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記者”之後,為什麼還有“刷手機”這波神操作

“打記者”之後,為什麼還有“刷手機”這波神操作

4月18日,4名兒童在河南原陽縣“盛和府”這個非法施工且違規作業的房地產項目工地,被土方壓埋,悲慘死亡。現在,許多重要的問題尚未追問清楚,司法調查還在進行之中,令人意想不到的“次生危害”又發生了:4月21日,多家媒體的記者在追蹤採訪過程中,被不肯表明身份但卻十分蠻橫的一夥人,推搡、毆打,衣服被撕爛,眼鏡被踩毀,手機也被搶走了。記者的手機再還回來時,竟然已經被刷機,格式化掉了裡面的全部信息!

“打記者”之後,為什麼還有“刷手機”這波神操作

什麼人膽子這麼大,打人還搶東西?這有公安部門調查,我們可以靜待結果。還有一個問題也值得思考:這些人,嚇唬了記者,為什麼還要使出“刷手機”這波神操作?這不是讓自己的愚蠢和野蠻,表現得更突出更醒目嗎?因為,他們對記者動粗的目的,本來就是為了消滅證據。消滅哪些證據?消滅記者採訪取得的、關於這起悲劇的所有信息,比如孩子家長如何質疑,知情居民如何評說,還有涉事企業和當地幹部如何反應,等等。為什麼要消滅這些信息?因為清除掉這些依據,才可以進一步顛倒是非、抹黑記者,最終達到壓制監督和消解問責的效果。一部手機能有多大價值——何況搶了還還給你?但一搶一還,卻可以讓輿論監督的力量失去基礎,讓不在現場的人,無從判斷孰是孰非。然後,“有心人”就可以顛倒黑白、指鹿為馬,一會兒汙衊記者調查是不是“吃人血饅頭”,一會兒質疑死者家屬是不是漫天要價……總之,你媒體無憑無據,豈敢白紙黑字?我不暴露身份滿口瞎編,誰也拿不出東西來對證檢舉。媒體的影響和力量,都在於據實而報。記者捱了打,不見得就害怕、就退縮,但記者被“刷”沒了採訪信息,就失去了令讀者和公眾信任的依據。搶奪的人對此很清楚:採訪談話,現場照片,可能都放在記者的手機裡;某些人疏於職守、蠻橫違法、毫無法制和民生觀念的醜陋形象,也可能被保留在記者的手機裡;所以當然要把手機當作“處理”的重中之重,甚至寧可放過記者的人,也必須扣下和毀掉他們的“手機”!“刷機”刷不掉記者的膽。但“刷機”可能刷掉輿論監督的路徑,最後,刷糊了公眾看清真相、尋求公正的眼與心。我們常說現在的輿論氛圍太複雜,信息質量良莠不齊,真真假假難分辨,太多“事實”轉眼就“反轉”,滔天口水往往不了了之。如此情形原因很多,其中關鍵的一條就是:有一些人,有一些力,總在抹除重要的信息,抹除揭露和質疑,又在這種“刷機”之後編造謊言,試圖打破天平的平衡。原陽4名兒童的死,歸根結底是一起需要問責的刑事案件,所有起因和結果,都需經法律程序一一取證、質證、確證,最後落實事實與責任。新聞媒體調查它,是回應公眾疑問,保持社會的警覺意識和監督能力,推動社會自我完善,這是一種正常的邏輯。那些不肯或者不敢表露身份的“某某人員”,不是不懂這個邏輯,而是不信這個邏輯。他們既不信任法律的權威與公正,又不認同社會監督的必要與重要,那麼這些“人員”以及他們的派出者,到底相信什麼?

(燕都融媒體 採萍)

來源:燕趙都市報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