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思維——讓對手成為幫手的4種能力

友誼是共同的憎恨——亞里士多德

看電影時,我們經常會喜歡上優秀的反派,因為許多時候,反派會以毀滅式的打擊,成就主角

沒有《小丑》中的小丑,就無法成就蝙蝠俠。

沒有《雷神》的洛基,就無法成就索爾。

沒有《復仇者聯盟》中的滅霸,就無發成就復仇者團隊。

沒有《古惑仔》中的靚坤,就無法成就陳浩南。

但是,我們卻總是對生活中的“反派”嗤之以鼻、敬而遠之。他們可能是團隊裡的刺頭兒,生活中的對手兒,情感生活裡的投機者,前進路上的絆腳石。事實上,這些被稱作“反派”的人,很多時候,是在以一種我們沒有意識到的方式在幫助我們,成就我們,敦促我們成就偉大的事業。

沒人小人,不成大事。

今天,我就來跟大家聊聊,如何利用“反向思維”,讓我們遇到的那些對手,成為我們的好幫手,幫助我們成就自我。

反向思維——讓對手成為幫手的4種能力

友誼是共同的憎恨,反向思維就是發現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並與他們建立同盟

美國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導演的電影《全金屬外殼》中的魔鬼上校,雖然是海軍陸戰隊新兵的教官,但是,整個新兵連都憎恨他,因為他用最骯髒的詞彙羞辱他們,還給他們取了汙穢不堪的外號。對於行動遲緩“傻瓜帕爾”他極盡羞辱之能事,並由此牽連到整個新兵連。魔鬼上校給新兵連的每一個士兵頭頂都施加了恐懼魔咒,讓他們痛苦不堪,也因此種下禍根,在新兵連快要結束訓練的時候,魔鬼上校被“傻瓜帕爾”開槍射殺。

但是,誰都沒有想到,魔鬼上校的死讓整個新兵連的士兵們,從普通戰友變成了之後在越南戰場上最團結、最勇敢的兄弟連。他們彼此之間產生了有一種濃烈的情感,會奮不顧身的為彼此付出生命。

反向思維——讓對手成為幫手的4種能力


這就是反派的力量,很像達爾文《進化論》中提到的“災變”,因為一個災難,而導致的意向不到的,突飛猛進的物種進化。


在公司裡,好的團隊都會保留一些小對手,在可以控制的範圍內,任由他們胡作非為,他們對正常秩序的攪亂,會讓團隊中的其他成員發覺彼此才是一個戰壕裡的戰友,他們會達成一種默契,建立攻守同盟,成為一條線上的好同志。這種時候,領導就會順從民意,剷除這個小對手,並把其他人凝聚到自己周圍,由此,一個健康、團結,方向感強的隊伍就此建立。

這就是“反向思維”:用一個適當的反派人物,激發團隊隊員的動力,使他們發現志同道合者,並與之建立同盟。

巴爾扎克說過:“任何一筆巨大的財務背後,都有一樁巨大的罪惡”

反向思維——讓對手成為幫手的4種能力

反向思維與鯰魚效應的區別

相信大家一定聽過“鯰魚效應”:在一群死氣沉沉的沙丁魚群眾,投入一條鯰魚,這個魚群立刻會被激活。在管理中,鯰魚型人才的投入,會淘汰掉無能的“沙丁魚”,使整個團隊恢復生機。

鯰魚效應聽起來似乎跟反向思維十分類似,但其內核卻存在著本質的差別,反向思維最核心的關鍵,是為團隊提供了“選擇壓”。

沒有難題就沒有好答案,反向思維之所以起作用,是因為任何一個難題都需要一個“選擇壓”

以人體進化為例:任何一種器官都為人體解決一個問題,沒有難題,器官就會失去進化的方向,這個為器官出的難題,就是“選擇壓”。

德國骨科醫生沃爾夫認為人體的骨頭是一種承載壓力的器官,如果長時間的接受外部的壓力,就會增大骨密度和堅硬程度,這個定律被稱為“沃爾夫定律”。

試想,如果人類選擇飛翔,而不是直立行走,我們的骨骼就會因為受到的壓力減小,而變得像鳥兒一樣輕盈。所以,人類的骨骼發育,是為了解決直立行走這個難題,而這個難題實際上為我們骨骼的進化指明瞭方向。

這就是沃爾夫定律給我們的啟示:一個好的反派,會給我們提出好的難題,這個難題會指明一個方向,讓我們在解決這個難題的過程中,不斷的計劃、升級、迭代、發展。

反向思維——讓對手成為幫手的4種能力


怎麼利用反向思維讓對手成為自己的幫手?


