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兒愛上養父鮑某?用心理視角看事件

《悲傷逆流成河》這部電影應該有很多人都看過吧!讓很多人都感到這部影片是很真實,產生廣大共鳴的一句話是:“

沒有旁觀者,只有施暴者”。

第一次聽鮑某的公佈錄音時,確實內心曾動搖過對少女的看法,認為這就是一場違背社會倫理的鬧劇。

直到讀到一篇文章,其中談到了被性侵少女的家庭情況,以及14歲前的成長經歷。


蘭兒愛上養父鮑某?用心理視角看事件

我在遺棄的世界裡從未被看見

作為心理諮詢師職業本能被喚起,於是再次讀了事件中所有內容,當讀到少女和鮑某的錄音部分,我彷彿看到一個典型的BPD(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她勇敢而微弱的的大聲求助,卻被洶湧的質疑聲淹沒。

整個事件開始輿論反轉的點,是鮑某公佈了錄音後,大家開始質疑被侵害少女的“事實“舉證。

面對這段真實的對話,大家開始出現分歧,關於少女的成長背景我們瞭解太少,很多人也沒有專業背景捕獲心理問題的信號,可能很多人都沒聽說過BPD(邊緣性人格障礙),更無法想象這類人群,所遭受的痛苦和折磨。


如果你瞭解以下內容,你會更加確信,她值得被善良以待。


對比少女的狀況和BPD的臨床表現

性侵案錄音內容


蘭兒:“(聊)5分鐘,不行就5分鐘。”

鮑某明:“不行就2分鐘。”

蘭兒:“就5分鐘,要掛了你就不是好人。”

鮑某明:“我本來就不是好人。你都罵死我了,都恨死我了,我還好人。我本來也不是好人。”

蘭兒:“我恨死你了。”

鮑某明:“你在胡說八道,我就掛了”

蘭兒:“我說,你下週能來看我嗎?”

鮑某明:“你不上課嗎?”

蘭兒:“考完試了,這周就考試了。”

鮑某明:“下週我要出差了,一直到月底都很忙。我就是這端午節能看你。你又不讓我看,我怎麼辦呢?”

蘭兒:“我不讓你看嗎?我說不讓你看了嗎?”

鮑某明:“我看看下週是大禮拜小禮拜,我還得算算。”

蘭兒:“我不管你什麼禮拜。我說我下週有時間,我能見。”

鮑某明:“下週有時間,我這邊最近事情特別多。”

蘭兒:“不要看不起任何人,說不定以後我是你老闆了。”

蘭兒:“不要最後有上好的珍珠你不選,你就選一個王八,那我管不著你。天生傻,眼光不好,眼睛有問題,眼拙。”

第一次聽錄音時,我就感受到特別矛盾、彆扭的感覺。

  • 矛盾一:鮑坦誠蘭兒一直罵死他、恨死他,恨的特別真實,對話場景沒有流露正常戀人間打情罵俏愛的樣子;
  • 矛盾二:“我不管你什麼禮拜。我說我下週有時間,我能見。”對話裡沒有愛,確想急迫的見,自相矛盾的彆扭感。
  • 彆扭一:“不要看不起任何人,說不定以後我是你老闆了。”這話聽得特別的唐突;
  • 彆扭二:“不要最後有上好的珍珠你不選,你就選一個王八,那我管不著你。天生傻,眼光不好,眼睛有問題,眼拙。”唐突感


以上不合常理的地方,我們在BPD(邊緣人格障礙)的臨床表現中,可以找到合理的存在

【BPD臨床表現一:】

邊緣型人格障礙個體會做出瘋狂的努力以避免真正的或想象出來的被遺棄。

認為分離或拒絕即將來臨或失去外部支持,可以導致自我形象、情感、認知和行為上的深刻改變。這些個體對環境變化非常敏感。他們可能相信“遺棄”意味著他們是“壞的”。

這些遺棄恐懼與無法承受獨處及需要有別人在他們身邊有關。

他們為了免遭遺棄的瘋狂努力可能包括諸如自殘或自殺等衝動行為 。

【BPD臨床表現二:】

邊緣型人格障礙個體會有一種不穩定的緊張的人際關係模式,他們可能在第一二次見面後對照料者或情侶進行理想化,要求一起多待些時間,並在關係早期分享最為親密的細節。然而,他們可能很快就會在對他人極端理想化和極端貶低之間變換,覺得對方關心不夠,給予不夠,或者不能“隨叫隨到”。


【BPD臨床表現三:】

該障礙表現出反覆的自殺行為、自殺姿態或自然威脅,以及自殘行為。


蘭兒愛上養父鮑某?用心理視角看事件

我痛苦的世界沒人懂


生活,何曾給過她選擇的機會?

