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浦東五大開發區:金橋從“代工廠”到“智慧谷”,三十年的變與不變

上世紀80年代,上海以出口原料型的紡織、輕工為主,後來上海人發現,原料一箱箱出口不值錢,但到了海外被加工分裝後就身價百倍,於是就設想在浦東新區中部的金橋,建一個出口加工區。從此,浦東的版圖的中部升起了一個新片區——金橋開發區。

從1990年設立,到90年代末金橋開發區工業總產值已越過百億元,但金橋人的腳步未止步於此。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金橋催生出了被稱為“2.5產業”的生產性服務業,即在生產之餘通過研發設計、虛擬工廠、總部經濟等手段,把整個產業鏈聯繫起來,到2013年底,金橋已形成500多家生產性服務企業。如今面臨新一輪5G技術革命,從“代工廠”向“智慧谷”蛻變,老開發區轉型的步伐依舊華麗。

金橋開發區是全國首個以先進製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為發展雙核心的自貿試驗片區,過去30年,金橋以佔浦東新區1/50的土地貢獻了浦東新區1/4、上海1/15的工業經濟規模。

這裡誕生了第一家進口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管理註冊企業,讓消費者可以同步體驗到全球範圍內的最新產品;第一家特殊區域貨物分類監管企業,實現保稅和非保稅產品在同一地點管理運營;第一家獲批電信增值牌照的外商投資企業,助力“車聯網”在區域內形成集聚效應;第一個外商投資金融教育機構,在財富管理和財務規劃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培訓,助力浦東乃至上海的金融發展。

金橋有個‘七年一個輪迴’的發展規律。”上海自貿區金橋管理局局長楊曄告訴記者。每隔七年,金橋就要完成一次轉型迭代——從出口加工到傳統制造業,到製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兩輪驅動,再到以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的高端產業體系。七年一次轉身,而2020年,正好是第五個“七年”的開局。

“面對全新開局,金橋的目標很明確,那就是‘倍增’。”楊曄說。2019年,金橋開發區工業總產值2296.89億元,2025年要達到4000億元;2019年稅收總額413.18億元,2025年的目標是820億。除了數字上的“倍增”以外,金橋還要實現產業能級倍增,功能優勢倍增,項目投資倍增,土地資源倍增,服務效能倍增的目標,形成2500億規模的“未來車”、1000億規模的“數據港”、500億規模的“智能造”、300億規模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的產業格局。

在“五大倍增”目標中,產業能級一直放在首位。“金橋過去一直以製造業為主,未來要進一步實現製造業的產能升級。”金橋從去年開始尋找智能製造領域的新動能企業,圍繞5G、智能網聯車、超高清移動視頻等硬核產業的頭部企業開展招商。而對於存量企業,著力加速生產型企業升級為總部企業。“沃爾沃過去在金橋只是一個製造工廠,如今已升格為亞洲區總部,預計今年營收將增加20億元。”

今年3月,金橋5G產業生態園作為上海首個5G產業園正式開園,並迎來首批企業入駐。圍繞功能優勢倍增目標,金橋未來還要在5G產業生態園的基礎上,建設一批“5G+”賦能的“一園兩基地”特色產業園區。比如在5G+“未來車”領域,建成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和智能網聯車產業基地;在5G+“智能造”領域,滬東造船廠與中國電信、大族激光的合作有望實現5G與激光焊接技術融合;而在5G+“大視訊”領域,金橋5G超高清視頻產業基地已吸引了環球網、華錄、道同等數字科技企業相繼入駐。

三十年來,金橋一直在改變,但也有不變的東西。回想起金橋的發展道路,楊曄認為有四個“金橋經驗”始終在傳承。

“三十年間,金橋總是抓住製造業發展的每一次機遇,適時地轉型。”第一波浪潮的到來是上世紀90年代的“家電進家庭”,以產品加工為主的金橋抓住機遇迅速發展,當時上海人的家電總有一臺是金橋造。然後,第二波“汽車進家庭”浪潮來了,金橋再次抓住機會,引入了上汽通用。“緊緊抓住產業和民用的結合點,這就是金橋的經驗。”今天的5G技術,無論對個人還是產業都是新機遇,金橋將圍繞5G實現新一輪轉型。

“金橋的規劃,三十年來是一張藍圖繪到底的。”金橋當初規劃之時,就把生活區和生產區都充分考慮在內,彼此間有分有合,平衡發展。開發區裡有工業用地,也有很多商住房、高檔住宅。如今金橋正在打造城市副中心,規劃更要慢工出細活,體現新一輪產城融合的要求。“城市副中心的定位和產業區的定位一直是一對矛盾的關係,副中心居住的人越多,人們就越不希望這個地方有產業進去,但金橋副中心是以產業為特徵的,不同於五角場等城市副中心的商業特徵。”一個工業園區如何打造得適合人居,既保留一定的工業比例和產業能級,又符合新時代高質量的生活需求?這個問題金橋一直在回答中。

金橋還有一個很好的傳統,區域內自持的物業很多,即使是出讓的土地也有一定年限。自持才有發展自主權,產業騰挪才有空間。”楊曄說,這在開發區建設初期並非易事。“要在一片空白的土地上引進這麼多企業,還要堅持物業自持,當時的領導都是頂著巨大壓力的。”而事實證明這種堅持發揮了良好的作用。在碧雲國際社區,這裡的高端住宅均以租賃為主,很少賣出,讓房子真正服務於在金橋發展的外籍人才,成為海外人才在上海創業發展的首選居住地,

“最後,工業園區也可以很環保。”一個以製造業為主的工業園區,能夠獲得環保部評選的“綠色節能園區”,這個榮譽的分量很重。“現在大家都有環保意識了,但在上世紀90年代初,這個意識很超前。”金橋從開園初期就明確提出只建一根菸囪,對園內的工業排放物、水資源分級應用等各項環保工作做出規範,堅決不引進重汙染的企業,真正踐行了“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的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