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傳統碾米技藝!樂山這座"水碾坊"重新轉起來

再現傳統碾米技藝!樂山這座

在樂山市沙灣區踏水鎮眠羊溪河上,有一座近70年曆史的老屋,村裡人都叫它水碾坊。如今,停運了20年的水碾坊,在安樂村村民們的努力下,又讓它重新運作起來了。

  

再現傳統碾米技藝!樂山這座

再現傳統碾米技藝!樂山這座

村民正在開展修復工作

  沙灣區踏水鎮安樂村文書王旭容說道:“聽老人們說,這個水碾坊修建於新中國成立初期,當時修建後非常鬧熱,像安谷鎮、蔡金鎮包括我們村的人都在這裡碾米、磨面。”

再現傳統碾米技藝!樂山這座

  在水碾坊裡,直徑近十米的石制碾盤和碾砣用來碾米,而另外一個石磨則主要碾麵粉。房屋下方有兩個水閘,分別控制著兩個磨盤的轉動,閘門一開,河水順著水槽,衝向木製水輪,水輪轉動,它的軸就帶動上面的碾砣沿著碾盤轉動。在漫長的歲月裡,下面的木質水輪慢慢磨損,再加上機械打米的出現,這個水碾坊20年前就沒再使用。

  

再現傳統碾米技藝!樂山這座

  “我們安樂村有一千多畝的優質水稻基地,我們就想把這個水碾坊打造與水稻相關的旅遊景點。”據沙灣區踏水鎮安樂村支書羅治威介紹,為了修復水碾坊,村幹部終於在當地找到一位“懂行”的師傅,歷時一年半,將水碾坊重新修好,同時將木質的水輪改為鐵質,圓形的窩槽也進行了重新打磨。

  為了重現水碾碾米的情景,村上將一百斤水稻均勻倒入窩槽中,開閘放水,一噸重的碾砣在碾盤上快速轉了起來。沙灣區踏水鎮安樂村村民朱孝順說道:“每分鐘二十六七轉,一百斤米大概花半個小時,機械打米大概就是八到十分鐘。”

  安樂村裡流傳著一句話,叫“爛糠不爛米”,這句俗語讚歎便是傳統水碾碾米工藝的精湛和神奇,碾砣將水稻殼碾碎的同時,還能保持大米的完整性,口感也十分綿軟。看到水碾坊重新啟用,周圍的村民也十分開心。

  沙灣區踏水鎮安樂村支書羅治威說道:“下一步我們打算把全村的優質水稻利用碾坊把它加工出來,形成特色走出市場,讓更多人吃上綠色、健康的優質大米,同時也希望這門傳統的碾米技藝能夠在安樂村一直傳承下去。”


來源:樂山新聞網

再現傳統碾米技藝!樂山這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