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生活记忆 ----献给父亲及奋斗的三线人

三线生活记忆 之一

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

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贵州三线军工企业的分布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时贵州承担的三线建设任务分为三大块,北部是061航天工业基地,东部是083电子工业基地,西部就是011航空工业基地。图纸上,011系统的工厂建的星罗棋布、密密麻麻,初略数了数,大概二十四五个。云马厂,全称是云马飞机制造厂,是011系统的主机大厂,是规模较大的重点厂矿,当时的神秘代号130厂,其地位举足轻重。

三线生活记忆 ----献给父亲及奋斗的三线人

贵州三线厂分布图

60年代中后期的三线厂建设,遵循的是“靠山、分散、隐蔽”原则,选址建设地点大多偏僻,顺着山势而建。客观地说,云马厂的位置选址较011系统其他厂矿相比,还是比较理想的,距离安顺市区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厂区占地138万平方米,分为一、二、三、四区,四区也叫第一设计所。最红火的时候,职工近万人。

三线生活记忆 ----献给父亲及奋斗的三线人

进厂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六枝方向,走幺铺,路过云马厂,一条是双阳方向进厂。厂矿周围环绕着当地苗族同胞的山寨,最近的有一个叫“羊马寨”,有一个叫“小井寨”,好像还有一个叫“石头寨”,都是神秘的地方。进厂大路两旁是庄稼地,不同时节,有麦田、稻田还有包谷地,郁郁葱葱。16岁之前,去安顺的次数是屈指可数,而省城贵阳,只路过一次。

三线生活记忆 ----献给父亲及奋斗的三线人

厂区附近的布依族同胞山寨--养马寨

工厂是半封闭式、半军事化管理,虽有部队的感觉,却又不像部队那样纪律严明,整齐划一。三线厂的子弟,都熟悉这样的生活方式,清晨6点,工厂激昂起来的有线大喇叭开始催人起床,伴随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革命歌曲,大人们吃完早饭,有骑着自行车的,有步行的,浩浩荡荡地奔向生产车间,场面很是壮观。8点,到了上班的准点儿,竟然是军号啊,总觉得那军号声,铆足了劲,集聚着冲锋的力量,一声更比一声急迫。

大喇叭早中晚各广播一次,我们小学、中学的全部时光,都是在厂里的大喇叭声下走过或是跑过的,军号的催促下,听得到自己咚咚的心跳声。 云马厂区到处浓烈地弥漫着那个火红年代的气息,各种毛主席语录和革命标语用大红油漆刷在高高的厂房墙或是办公楼上,字很大,远远的地方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有“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有“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还有“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等等。云马四区也就是第一设计所,进所的大红门两侧书写着毛主席的诗词,是不羁、挥洒自如的毛体“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慷而慨”,字迹斑驳的看不太清楚啦。

三线生活记忆 ----献给父亲及奋斗的三线人

云马第一设计所的大门(也就是俗称的四区)

小时候并不知道两句诗的含义,也不关心。现在想想,大概第一设计所有很多来自祖国各地的知识分子,他们和直率的工人阶级不同,他们表达的革命豪情是满怀文化底蕴的。

云马厂从1965年开始投入建设,1969年左右开始正式投产,无论是生产车间还是家属厂区,都是云马三线一代人,在一穷二白的贫瘠土地上,风餐露宿、肩扛人挑,一砖一瓦自己建设的,是他们创造的奇迹。1972年我随父母来到云马,最开始住的房子是石头垒起来的,三区五七大队的办公房区,也是石头房。我无法想象,那些设计飞机的人们,是如何完成房屋建筑绘图的,更无法想象,那一双双握着泥瓦刀的手,后来如何熟练地开动着各种机械车床

云马中学的蒋校长如今已逾80多岁高龄,他回忆说,那时候,第一代云马人进山选址,开山修路,用农田的水洗脸、涮牙、饮用,住的是油毡纸和竹席搭的席棚,睡的是稻草铺的地面,为赶任务,白天拼命干、夜晚也拼命干。建厂后,年年百日大干,既是号召也是自愿,没有任何加班费,只供应难以下咽的二两高粱饭,有的同志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三线生活记忆 ----献给父亲及奋斗的三线人

豪情万丈

那是怎样的一个年代啊,机器轰鸣,旌旗飘扬,激情高涨,那是一个有信仰、有理想、讲奉献的年代,那是一个壮志凌云、豪气冲天的年代。那个年代,云马三线一代的开拓者,怀揣着“航空报国”的理想,用不断的创造,征服着不断的苦难,他们都是那个年代的英雄。

父亲是空军驻厂军事代表,主要工作地点就是第一设计所,从事研制国产飞机。父亲对航空事业的情怀,执着而执拗,希望看到国内自主研制的飞机在蓝天上威风展翅,是他一生的梦想。给一双儿女起名字,一个字“威”,一个字“展”。父亲健在时,珠海每届航展他都会去,在他心爱的飞机前踟蹰流连,那神情就像个孩子。当时云马厂主要研制生产的有歼6,歼教7等机型,2010年10月父亲生命弥留,在贵州省医重症监护室的病床前,父亲和我说,他这一辈子,完成了两件大事,最让他骄傲的就是,他代表军方参与研究解决了歼教7飞机起落架的自由收放问题(专业术语我不懂),为祖国的航空事业做出了贡献。虚弱的父亲说这番话时依然豪情万丈,真是英雄一丈夫,刹那间,我泪流满面。

三线生活记忆 ----献给父亲及奋斗的三线人

当年的厂领导和驻厂空军军代表

三线建设,是中国发展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那个年代,云马三线建设开拓者充满着革命理想,践行着奉献精神。大批机械工人,还有很多高科技人才从相对发达的大城市迁徙到落后的贵州大山里,不但个人生活受到了影响,后代的生活也受到波及,他们为了国家利益做出了重大的牺牲,他们就是时代的英雄,他们应该被记住。

(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