世界觀是你觀察世界方法、角度,或者說是一種認知系統。

想要將反派變成幫手,這裡給你提供4中策略。

A. 傘兵策略

想要把對手變成幫手,首先要修正的是我們的認知系統。

美國101空降師的指揮官有一句名言:“傘兵生來就是被包圍的。”

這就是著名的傘兵策略的由來,有了這個認知系統的保護,大難臨頭的時候,傘兵們還能保持幽默,因為他們知道,不管自己跳到什麼地方,被包圍,是一種常態。

當你的身邊出現對手或者攪局者時,你應該知道,這是一種常態,當你有這種意識的時候,會到來兩個好處:

一來,你會有敏感的觸覺,發現這個隱藏在你身邊的對手。

二來,你會有意識的去尋找將對手變成幫手的辦法,而不只是想要幹掉這個對手。

反向思維——讓對手成為幫手的4種能力

B.灰度決策

小時候看電影,我們總喜歡問:“這是好人還是壞人”,這麼問的原因並非是因為這個模式有多好,而是因為他足夠省事。

生物學上有一個“最小能量原則”:所有生物都遵循成本最低、受益最大,能量最小的原則生存著。因為這種生物學理論的限制,我們的思維和行動很容易陷入這種非黑即白的模式當中。

管理大師彼得·聖吉撰寫的著作《第五項修煉》中有一個觀點——人只能感受到他願意感受的東西,人只能聽見他願意聽到的話。

所以,當你的工作和生活中出現反派以及反派言論的時候,你最容易做出的選擇,就是閉目塞聽,充耳不聞,長此以往,你的思維就會逐漸形成一種過濾機制,過濾掉那些你不想聽到的話,從而讓你錯失成長的機會。

如果你能夠告別這種模式,認識到在黑與白之間,還有廣袤的灰色地帶,在處理問題的時候,你就能夠更加遊刃有餘,獲得比別人更多的選項。

看在你醜的份上,就認可你的想法吧。

當我們妥協與某人某事的時候,內心總是憤憤不平的,其實,妥協恰恰是灰度策略的一種最好表現形式。

這種思維背後是一個成長模式:在你我言論之外,還有一個既不屬於你,也不屬於我的地方,那就是灰色地帶,我們可以一起前往那裡,去尋找真理所在。

反向思維——讓對手成為幫手的4種能力


任正非的管理智慧有目共睹,有一次,許多企業家跟任正非座談,其中有一個人不顧其他人的感受,坐到任正非身邊侃侃而談,不停地說話。任正非和大家都意識到這個人根本不是在提問,而是在表演,在展現自己。在座的其他人不想被他浪費時間,臉色很快就不對了。


但任正非卻用了灰度策略,來處理這個局面。

他並沒有對這個人的話題產生反感,反而是認真的聆聽,當他聽到這個人說自己曾在德國工作的時候,立刻表示“德國很好”,並由此開始闡述自己對德國工業的看法,以及德國電信業對於華為的意義。

對於正常人來說,這種局面下,肯定會表現出厭惡。但是,這種情緒一旦出現,你立刻就會尋找辦法來阻止這個人的說話,這就進入了一種非黑即白的模式。但任正非沒有,他發現這個為之後,並陷入情緒之中,而是在仔細聆聽中找到一個可以供自己展開的話題,於是很自然的將話語權拿回了自己手裡。

