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子虚乌有的隆中对

大名鼎鼎的隆中对,只要是上过中学的人,都是如数家珍的,诸葛亮把群雄袁绍、曹操、孙权、刘表、刘璋、张鲁都评价了一遍,还提出东联孙权、北拒曹操,天下有变则从荆州益州两路出兵一统江山等等。

我们之所以觉得它神奇,就在于孔明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太了不起了,诸葛亮是神仙么?怎么会未卜先知?因为后面的天下格局确实是按照诸葛亮的战略来发展的,所以我们就觉得特别不可思议。事实上,隆中对可能是后世附会的,是蜀汉基业建立后,神话诸葛亮的结果,说白了就是以果推因的逻辑,原因如下:


信仰的力量:子虚乌有的隆中对


开百度App,看更多图片

一,刘备不是傻子。刘备去拜访诸葛亮,诸葛亮跟刘备一说要三分天下,刘备马上拨开云雾见青天一样,恍然大悟,难道刘备傻?他不知道要夺取刘表的荆州、刘璋的益州?刘备什么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曹操可不是瞎说的。刘备从23岁起兵讨伐黄巾军,一直混到48岁赤壁一战,终于得到一席之地,一个穷屌丝创业25年终于捞到人生第一桶金,这比起曹操、孙权这种官二代,要辛苦得多。


信仰的力量:子虚乌有的隆中对


刘备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一路摸爬滚打,40岁投靠刘表,在荆州闲居了七年(刘表压着防着,没办法有所作为),人家刘备一直不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四十几岁的老头子还有髀肉复生的感慨,容易么?要是换今天的我们,我们能比刘备做得更好?活一辈子为的什么呀,权力金钱美女?人家刘备在荆州,替刘表看着北大门,什么没有,什么安逸日子不能过,竟然还能想着建功立业,这不是打不死的小强是什么?刘备这样的枭雄他不知道要夺取荆州益州才能成功?


信仰的力量:子虚乌有的隆中对


拉个智商稍微正常的人出来都知道,当时天下大势所趋,决赛马上就要来了,曹操已经整合了北方的势力,孙权也稳坐江东,你刘备一个穷屌丝还要创业,那当然只能打西南的注意了,这还用说?什么东联孙权北据曹操,刘备这样的人当然知道了,还用你诸葛亮说么?


信仰的力量:子虚乌有的隆中对


二,诸葛亮不是神仙。三顾茅庐那年,公元207年,刘备已经47岁,诸葛亮才27,而刘备是201年来到荆州的,时隔7年,刘备才来拜访诸葛亮,诸葛亮根本没有演义里吹得那么牛,说白了,当时的诸葛亮根本没有入刘备的法眼。诸葛亮不过是襄阳郊外的一个自娱自乐的读书人罢了,当然不是什么隐士,既然“不求闻达于诸侯”,那为什么要“自比管仲乐毅”?显然,诸葛亮是假隐士,就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就是坐地起价,希望投靠明主卖个好价钱。


信仰的力量:子虚乌有的隆中对


诸葛亮当时那么牛,就牛在他的出身。先来看看他的先祖,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这些如果大家不熟悉,再来看看他的兄弟,胞弟诸葛瑾后来成为东吴的大将军,族弟诸葛诞官至曹魏的征东大将军,封疆大吏;再来看看他的交际圈,徐庶、司马徽、庞统(凤雏)、庞德公,哪一个不是荆州上层的名士;再来看看他的亲戚,岳父黄承彦也是当时的名士,黄承彦是刘表的连襟,也是三公之一的张温的连襟,那都是政治中心的人物。说白了,诸葛亮根本不是什么村夫,人家可是世家大族,背后有人的。


信仰的力量:子虚乌有的隆中对


刘备当然就是看中了诸葛亮的出身。刘备这样一个摸爬滚打的枭雄人物,当然对荆州感兴趣了,问题是刘表也不是傻子,派刘表去守荆州北大门当然不放心,当然要派几个政委什么的去监视他,就怕他结交当地豪门大族架空自己;刘备这样一个织席贩履的屌丝,当然想得到当地权贵的支持,才能为夺取荆州争取更多的筹码,诸葛亮自然就是其中的一个豪门大族了,这七年的时间,就是刘备和刘表之间的明争暗斗。最终,刘备突破了刘表的提防,结交上了诸葛亮。


信仰的力量:子虚乌有的隆中对


汉末那个年代,是世族大家兴起的年代,并不是谁的拳头硬谁就能得到权力,吕布你拳头硬吧,在徐州被陈登这样的地头蛇玩得团团转,还不敢杀陈登这样的世家大族;曹操你拳头硬吧,把边让这样的名士杀了,结果张藐、陈宫、吕布振臂一呼,兖州反叛,曹操差点崩盘;袁绍你牛吧,得罪了许攸这样的世家大族,人家临阵倒戈,曹操一把火烧了乌巢,袁绍崩盘。并不是简简单单,刘备直接来个鸿门宴杀了刘表,荆州就是你囊中之物,想什么呢?荆州的地头蛇蔡帽、蒯越等世家大族人支持你么?至于刘表认为刘表仁义,要把荆州让给刘表,这种道德说教那就更扯淡了,乱世之中,仁义什么的能换来一个地盘,显然是痴人说梦的。刘备之所以结交诸葛亮,这就是在拉拢当地的世家大族,要开始夺权了。


