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從渭水大刑,看官員如何處理群體性事件

大家好,我是華夏問長安,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

今天我們接著聊《大秦帝國》。

商鞅以“徙木立信”拉開了秦國變法的大幕,隨之而來的第一次嚴峻考驗也出現了!春耕之時,以孟西白三族為首的老氏族與狄戎部族因為灌溉田地的用水而發生大規模械鬥,死傷數千人,而且造成了秦國百里渠的毀壞。

那麼面對如此大規模的群體性事件,商鞅究竟是怎麼做的呢?

《大秦帝國》:從渭水大刑,看官員如何處理群體性事件


首先,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善後。

商鞅到達眉縣之後做了幾件事:一是不進縣署,另行選址搭建幕府。這樣做的其目的是為了向百姓宣示朝廷已經派出了中央調查組,此事必會給大家一個交代,同時又因為地方官府與各方盤根錯節,調查組獨立辦公能夠減少很多外界因素的干擾。

二是征伐民力,儘快恢復百里渠澆灌。事分輕重緩急,查案尚不是最主要的事情,此時正是秦國春耕之時,當務之急是不能誤了農時,如果因為此事造成大面積糧食減產,這才是動搖國本的重大危機。

三是迅速確定參與私鬥的人員名冊。這個時候商鞅才把注意力放在查案上面來,當然要先把參與人員的名單確定下來,然後一個一個的審!

四是派出快馬信使,將情況上報秦孝公。像這樣大規模的群體械鬥,自然是要第一時間上報最高領導。而且這一事件牽扯到了大量的宗族勢力,朝廷那兒自然需要有一個政治上的利益權衡。秦孝公第一時間知道了情況,才能做好充足的準備。

《大秦帝國》:從渭水大刑,看官員如何處理群體性事件


第二,頂住壓力辦案。

出了這麼大的亂子,各方送禮說情的自然不少。面對這樣的情況商鞅很聰明,他事先並不表態,禮物全部收下,只要求各族參與械鬥人員講清楚事實真相。各族一看對方收下了禮物,自然就放下了戒備,這樣一來就為辦案減少了很多的阻力。

另一邊老甘龍非常狡猾,命令自己的兒子撤回了對參與械鬥族人的具保。他這樣做既不會成為此次事件的“出頭鳥”,同時也給氏族做了榜樣,大家都不具保,人犯全部丟給你商鞅,就看你敢不敢犯這個眾怒!

商鞅一邊頂著巨大的壓力一邊辦案,這個案子越辦越是心驚,牽扯範圍實在太廣!這個時候怎麼辦呢?他採取了一個抓“典型”的辦法。這個典型就是“老白駝”!

“老白駝”在氏族中輩分高、資格老,就連秦孝公的“國恥石”也是其親手刻的。對於這樣一個人,商鞅親自和他談,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終使得老白駝認罪伏法。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現在連老白駝都已經認罪,那麼其他參與私鬥的人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大秦帝國》:從渭水大刑,看官員如何處理群體性事件


第三,最高層面的協調。

案子辦到這個程度,實際上具體的事務性工作已經差不多完成了。到了這個份上,就要看高層最終的決斷了!商鞅於是連夜趕回櫟陽與秦孝公一聊又是三天三夜。到了這個時候,商鞅便要做的實際上就是促使秦孝公下最後的決心!

所以商鞅一上來便擺明了自己的立場:

“不能變了?”

“法立如山!”

“不能緩?”

“法貴時效!”

“不能減?”

“減刑潰法”

“不能特赦?”

“法外無恩!”

《大秦帝國》:從渭水大刑,看官員如何處理群體性事件


這一系列的對話實際上是從道理上堵住了秦孝公所有的出路,只給他留下了一個“嚴格執法”的選擇。接下來商鞅又為秦孝公從政治層面進行了考量:秦國不能亦步亦趨效仿山東六國,只能深徹變法,才能後來居上超過六國。

最後,商鞅再從民心所向的角度來告訴秦孝公,秦國要變法就必須經歷變法所帶來的的震盪,而秦國也經得起這個震盪!

商鞅的一席話從國家大政、厲害關係、民心所向三個層面為秦孝公進行了深入的剖析,最終秦孝公終於認同了商鞅的觀點!

《大秦帝國》:從渭水大刑,看官員如何處理群體性事件


正是通過商鞅的穩妥處置、嚴格辦案、積極溝通,最終在全國上下形成了“嚴格執法”的一致認知,把危機轉換為了契機,最終通過“渭水大刑”,鞏固了新法的根基!

好,今天我們就聊到這裡。我是華夏問長安,喜歡我,就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