對埃塞俄比亞,納粹德國的集中營,日本日本關東軍516化學部隊,甚至是二戰後的也門內戰、兩伊戰爭也昭然了克勞塞維茨的“戰爭就算不惜一切手段取得勝利”理論。那麼這些屢禁不止,窺癢人心的“瓶中惡魔”究竟何德何能,為何人們在完不成自己的戰爭中需要藉助這些惡魔的力量?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無形惡魔”的神秘面紗

下面我們將列出一些在未來戰爭中最可能遇到以及大多數現代化部隊裝備和準備使用的化學戰劑。當然,要想包羅萬象是不可能的——因為新的化學試劑在不斷問世,而具有毒性的化學試劑又一眼望不到邊。而在這之前,我必須不列入各位在初中化學書上就瞭解過的毒氣,也是歷史上第一個化學戰劑——氯氣。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氯氣大殺四方,但也很快便被許多致死性戰劑超過,同時它在操作上以及其它方面的缺陷也不斷顯露出來,有時候為了伺候這些大爺氣體,己方甚至不得不付出比殺敵更昂貴的運輸、保存與發射代價,盈利比的虧損很快讓其在化學戰舞臺上消失了。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化學戰劑根據其主要作用效果可分為幾大類,就化學戰範圍而言(撇開煙幕劑、催淚彈、縱火劑以及訓練劑),化學戰劑可直接分為毒劑、失能劑以及控暴劑,進一步分為:神經劑、窒息劑、血液劑、糜爛劑、嘔吐劑。下面,我們將逐組挑選代表性的毒劑詳細描述各類戰劑的特性。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在這裡我們需要做一點解釋:大部分化學戰劑的名稱是其化學名全稱,有些名稱書寫極麻煩,且詰屈聱牙。美陸軍化學部隊設計了一套簡單的代號系統,即利用一個或兩個字母代號來代替每個化學戰劑(如H、HD、VX等)。另外還有一個補充編碼系統,即每在個相應的存貯容器上標誌彩色編碼(灰底綠道-殺傷劑;灰底紅道-刺激劑等),這套簡單的編碼系統目前在西方已得到了普遍的認可。原華約國有自己的一套類似的編碼系統,也利用彩色編碼補充標記。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駐蓋亞拉的美軍部隊配設防毒面具,至於是防誰的毒呢~?

神經毒劑

所有的神經毒劑,不管使用哪一類,對中毒者的作用效果基本上是一致的——通過進入人體,通常是吸入(也可從皮膚吸收)來抑制體內膽鹼酯酶的正常功效。膽鹼酯酶的正常功效是阻斷另一種能產生肌肉攣縮的化學物質,該物質稱為乙酰膽鹼。如果它的正常作用得不到控制,那麼它在人體內的濃度將逐漸累積,對人體構成危險,即肌肉無規則地攣縮,從而影響整個身體機能。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根據吸入毒劑的濃度不同,毒害作用也不同,後效極為痛苦,中毒症狀幾乎立即顯現。第一個症狀便是流鼻涕、胸悶、縮瞳、視線模糊。接下來便出現呼吸困難和流涎,噁心、嘔吐、大小便失禁也接踵而至,很快又出現肌顫、痙攣以及抽搐、神志不清,繼之昏迷,伴有驚厥痙攣,最後窒息死亡。這些痛苦的過程能持續1至15分鐘,有時也拖延2小時而未窒息。輕度中毒者僅出現早期症狀。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神經毒劑被劃分為兩大類,G類和V類毒劑。一般認為G類毒劑是非持久性毒劑,通過人體吸入造成傷亡。如果使用的是增稠液體,它能滲入皮膚,使人員中毒。反之,V類毒劑(典型的便是VX)是持久性毒劑,其本身便是膠粘狀,可通過人員吸入或皮膚吸收造成傷亡。  

  • 神經毒劑-塔崩(GA)