信仰的力量:子虚乌有的隆中对


三,隆中对本身有问题。当时的诸葛亮理论修养当然没得说,纸上谈兵指天画地,谁也敢,谁还没读过几本历史书,谁还没读过兵法么?你随随便便拉出一个中学生,他也知道什么避实击虚、声东击西,如果战争真的这么简单,那刘备卧龙凤雏都得到了,为啥没有统一天下呢?毕竟战争的实际情况是很复杂的,理论修养固然必不可少,实践才是王道。

诸葛亮的隆中对,是这样来设计一统天下的战略的:“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219年是蜀汉最强盛的一年,刘备北取汉中,关羽北伐,威震华夏,那么这一年是不是隆中对说的“天下有变”呢?我们以后来的结果来说,当然不是,后来关羽兵败被杀;问题是,老头子刘备奋斗了一生,达到了事业顶峰,雄跨荆州益州两地,雄心勃勃,谁不会膨胀呢?再不疯狂真老了,他当然想赌一把。


信仰的力量:子虚乌有的隆中对


问题是关羽北伐,那孙权会怎么办?这一问,诸葛亮几乎就傻眼了,他在隆中对里面根本就没说,东联孙权北据曹操,这当然是弱弱联合的最好样板,问题是战场上利益是第一位的,盟友这东西根本靠不住。关羽北伐,孙权会袖手旁观,还是出兵淮南,还是趁机袭取荆州?显然,隆中对里是没有对策的。诸葛亮难道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么?你拉一个正常人出来,都应该想得到,当时是三方博弈,你曹刘血战,孙权就一定不会趁火打劫?善于集中优势兵力打游击的毛泽东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隆中对两路出兵,前后相隔千里不能遥相呼应,这种做法就是失败的。


信仰的力量:子虚乌有的隆中对


荆州这块地方,今天的湖南湖北,水网纵横,和扬州(安徽、江西、福建)地理结构上大同小异,都是长江中下游;而益州之地,被关在四川盆地内部,荆州益州两地很难从军事上形成强有力的纽带,很难前后呼应,先天条件就决定了,刘备集团是很难守住荆州的,关羽丢掉荆州的时候刘备也爱莫能助,也不敢大举发兵来救,这就是最好的例证。这也算是隆中对的先天性不足。


信仰的力量:子虚乌有的隆中对


隆中对中只说实现了的,不说没实现的,也不说孙权会不会偷袭,作为政治宣传的工具,当然只说好的不说坏的,所以这是事后附会的。那如果没有隆中对,刘备三顾茅庐时候,诸葛亮和刘备说了什么呢?这时候其实刘表还活着的,刘备的这一行动,刘表不可能完全不知道的,刘备和诸葛亮的对话必定是无关痛痒的,应该是拉家常、攀关系之类的话,不然的话,你诸葛亮动不动就对刘备说,要抢刘表、刘璋的地盘,刘表是傻子,还会让你刘备活着走出隆中?如果隆中对当时就在江湖上流传开来,那刘璋是傻子,还会请你刘备入川帮忙?如果隆中对是真的有,那么也是一份绝密文件,打死也不会让刘表刘璋知道,问题是,我们今天怎么能看得到呢?如果隆中对是假的,为啥我们今天又能读到?


信仰的力量:子虚乌有的隆中对


综上,隆中对是蜀汉建立后,诸葛亮集团为了树立权威,齐心协力北伐,以结果推导出来的美妙蓝图罢了。诸葛亮当然牛了,我丝毫没有贬低他的意思,只是他并不没有那么神,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这是确凿无疑的,刘备活着的时候,诸葛亮可并没有进入权力核心:刘备入川带的是庞统,刘备说了马谡不能用,诸葛亮非要用等等。


信仰的力量:子虚乌有的隆中对


刘备死的时候,前前后后,什么关羽张飞马超黄忠法正等大佬都死了,说白了,就是蜀中无人了,诸葛亮这时候才进入了蜀汉的权力中心,说一不二。经过这么些年的实践,诸葛亮才从一个理论高手,修炼成了鞠躬尽瘁的治国能手;当然,他的军事水平还是比不上司马懿的,过于保守,甚至魏延都瞧不起他。


信仰的力量:子虚乌有的隆中对


隆中对是否确有其事,其实是值得怀疑的。毕竟史书上是确凿无疑的记录了,隆中对也是妇孺皆知,大家还是愿意相信它的存在,这是为啥呢?历史是人写的历史,我们往往对于智慧、忠诚、敬业这种品德是崇敬的,我们当然需要树立诸葛亮这样的道德模范和职业模范,我们需要诸葛亮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榜样,虽然能未卜先知的诸葛亮到死也没有兴复汉室,但是那种精神我们是要鼓励引导和学习的。事实不过是共同想象的结果,大家都说隆中对存在,那就是存在的,不必太较真对错是非,不必在乎神是否存在,有信仰就是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