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医入编问题,明确了

来源 / 基层医师公社

作者 / 仲盈


虽然,近年来农村医疗取得了很明显的进步,但整体水平还是比较低,人才不足,医疗队伍同质化、规范化较弱。如何能够盘活现有医疗资源,同时吸引人才进入农村,是摆在农村医疗面前的主要问题。


乡村医生队伍存在四大问题


乡村医生队伍是农村医疗的主要力量,这支队伍已经诞生了60多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医疗力量不断充盈,可乡村医生这支队伍却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1、身份尴尬


拿起锄头是农民,拿起针管是医生。即便地方上零零散散给了一些保障,但始终未改变这支队伍的整体属性。


2、平均年龄老化


与正规医生相比,乡村医生的平均年龄偏大,大部分都在45岁以上。由于缺少养老保障,他们很多人不敢退出,甚至七八十岁还坚持在岗。


村医入编问题,明确了


3、专业知识亟待更新


由于队伍的整体学历水平较低,平均年龄偏大,一些村医的诊疗方法和依据还停留在十几年前,很多新的治疗方法和管理方式无法更新。


4、缺乏保障


由于身份特殊,乡村医生无法真正享受与在编职工的同等待遇。如果在人口密集的地区,乡村医生能够获得的收入还算可观,但在人口稀少,地理环境恶劣的欠发达地区,乡村医生的收入就会收到很大影响,工作半径也偏大,造成付出与收入不对等,缺乏各项保障的问题就更加凸显。


村医入编问题,明确了


村医转正要从根源下手


有人说,把全体乡村医生转正不就行了?听上去很有道理,但从以上现状分析来看,乡村医生队伍存在的问题是综合性的,并不是一句指令就可以完美解决,必须从根源入手。


医生是肩负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职业,决不能儿戏。转正的机会必须给,但转正的门槛也要有。


原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所长王禄生曾表示:乡村医生队伍是一支有希望的队伍。在村医队伍里,有一部分是一直在进步的。他们考取了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的资格,不断更新着专业知识,这部分人是有能力进入公立医疗机构从业的。所以,应该允许这些人转为正式的国家卫生技术人员,让其享受编制待遇。


村医入编问题,明确了


国家明确:盘活基层编制,村医转正这样做


随着基层医疗改革逐步深入和成熟,县域医共体成为基层医疗改革的主要模式。村医队伍也随着医共体模式进入新的一页。


近日,辽宁省发布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的实施意见。


村医入编问题,明确了


对村医入编问题,辽宁省文件明确,盘活用好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现有编制资源,乡镇卫生院可优先聘用符合条件的村医。


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辽宁一省的政策。在今年2月,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就对村医身份问题进行了明示。


村医入编问题,明确了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


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允许各地盘活用好基层卫生机构现有编制资源,乡镇卫生院可优先聘用符合条件的村医。


很明显,今年国家已经亮明态度,各地可以利用现有编制资源,让符合条件的村医进入编制。但要注意,这个入编并不是大包大揽,而是有门槛的,即“符合条件”。


王禄生表示,县乡村开始一体化发展,这离不开村医。所以将来会逐步改革,实行县招乡用,以及乡招村用,通过这种方法,逐步突破现有体制。乡村医生做的好的,就可以在卫生院工作,甚至是县级医院工作。


村医入编问题,明确了


近些年,在不少地方已经开始践行这种观点,即让“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入编。


包括甘肃、广东、广西、贵州、山西、山东、河南、海南、新疆等地区或部分地区,都要求对在村卫生室工作年限较长、业务水平高、群众反映好且取得执业助理及以上执业资格的在岗村医,在乡镇卫生院招考正式在编工作人员时给予适当加分,优先录用。


在县域医共体改革以及乡村一体化进程下,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是必然步骤。


进入医师编制的乡村医生,就要按照国家卫生技术人员进行管理,才能享受国家卫生技术人员待遇。


这次疫情之中,乡村医生继非典之后再次全员投入抗疫战斗,他们大部分都是非在编人员,却照样不计报酬,随叫随到。


这是一支饱经风霜的队伍,他们有着光荣的历史,坚持守候了农村老百姓半个多世纪。


如今,新的医疗环境和需求向这支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战胜自身,继续前进。现在,乡村医生队伍正逐步转型,焕发出新的生机,向新时代、新知识、更专业的方向迈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