即二甲胺基氰磷酸乙酯,氣溶膠或蒸汽形式分散時無色無味,它是納粹德國的傑作,也是整個二戰中最臭名昭著的化學武器。而一九四五年前蘇聯紅軍俘獲了整個塔崩的原產地——霍齊烏克工廠,包括許多重要的技術人員,隨後工廠被轉移到斯大林格勒的北部新址,為原華約國生產塔崩,為冷戰發光發熱。而且在,一些預料不到的地方比如烏干達等地已經出現。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二甲胺基氰磷酸乙酯

  • 神經毒劑-沙林(GB)

即甲氟瞵酸異丙酯,它可以說與塔崩是同門關係——也是納粹德國的傑作,也是霍齊烏克工廠的產品,但二戰結束後沙林毒氣也只是生產設施已基本準備就緒擬投入使用。戰後一段時期,英國曾依照德國的數據圖紙在南斯庫克生產沙林毒氣,但在一九五六年自動放棄化學戰之後,全部工作隨之終止。美國在科羅拉多州的落基山兵工廠生產沙林,產量之大乃至於當時的沙林售價降至每公斤3美元。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沙林毒氣彈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甲氟瞵酸異丙酯

1995年3月20日,著名的“東京地鐵毒氣事件”正是邪教組織“奧姆真理教”釋放的沙林毒氣。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東京地鐵毒氣事件

  • 神經毒劑-梭曼(GD)

即甲氟膦酸特己酯。同為納粹德國的傑作卻不同於前兩者無色無味的特性——有一種甜果味,而其毒性及速殺性能上皆遠超過塔崩或沙林。但二戰結束後,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德國試圖大規模生產它,但冷戰開始後,蘇聯與美國同時大規模生產梭曼,以互相制衡。可以說在冷戰初期,梭曼是兩個陣營都最受青睞的神經毒劑。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 神經毒劑-VX

VX是V類毒劑中最可能用於未來戰場的一種毒劑,幾乎沒有資料報道其成份及性質狀況,但這並沒有阻擋住一些非擁有國家去研製V類毒劑擁為己有。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對沒錯,就是那部經典影片《勇闖奪命島》裡的綠球球。不要以為是電影杜撰,這玩意美軍真的有

與G類毒劑相比,VX的致死性更大,持久度更高,它能以液體、氣溶膠或蒸汽的形式使用,它還能被植物吸收。但VX也有軍事缺陷,它在一定條件下易燃。VX是美國現代所寵愛的神經毒劑,在印第安納州的新港進行大量的生產,這些大量的VX與美國的許多其它化學戰劑一道,共同貯存於猶他州的美陸軍圖埃勒倉庫。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原蘇聯有一種神經毒劑,被稱為VR55,據悉與VX屬於同一類物質。

窒息性毒劑  

窒息劑是第一類被投入戰爭使用的化學戰劑,雖已淘汰,但仍然是化學戰歷史中最濃厚的一筆之一。窒息劑主要是侵襲呼吸道(鼻、咽喉、肺),使其粘膜腫脹,肺液充盈導致受害者溺斃(故也稱為“旱溺”)。死裡逃生的受害者往往在其餘生留下長期頑固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大部分窒息劑中毒死亡現象多發生在24小時內,但在中毒後三小時內卻不會出現任何症狀。不過不用擔心,難以運輸、儲存與投放的特性使得窒息劑估計已不會再成為今日的化學武器。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 窒息劑-光氣(CG)  

二氯碳酰,光氣具有新割下的茅草氣息。光氣應該對1919年以前的大約百分之八十的化學戰傷亡負有責任,光氣相對來說易於生產,但在裝彈或裝填其它容器時需致冷液化。它是非持久性毒劑,欲除掉它的危害效應只有通風。光氣對皮膚或眼無害,但卻能腐蝕與其蒸汽接觸過的某些金屬。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 窒息劑-雙光氣(DP)  

三氯甲基氯甲酸酯。雙光氣實質上與光氣相類似,氣味也類似,不同之處僅僅是它的化學沸點,雙光氣的沸點允許它本身能夠在正常溫度和壓力條件下進行裝彈或填充容器。像光氣一樣,它的效應延遲到三個小時之後才發作。但在某些情況下,雙光氣的襲擊會出現催淚劑的效果。可以警示士兵進行防禦準備。雙光氣貯存也不穩定。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意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亞時首次用空軍使用芥子氣和雙光氣,僅在1936年的1~4月間,中毒傷亡即達到1.5萬人