因為生活,她被迫接受鮑某成為他的支柱,生活的暴擊和鮑某變態行為的持續的傷害,使她遭受著巨大的身心折磨。然,她唯一可以求助的家人,卻在離她最近的地方看著她淪陷.......

當她本能驅使她自我保護時,她幾次求助警察,卻被正義拒絕門外時,那種絕望的打擊換做他人,又有幾人能抗住。


蘭兒愛上養父鮑某?用心理視角看事件


投錯了胎,是她的錯嗎?

  • 14歲前,她的悲劇生活


蘭兒愛上養父鮑某?用心理視角看事件

引用:少女不幸的童年

這篇文章提到她童年的成長信息,我們瞭解她14歲前的生活軌跡。那麼,怎麼來描述這樣的生活,對她人生的影響呢?

我們參考下BPD(邊緣性人格障礙)病例機制之--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

不利於適應的童年環境,比如,被父母批評、目擊家庭暴力、情緒和身體需要受到忽視以及有關性的、情緒的、身體方面的虐待,在很長時間以來就已經被視為BPD的重要致病因素。另外,由撫育者導致的其他創傷事件、親子溝通不良、家庭功能不全、教養方式不當、與父母分離或父母缺失以及父母本身有人格問題等也是BPD患病的風險因素


如果說是母女倆處心積慮的挖坑,攀誣律師界的精英鮑某?大家用腳指頭想想,都會知道這是多麼可笑的想法,這個被侵害的孩子,在她更早的時候,已是一個受害者了。

  • 14歲後,她噩夢般的遭遇

如果說,14歲前過著被精神遺棄的生活,是種人生悲劇的話,那麼,作為女性,在懵懂無知的年紀,被強迫失去自己的純潔,試問,世上還有什麼比這更令人絕望嗎?而且,造成這一切的幫兇,可能就是自己的至親。

該享受家庭溫暖的時候,她缺失了父母之愛;在該追求青春年華時,她陷入了魔掌。而,最後給她力量幫助她的,確實一個素味蒙面的社工阿姨。

她的內心,從來沒有過安全感,更不用談危機依靠。在她受傷害的時候,唯一可以依靠的法律公正,也在設計好的不對等的關係裡,陷入步步艱辛。


正義,會還弱者公平嗎?

  • 不做圍觀的施暴者

跟大家講個小故事

在大海里,有個小女孩甦醒時,發現自己躺在一艘破船上;她在這艘破船上的作用,除了被人打罵發洩外,就是用她弱小的身體堵住船身一個漏水的洞,她隨時都可能會掉下去,或被大魚咬傷。唯一讓她感受自己仍活著的事情,就是身上因浸泡腐爛的傷口的疼痛;


有一天,一艘海盜船路過,扔給破船一塊修復漏洞的木板,於是,她被交換到了海盜船上,

比起破船上的人,海盜更加兇殘的折磨她,

她幾次跳入海里想結束一切,

但,都被海盜就上來,被更瘋狂的折磨,

她為了減輕肉體的痛苦,

開始學著跟海盜相處,

直到她看到一艘裝備齊全,很大的郵輪,

她彷彿看到了希望,

於是,為了這一次希望的冒險;

她再次跳入水中,

遊向那艘希望的大船,

船上的人為在海水裡掙扎的她,

產生了激烈的爭吵;

有的人想給她救生圈救起,

有的人顧忌與海盜的約定,

有的人懷疑她是海盜奸細,

有的人嘲笑她無能.......

沒有人發現,她曾在破船上的傷口正在流血;

沒有人發現,她被海盜施暴的絕望;

沒有人注意,她游過來的努力,

沒有人注意,她正在海里下沉...


如果你是船上的人,你是哪一個呢?


蘭兒愛上養父鮑某?用心理視角看事件


對於這起性侵事件,回到鮑某身上,他身上的疑點不少:

  • 1 鮑某,一個黃金單身漢,為何不尋覓一段正當年齡的愛情?而要變相找到即將滿14歲的少女受害人,其意圖動機是否有問題?
  • 2 作為法律精英,具備收養相關法律知識的人,怎麼會對收養流程不瞭解?
  • 3 關於鮑某收養孩子,為何不自己生孩子,而要收養?正常的收養,都是越小越好,為什麼他要反其道而行?為何他要選擇即將14歲的少女,而不是男孩?


有報道稱,鮑某曾說,他有證據證明自己並沒有觸碰法律底線,所以,相信這件事熱度過後,對他不會產生任何實際影響,這真驗證了“就怕流氓有文化”這句老話。

他已承認與少女有性關係,這是不爭的事實,一個有預謀的文化流氓,這樣不顧公眾道德的人,難道不應該受到懲罰嗎?


蘭兒愛上養父鮑某?用心理視角看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