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開謠言,我只想好好喝一杯酒

葡萄酒十大誤區 上

作為一個葡萄酒行業的工作者,傳播葡萄酒知識和文化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在與學員或者客戶溝通時,難免會遇到一些啼笑皆非的問題。比如:“這酒瓶子太輕了應該不是什麼高檔酒”、“只有XX國家的酒才是好酒”。那今天我就帶大家盤點一些最近遇到的關於葡萄酒的誤區。

No.1

醒酒=將酒倒入醒酒器

破開謠言,我只想好好喝一杯酒

這一點確實是很多人都會有的誤區。或許是影視作品,或許是平日的餐廳,不知從何而來的默認,開酒時總會想著第一時間將酒倒入醒酒器中,好像這才是葡萄酒儀式感的正確打開方式。不可否認,將有著紅寶石般色澤的酒液倒造型獨特的透明醒酒器中,確實是一件蠻具有藝術氣息的行為,但是實際上從品嚐來說,需要用醒酒器去醒的酒還是葡萄酒中的少數,並且你最好對這瓶酒的個性瞭然於胸,這樣才會避免將一瓶好酒醒過頭的尷尬,如果那樣你只能對著一瓶酸澀的醬菜味液體默默流淚了。

首先大部分葡萄酒不需要專門醒酒,再者對於一瓶需要醒酒但自己第一次接觸的酒款來說,使用瓶醒是一件更保險的事情。將酒倒出一杯,使有限的空氣進入瓶中,再將塞子塞上,讓空氣在內部溫和的醒酒,將倒在杯中的酒慢慢晃杯,感受空氣和時間給它帶來的變化,既不會讓你等待的無聊,也可以對這瓶酒的醒酒時間做一個預估。在最好的狀態喝下它才是對酒最大的尊重。

No.2

葡萄酒年份越老越好

破開謠言,我只想好好喝一杯酒

作為文明古國的兒女,對於有歷史沉澱的事物我們總是會高看一眼,喜歡老物件已經成為我們的天性。不過作為食品的葡萄酒,雖然比普通食物更耐保存,但是它也是有生命的,會經歷從稚嫩到衰老的過程,只有在它壯年時去品嚐,才會瞭解它所有的美好。所以掌握酒的適飲期是成為葡萄酒達人必修課。

簡單來說,較為廉價的酒款最好在兩三年內喝掉它,而較為昂貴的酒比如:1855年梅多克及蘇玳產區列級名莊協會(Grands Crus Classes en 1855 Médoc & Sauternes)中酒莊所釀的酒,它們的適飲期和不同的年份有很大關係,好的年份可以保存更久也會有更長的適飲期,而想要了解它們的適飲期可以從各類專業雜誌和酒評人的Tasting Notes中得到答案。

No.3

廉價葡萄酒才使用螺旋塞

破開謠言,我只想好好喝一杯酒

在葡萄酒的歷史中,螺旋塞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歷史,不過它所經歷的波折絲毫不比其他的配件少,在發明之初,螺旋塞被使用在烈酒酒瓶上,之後被一家澳大利亞公司看中,將其引進使用在葡萄酒瓶上。在其發展的初期也遭遇到消費者的不理解,甚者被抗議使用螺旋塞,認為是一種無底線的妥協成本。後來人們慢慢發現螺旋塞非常適合用來保存那些追求新鮮易飲的葡萄酒,而且不會有軟木塞汙染(TCA)的危險。

尤其是在追求新鮮純淨風格的新西蘭,螺旋塞是這類酒最好的夥伴,之後在澳大利亞、智利等新世界國家也普及開來,如今越來越多的舊世界國家的酒莊也在嘗試螺旋塞的使用,在德國已經是極為普遍的事了。所以螺旋塞只是裝瓶方式的一種,與貴賤無關,只看釀酒人所追求的風格而已。

No.4

只有新手才喝甜型葡萄酒

破開謠言,我只想好好喝一杯酒

對於剛接觸葡萄酒的朋友來說,比起高酸度或者單寧較高的幹型葡萄酒,一款甜型的葡萄酒更容易讓人所接受。久而久之有的人認為只有葡萄酒小白才喜歡喝甜的葡萄酒,真正懂酒的人要喝乾型葡萄酒,如果真的這樣想,那很遺憾,你有可能錯過很多頂級好酒。

像法國蘇玳產區(Sauternes)釀造的貴腐葡萄酒,匈牙利托卡伊(Tokaj)貴腐葡萄酒以及德國釀造的逐粒精選葡萄乾葡萄酒(TBA)和冰酒(Elswein)。這些都有價值不菲的頂級甜酒,其複雜度和細膩程度絲毫不遜於任何頂級幹型葡萄酒。

No.5

選酒不考慮配餐

破開謠言,我只想好好喝一杯酒

有一次遇到朋友諮詢,他晚上要和朋友聚餐,問我:“帶這瓶去怎麼樣,檔次夠不夠?”我看著他發來的一張乾紅葡萄酒的照片,回覆說:“酒不錯,風格討喜容易讓大家接受。”突然想起不知道他晚上準備吃什麼,隨又多問了一句,結果他回覆說要去吃日料。慶幸我多問了一句,不然聚會吃的不愉快卻成了我的罪過了。

哪怕再清淡風格的乾紅,都很難不搶日料這種清淡料理的風頭。所以在挑選葡萄酒的過程中,與其在意葡萄酒的價格和檔次,更需要在意的是酒與餐食的搭配程度,好的餐酒搭配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這是作者遇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幾個問題,下一篇會再分享一些關於葡萄酒誤區的解答,有興趣想了解如何能好好享受一瓶葡萄酒的朋友,可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UAWS葡萄酒烈酒城市聯盟,裡面有各類葡萄酒文章的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