血液性毒劑  

血液劑可通過呼吸過程進入人體,一旦進入人體血液中,它們便會與血液中的細胞(呼吸)色素氧化酶發生作用,造成致命傷害。血液劑抑制了人體細胞作為生命源泉的基本分子的再形成。簡言之,當體內的現有能量消耗殆盡時,你的生命也便停止了。血液劑同時十分克制防毒面具,在一場高濃度血液劑攻擊中,防毒面具的濾毒罐每10分鐘左右必須更換一次,否則防護效果無效。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 血液劑-氰化氫(AC,也記為HCN)  

氰化氫成氫氰酸。也是納粹德國的傑作,據現存資料稱該毒氣有一股桃核氣味。 氫氰酸是一種優缺點兼備的軍用毒劑,其最大軍事意義之一是其速殺性,如果人員吸入,10分鐘就可以找閻王喝茶。但缺點是它比氧氣輕,在大氣中只能停留極短的時間。氫氰酸的閃點非常低,甚至彈殼爆炸產生的閃光也能點燃它。穩定性也極差,除非是在極純的狀態下。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氫氰酸及其它血液性毒劑的主要軍事意義表現在,當使用它們時,儘管普通的軍用面具能防護人員免除危害,但面具濾毒罐本身卻很快即被充滿飽和,失去濾毒作用,必須立即更換。有些濾毒罐的更換必須脫下面具才能進行,在脫下面具的瞬間,人員易受任何其它毒劑的侵襲,尤其是神經毒劑,它們或已充斥在四周,或被對方適時發射,專門候此佳機適時進攻。如果吸入氫氰酸,人員的呼吸會變得急促。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的集中營就曾採用過氫氟酸的特體——“旋風-B”(Zyklon B)來達到這種可怕的效果(但德國用的這種是乾粉狀)。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防毒面具在面對這種化學武器也難以招架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 血液劑-氯化氰(CK)  

氯化氰無色,強烈刺激眼和咽喉。它有許多與氫氰酸相同的效應,另外還能對眼和粘膜形成強刺激作用。像氫氰酸一樣,它是一種速殺性戰劑,能在十五分鐘內使人員斃命,但消散也很快,它能在十分鐘左右填充飽和麵具濾毒罐。人體能自動將吸收的氯化氰轉化為氫氰酸,從而造成傷亡。吸入氯化氰能造成呼吸加快。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 血液劑-(SA)  

它有兩個化學名稱:砷化氫、胂。這種毒氣不僅針對人類,估計吸血鬼也難以招架——它呈現一股大蒜味。 胂雖然被當作一種化學戰劑已投入生產,但它有相當多的缺陷。它是一種慢效作用毒劑(其致殘失能效應可在數小時至數天後發生),揮發度極高,甚至在與空氣接觸時也能發生爆炸,消散也非常快。胂不同於其它血液性毒劑,它是通過危害人體的肝臟和腎臟,影響血液的正常功能,從而對人體造成損傷。即使是少量胂中毒也能造成貧血症。預計在未來的戰場上,胂這種血液劑並不會得到廣泛應用。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糜爛性毒劑  

糜爛性毒劑通常用於阻止敵方部隊侵佔或通過己方版土或陣地,因為它們的毒性非常持久,能保留兩天到一星期。最典型的糜爛劑是芥子氣(H或HD),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首次使用,隨後在20世紀30年代被意大利人用於對付埃塞俄比亞人,後效令人驚駭。此後的抗日戰爭也被日軍大規模使用,隨後又在80年代突然出現在兩伊戰爭中。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臭名昭著的日本關東軍516化學部隊

大部分糜爛劑的作用效果基本相同:它們幾乎全部都是慢效作用毒劑,往往要延續四小時才奏效,當皮膚潮溼(或出汗)以及高溫的條件下,作用速度加快。出現的第一個症狀是皮膚變紅,尤其是眼部四周,在暴露的皮膚上產生大水泡。如果吸入了蒸汽,則會對呼吸道產生強刺激作用,並且會損傷體內血液細胞,眼也可能被損傷。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幾種常用糜爛性毒劑的物理性質

