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下鄉就是洪水猛獸嗎?浙江鄉村被資本消滅了嗎——讓結果說話

最近看到一位著名專家談鄉建的文章《浙江不是振興鄉村,而是消滅鄉村》,觀點驚人,標題聳動,詞鋒尖利——

“浙江要小心,目前的勢頭不是振興鄉村,而是很快會消滅鄉村。浙江省的鄉村振興以最大的資本,最快的速度,全方位的圍攻鄉村,勢不可擋。”

“大資金與浙江在如火如荼投入,資本只要進入鄉村就如洪水猛獸,其特點是,先讓農民失去土地,消滅文化,讓鄉村倫理與宗祠逐步退出,再消滅學校,讓教育與鄉賢退出。最後是‘買鹿治(制)楚’,用資本消滅小農,用政策遠離鄉村。”

“浙江之後是海南、江蘇、河北、河南、山東、安徽等正在如飢似渴的學習浙江,他們同樣會受到資本綁架,重擊鄉村,傷害農業。”

很敬重這位專家對鄉村的拳拳之心,也很敬佩其對鄉建的孜孜之志。但此次關於浙江的驚人之語,不僅無法與我所見所聞相印證,而且還讓我擔心,名人效應之下,這“驚人之語”會不會成為“誤導之語”?

專家說了很多,但歸結起來就是,浙江的鄉村被資本綁架了,快被資本消滅了。同意不同意他的話,需要弄清楚兩個問題,一個是資本有沒有消滅鄉村的主觀動機?一個是鄉村在資本進入下是好了還是壞了?

資本有消滅鄉村的主觀動機嗎?不錯,資本的目的是獲得更多利潤,如果消滅鄉村能為資本帶來更多利潤,資本肯定有強烈衝動。但對照浙江資本下鄉的實際,你就會發現,保護並建設鄉村,比消滅鄉村更能獲得利潤。既然如此,資本何必要費力不討好呢?資本沒有在浙江消滅鄉村的原始驅動力。為什麼?這是後工業化時代,或者說城市化時代鄉村的新定位所決定的。在這個時代,城市居民生活由小康進入富裕,他們對鄉村燃起了新嚮往、新夢想、新寄託。在他們的心目中,鄉村不僅是其精神故鄉,也是他們生活方式返璞歸真的具象,鄉土、鄉野、鄉貌,鄉產、鄉品、鄉味,鄉風、鄉教、鄉文,這些曾經在工業化時代落後的象徵,如今都成為個性化、特色化、時尚化的稱謂。

既然如此,資本為什麼要逆消費者之意去消滅鄉村呢?資本討好消費者還來不及,何必要花錢去把消費者嚮往的“心頭好”毀滅了呢?相反,資本一定會千方百計去迎合消費者,去滿足消費者對鄉村的那一點夢想。絕不可能有消滅鄉村的主觀動機。當然,不排除有資本錯會了市場和消費者之意,去幹吃力不討好的事。比如拆真建假、毀舊造新,但那是另一個問題了。

鄉村在資本進入下是好了還是壞了?沒聽說浙江的鄉村在資本到來後變壞了、甚至被資本消滅了,只看到浙江的鄉村在振興,並且成為全國各地鄉村振興的學習榜樣。看看浙江的鄉村,農業田園化了、公園化了、園區化了,本質上是生態化了、產業化了;農村整治化了、設計化了、人文化了,實質上是家園化了、特色化了;農民創業化了、經營化了、富裕化了,根本上是主體化了、幸福化了。

到安吉餘村、魯家村去看看,到杭州下姜村、浦江前吳村去訪訪,如今的浙江鄉村,高效生態安全農業長足發展,美麗鄉村、鄉村善治建設不斷升級,農民收入多年穩居全國省區第一,浙江的鄉村正成為農民的美好家園、現代農業的創業園,成為城市的大花園、市民休閒度假的遊樂園、尋根訪古的文化園、甚至食客的饕餮園。而資本,就在其中扮演了最活躍因子的角色,像“真氣”,如“血液”,為鄉村持續保持活力,源源不斷地提供著能量。

在鄉村振興戰略統合下,資本不是也不可能成為洪水猛獸。浙江的農民在資本進入下,不僅沒有失去土地,在土地權屬確保下還實現了增值收益;鄉村傳統文化,也因為市場力量的加持,而在繼承弘揚中增加了活力。美麗鄉村、善治鄉村、富裕鄉村正在浙江逐步成為現實。那些對浙江鄉村的聳動性的言辭,僅僅是聳聽而已。


資本下鄉就是洪水猛獸嗎?浙江鄉村被資本消滅了嗎——讓結果說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