這就是灰度策略的妙處,他能讓你保持一種中正的態度,在遇到“反派”時,依然智商在線、情緒到位,並與“反派”的過招中,找到突破的關隘,達成自己的目標。

反向思維——讓對手成為幫手的4種能力

C.口令策略

反派許多時候都“凶神惡煞”,自帶一種邪惡的氣場。當我們遇到這樣的反派時,最容易出現的應對策略是:“戰或逃”。這是動物在遇到危險時的本能反應,啟動戰鬥模式或逃跑模式。這是下意識的,不受思維控制的模式,是幾十萬年進化中,被篩選出來的基因。

但是,你一旦陷入這種“戰或逃”的思維模式,就會自亂陣腳,忘記了自己本來的目標。比如你是一隻進山吃草的武陵羊,突然遇到一隻下山覓食的南山虎,你的本能讓你跟他戰鬥,之後找機會逃跑,可是,你已經忘記了你要進山吃草這個原本的任務。

回到商業世界:一家公司被競爭對手惡意抹黑,出現了信譽危機,這個時候,就會有一個人出面發言,解釋說自己是被別人栽贓陷害,但這麼做的結果,往往適得其反,越解釋,危機越大,最後因為一個小問題,引發一場大災難。

這是因為在處理公關危機的時候,大部分人都忘記了自己的目標是解決問題,是以最快的方式平息事件,而不是解釋。

這種時候,你就需要用“口令策略”來讓自己進入一種高注意力的模式,摒棄所有雜念和閒言碎語,投入到你本來的目標當中。反派越是在這個時候叫囂,你越是要讓自己保持專注,因為,這個時候,是考驗你定力的時候。

反向思維——讓對手成為幫手的4種能力


“口令策略”事實上就是將複雜問題簡單化的一種工具。


《阿甘正傳》裡的阿甘就是使用口令策略的高手,在他的一生中,遇到人生難題時,他總是會想到一句話“Forrest!Run!Forrest!”,這就是阿甘一生的口令。

口令一旦響起,你就進入了賽場,所有的精力都必須投入到你真正的目標上,賽場外的一切,都與你無關了。

反向思維——讓對手成為幫手的4種能力

D.藍軍策略

藍軍:原指在軍事模擬對抗演習中專門扮演假想敵的部隊,通過模仿對手的作戰特徵與紅軍(代表正面部隊)進行針對性的訓練。

“反派”是充當藍軍最好的人選,他們會成為我們的假想敵,成為我們逆向思考最有利的抓手,是我們從不同角度審視我們自己最好的工具。

瞭解華為的人都知道,華為是最擅長“藍軍策略”的企業之一。

2008年,任正非建立華為藍軍,那一天,他告訴大家“藍軍要想盡辦法達到紅軍,千方百計的鑽塔的空子,挑他的毛病,想盡辦法否定紅軍。”

最知名的一個例子,是被譽為華為“二號首長”的鄭寶用曾經帶領的藍軍部門成功扭轉華為終端的命運。

2008年,華為和貝恩等私募基金接觸,計劃出售華為終端業務。鄭寶用的藍軍部門經過大量研究分析和調查論證後,指出未來的電信行業將是端—管—雲三位一體,終端將決定需求。任正非最後拍板保留了終端業務。

十年後,華為終端消費者業務的營收,越佔華為總營收的一半,現在回過頭想,要是沒有藍軍部門,此時的華為不知道又作何打算?

讓反派成為藍軍的作用,是要讓我們建立一種自我審視的機制,擁有自我批評的能力,不至於陷入思維的窄巷、視野的狹徑。

反向思維——讓對手成為幫手的4種能力


總結一下:


今天給大家介紹了反向思維這種具有自我審視精神的思維模型。反向思維,就是讓我們生活和工作用的“反派”人物,幫助我們發現思維裡漏洞的一種方法。它與鯰魚效應的差別在於反向思維具有明確的“選擇壓”,是有方向的改進方式。另外,還為大家提供了“傘兵策略”、“灰度策略”、“口令策略”和“藍軍策略”這4中思維模型,幫助大家讓反派成為我們的有力幫手,幫助我們成就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