糜爛劑治癒非常緩慢,並且中毒人員始終對感染具有低抵抗力。且糜爛劑能滲進服裝,其蒸汽危害能保留數天,甚至在沾染地面也如此。糜爛劑的中毒後果是失能致殘,但很少造成死亡,對呼吸道的任何損傷都會造成呼吸系統長期慢性的功能紊亂。含砷類化合物也屬糜爛劑,顧名思義,它們是一類含砷的各種化合物,具有與其它糜爛劑相同的毒害效應,但通常毒性較低,也更不穩定。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硫芥子氣類似毒劑

糜爛性毒劑從踏進歷史舞臺至今,因其製備工藝簡單(合成工藝路線多),原材料易得、合成條件不高,而且具有極高的毒性(劇毒1mg/m³ ,使眼睛受到傷害)和良好的戰場使用效能(液滴或氣溶膠使用、不添加穩定劑也不易分解,不易揮發,作用時間 72~120H),在世界各地戰場上被廣泛使用,用量之多、傷亡人數之大(一戰至少12000噸芥子氣用於戰場,導致至少130萬人的傷亡,佔毒劑傷亡總數的88.7%以上,因此又有“毒劑之王”的稱號。

1963年埃及在干涉也門內戰時使用了芥子氣,1988年,兩伊戰爭伊拉克曾使用過芥子氣,導致5000人以上死亡,數萬人受傷,是世界史上最大的面向平民使用化學武器的軍事行動。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我給你講,這玩意燻的我當年老疼了”——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一戰受遭受芥子毒氣襲擊致殘的奧地利間諜

  • 糜爛性毒劑-萊文斯坦芥子氣(H),和蒸餾芥子氣(HD)  

化學名稱——2,2-二氯二乙硫醚。它們都是液體,顏色可以從淡黃到無色。萊文斯坦芥子氣(下文簡稱H)和蒸餾芥子氣(下文簡稱HD)的主要差別在於H是一種不純的毒劑形式,混有一些含硫雜質,而HD是一種被蒸餾過的芥子氣,純淨,貯藏更為穩定。H非常易於生產,因此,它仍然可能會在將來的戰爭中出現(像在兩伊戰爭中一樣)。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兩伊戰爭距今不過一代人的時間,誰能想象化學武器竟離我們如此之近?

H有一種芥末或硫磺氣味,HD有一種大蒜味。正是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造成的傷亡,促使了隔絕式防毒斗篷的應用。H和HD均為慢效作用毒劑,甚至可能會在中毒十二天以後再緩慢奏效。HD與一種硫氯化合物(稱為T)按60與40的比例混合產生的毒劑稱為HT,它具有更強的糜爛作用,持久度也比HD更長,但揮發度低,施用濃度需更強才有效。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美軍的芥子毒氣彈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美軍的芥子毒氣彈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美國馬里蘭州化武司令部軍事化學研究官網的公開報告——《實驗室芥子氣製備》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該文章後的各類芥子氣動物試驗死亡率(每個1000例)

  • 糜爛性毒劑-氮芥子氣(HN-1、HN-2和HN-5)  

化學名稱——HN-1:2,2′二氯二乙乙胺;HN-2:2,2′二氯二乙甲胺,HN-3:2,2′,2-三氯三乙胺。  

這三種氮芥氣都是暗色的油狀液體,它們都是氨的衍生物,毒效類似於H和HD,但它們對體內損傷的程度更嚴重些。它們能造成支氣管炎及肺炎,抑制細胞生長,強烈損傷體內器官,尤其是消化系統的下部分。這三種毒劑毒性最大的是HN-2,但同時揮發度也最大,一般不適于軍事應用,HN-3是最可能應用於未來戰爭的一種毒劑,它比HD持久度更高,且無色。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芥子氣中毒的照片

  • 糜爛性毒劑-光氣(CX)  

