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來必須要吃苦?不,人生有些苦,原本是不必吃的

人生來必須要吃苦?不,人生有些苦,原本是不必吃的

古人有言: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所有的天將降大任,如果不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好像就沒辦法將其交給對方。於是,普羅大眾的心中就出現了這樣的潛規則: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必定是要先吃苦的。而且是吃得越多越好,這代表在升級打怪的路上擁有更多的經驗值。

但事實真是這樣的嗎?

著名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曾經寫道,“老實說,我覺得假如不吃苦頭就能矇混過關,當然是不吃更好。毫無疑問,吃苦受難絕不是樂事一件,只怕還有人因此一蹶不振,再也無法重整旗鼓。”

的確,如果一味認為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需要不斷吃苦,那麼很有可能在此過程中就被歷經的困難險阻打敗,更別提抵達成功的彼岸了。

所以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要學會提前做好準備,防範於未然。畢竟人生有些苦,原本是不必吃的。

人生來必須要吃苦?不,人生有些苦,原本是不必吃的

不必吃知識缺乏的苦

身處這個多元化的社會,信息獲取渠道五花八門,信息過剩的問題時刻困擾著人們。此時此刻,無論是已經邁入社會的人們,還是依然留在象牙塔學習的學生們,大家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應該如何保持初心,並且不斷進取。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無論在任何社,如果想要打破階層之間的禁錮,就需要不斷精進自我。在所有的方法當中,讀書是成本最低,效益最持久的方法。許多人說,書到用時方恨少。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是知識量的角逐,是見識面的較量,是視野度的對比。

我們容易羨慕別人口若懸河,出口成章,自己卻口拙如塞,寒腹短識。

知識焦慮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普遍現象。許多人花費金錢報名各式各樣的網絡課程,希望能夠提高自己的知識素養,卻忘了造成這個結果的正是當初不用功的自己。

所幸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學習亦然,最好的學習時間是年輕的時候,其次是現在。行動起來,不斷學習,提高知識素養,汲取精神養分,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不去吃知識缺乏的苦。

人生來必須要吃苦?不,人生有些苦,原本是不必吃的

不必吃孤單的苦

網上有個段子說,

孤單是一群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繞來繞去,無論人多還是人少,中心詞依然是孤單。

孤單,成為了現代人的通病。

說來,這種感覺一點都不陌生。無論生活在世界上的哪個角落,必定會有這種情緒的滋生。人生來是寂寞的,赤條條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上,行走一世,最後又孤單的走了,如同換夢一般。

但是隻要我們願意,生活是可以變得豐盛起來。千里難尋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一群人不斷地抱團取暖,好過一個人獨坐角落,黯然神傷。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當自己心態擺正之後,明白總會有人時刻牽掛著你,惦記著你,這樣子的你,想來只會覺得窩心,而不是孤單。

同時,如果自己能夠主動一點,對於孤單的苦,也可以少吃一點。這是個有點荒誕的社會,快節奏的生活將人們的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工作當中,忽視了生活情感的需求。明明是同城的伴侶,偏偏過出了異地的感覺。要想不被現實打敗,雙方都主動一點點,再靠近一點點,心近了,人也暖了。

人生來必須要吃苦?不,人生有些苦,原本是不必吃的

不必吃後悔的苦

人是一種很有趣的動物。這個世上不缺乏這樣的一些人,總要等事情過去了,才後悔自己當初沒有那樣做;總要等爭吵過去了,才後悔自己當初沒有那樣說;總要等機會流逝了,才後悔自己當初沒有抓住。

這就像馬後炮,當一切都塵埃落定,驚醒應該如何行動才能達致好的結果。

其實,這種情況大可避免,無論是面對一場考試,一個決策,還是一次創業,事先做好準備,儘自己最大努力去將不完美變成完美,才不讓自己後悔。

人生最痛苦的事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

當你排除萬難,做好萬全準備,只管全力以赴,無論結局如何,你都不留遺憾,絕不後悔。畢竟你努力過,爭取過,無悔了。

人生來必須要吃苦?不,人生有些苦,原本是不必吃的

寫在最後

人生就像一場電影,裡面會有各種配角,只有你是主角。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仔細,謹慎。有些風險,可以規避。有些坑避無可避,那就當做生命的練習。

期待結果如村上春樹所說,“儘管眼下十分艱難,可日後這段經歷說不定就會開花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