二氯甲醛肟具有強烈刺激氣味,可以固態或液態使用。它能即刻產生並顯現毒效作用:只要接觸到它即會對眼和鼻產生刺激作用,隨後皮膚上出現水泡並奇癢,即使立即沖洗消毒也不能除去這種刺激。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當年美國懷疑伊拉克所擁有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正是二氯甲醛肟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二氯甲醛肟的照片,大家看看家裡有沒有,有的話趕快扔,這玩意能大規模殺傷(笑)

  • 糜爛性毒劑-路易氏氣(L)  

化學名稱為二氯(2-氯乙烯)砷。它是一種暗色的油狀液體,有天竺葵味道,純淨時無味。路易氏氣是以一位美國化學家路易的名字而命名的。在他的領導下,1918年春天在華盛頓首次生產了這種毒劑,在能投入戰術使用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了。20年代和30年代期間,它成為主要研究對象,甚至被意大利和日本投入生產,希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能成為使用戰劑之一,但這一想法沒能實現。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ISIS在敘利亞投放的路易氏氣

路易氏氣仍然是一種非常有軍事意義的化學戰劑,不僅因為它有速效作用,而且作為一種糜爛劑,它能嚴重致殘人員,它還是一種全身中毒毒劑(影響整個身體),一旦進入體內的話。路易氏氣的毒效類似於HD,但它另外還能造成肺組織腫脹,產生低血壓、嚴重的腸道病以及感覺虛弱疲勞。路易氏氣中毒的即刻效應是眼刺激,甚至可能造成永久性眼損傷,皮膚髮紅,約三十分鐘之後起皰等。如果是高濃度的路易氏氣,能在十分鐘內使人員致命。  

路易氏氣和蒸餾芥子氣可以混合使用,形成的毒劑稱為HL。這種毒劑能在低溫條件下使用,可以改變混合比例適應當地的氣候條件,但不能長期貯存。HL綜合了路易氏氣和蒸餾芥子氣的效果。     

  • 糜爛性毒劑-苯基二氯胂(PD)  

苯基二氯胂是一種無色無味液體,而這次不用納粹德國背鍋了——它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德二採用。它綜合了糜爛劑和嘔吐劑的效果,這就使配戴防毒面具變得更困難,因為即使是低濃度的苯基二氯胂也能產生嘔吐效應。其糜爛作用有效率比蒸餾芥子氣稍低,持久度則低得多。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 糜爛性毒劑-乙基二氯胂(ED)  

乙基二氯胂能立刻產生強刺激作用,在1918年三月被德國首次使用,它是苯基二氯胂的替代物。乙基二氯胂幾乎能立刻對眼和咽喉產生強烈的刺激作用,並伴有糜爛效應。高濃度的乙基二氯胂能造成眼損傷甚至造成肺損傷而死亡,其持久度低於蒸餾芥子氣。與之類似的一個毒劑是甲基二氯胂(MD),它們的毒效幾乎相差無幾。

作者注:以下附圖是二戰時期,日軍516化學部隊在我國使用糜爛性毒劑人體試驗資料的歷史鐵證。以下附圖會引起生理不適,不忍觀看的朋友請跳過此分割線!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歷史不會忘記,也不容忘記!

嘔吐劑  

聽到這個名字可能大家會疑惑——這嘔吐也能達到殺傷效果?

其實嘔吐劑通常被列入控暴劑的範圍內,甚至稀釋後作為某些恐怖組織的“提神劑”和一些國家化學戰部隊的“訓練劑”,但它們非常危險,高濃度時能使人員致命。嘔吐劑常用作失能劑,因為任何暴露在這類毒劑之中的人員都會很快對某些局部程序喪失興趣,因為它能給人員造成極端不適感。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嘔吐劑有三個主要毒劑,中毒症狀基本相似,初期是眼鼻刺激,伴有噴嚏和咳嗽,頭劇痛,急性胸口痛和嘔吐。一次嘔吐劑中毒,毒效能持續三十分鐘以上,高濃度則能持續數小時。在一個狹小空間中吸入該類毒劑甚至能使人員斃命,因為中毒後,毒劑在人體內會發生劇烈反應。

嘔吐劑的主要軍事意義除作控暴劑之外,還能穿插應用於其它化學戰劑進攻的展開階段,即使人員短暫暴露於嘔吐劑中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嘔吐,再加上面具對人員頭部的束縛,這種不舒適的感覺更加難受,迫使人員不得不脫下面具暴露在毒性更大的毒劑中,從而達到殺傷效應。這三種嘔吐劑全部是固體,加熱後能蒸發形成氣溶膠。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 嘔吐劑-二苯氯胂(DA)  

二苯氯胂無味,通常要花一分鐘左右才見效,但很快能消散在大氣中。     

  • 嘔吐劑-亞當氏氣(DM)  

化學名稱為二苯胺氯砷(也稱為吩吡嗪化氯),無色無味。據報道,亞當氏氣是原華約化學武庫中的一種戰劑,專門用於上文提及的強迫脫面具目的,它的作用速度非常快,但消散也快。它已用於控暴手榴彈以及近戰中驅趕掩體或房屋洞穴中的敵人。     

  • 嘔吐劑-二苯胂基氰(DC)  

二苯胂基氰具有大蒜和苦杏仁的混合氣味,能在三十秒鐘內產生不舒適的感覺,它是三種嘔壯劑中最不可能造成致命殺傷的戰劑,因為它需要一定時間才能積累到足夠強的毒害劑量。當加熱二苯胂基氰形成氣溶膠蒸汽時,會有一部分分解。二苯胂基氰已成為一種化學戰劑訓練劑。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常規武器的存在為什麼致使化學武器氾濫?

只有對無防範部隊發起化學進攻,成效才最顯著,這一點是公眾普遍對化學戰感到陌生的地方之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使用化學武器最成功的戰例僅只是1915年化學武器的首次使用。幾天之後,初步的防毒面具即已問世。此後,化學武器雖屢次使用,但效果一次不如一次,到1918年止,毒氣已不再被視為無可抗拒的戰爭威脅。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朝鮮戰爭中,美軍的化學武器部隊

然而,為什麼化學戰會始終徘徊在軍事指揮家們的頭腦中呢?道理很簡單——一名士兵也許能從化學戰劑下倖免一死,但卻難以逃脫化學戰劑造成的某種極不舒適的失能,可謂在劫難逃。即使是輕微暴露於神經毒劑之中,一名訓練有素的士兵也會無可奈何,他不僅要成為同伴的傷員,需要照顧,而且還會使周圍的人產生精神壓力,降低戰鬥意志。為此,工兵們不得不穿戴防毒服和防毒面具,承受這些裝備帶來的種種不適以及越來越低的戰鬥效率。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究竟是源於惡魔,還是我們都是惡魔?

在目前這種軍事力量對比懸殊的世界上,化學武器自然會成為一種具有吸引力和經濟實惠的選擇,甚至有個“窮鬼原子彈”的“美譽”。拿美帝舉例,要控制一個敵軍游擊隊的佔領區,通常要動用大規模的武裝部隊,保證大量的後勤支援,還要採取空中控制以及地面包圍埋伏的戰略戰術;而利用少量飛機或直升機對選定目標實施化學襲擊,就能達到幾乎完全相同的效果,且無軍事力量損耗。

當然,化學襲擊的後果,可能會使整個村莊或地區全部摧毀,但傷亡人員卻遠低於常規的圍剿戰鬥。在這種戰爭中,游擊隊員與貧民百姓之間幾乎沒有界線可分,進攻對象已不分青紅皂白地波及男女老幼(更何況家畜)——理智早已喪失,我們與惡魔無異。

“惡魔的吐息”——近現代化類學武器分類用途與其前世今生一覽

“沒有哪支軍隊願意禁用威力強大的武器,同意禁用的往往是不好用的武器,化學武器屬於後者......它反覆無常,會對使用者反戈一擊......他們難於得到證據。很簡單,因為在許多情況下,沒有幾個人能倖存下來追憶往事,況且在這些地區,通訊設施至多隻達到初級水平。但是,各種報道和傳聞仍能源源不斷地散佈到世界各地,只不過這些消息會受當時政治局勢和觀點的左右,或被大事渲染或被置之不理...”——美國陸軍第23化學營退役陸軍上尉保羅·休斯,英國《每日郵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