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社區團購樣本調查:被腰斬的菜販生意和燒錢搶食的巨頭

文|AI財經社 胡原

編輯|孫明


最近一個月,張建新搬家了,從樓房搬到了武漢的老“私房”,房租從2500元降到800元。


私房總是不見陽光,張建新抱怨,“洗了雙鞋,一個月都不幹。”


在武漢市江岸區聯建集貿市場,他是賣雞蛋的攤販,“生意快毀了”。


兩個月前美團優選拉他做團長,被拉進一個社區團購群,他才發現生意斷崖式下墜的緣由。


“最不缺雞蛋的城市。”很多市民這樣調侃武漢。從互聯網巨頭們進入之後,武漢成了社區團購的兵家必爭之地,補貼大戰持續至今,雞蛋作為拉新引流的利器,降到白送的0.01元。


聯建集貿市場,武漢江岸區百步亭地區最大的農產品集散地,是被社區團購衝擊的典型樣本。多位賣蔬菜、水果、肉蛋禽的商販稱,最近幾個月,攤位的銷售額只有原來的一半,市場客流減少四成。


在菜販眼裡,美團優選、多多買菜、興盛優選這樣的大公司就像巨石,這些小商販就像雞蛋,被忽略,被犧牲,危險來臨時,一碰就碎。


原本社區街道里熙熙攘攘的煙火氣,被資本侵襲的硝煙代替。


武漢社區團購樣本調查:被腰斬的菜販生意和燒錢搶食的巨頭

圖說:武漢路邊擺攤的老奶奶,70歲了,頭髮花白,她不知道社區團購,只知道農貿市場降價了,她就得跟著降,“總得過生活”。


被腰斬的生意


張建新感覺腹背受敵。


最近4天內,一箱雞蛋(360枚)的進貨價上漲了12元。這是他做雞蛋生意從沒遇到過的漲幅——即便是年初疫情封城那段時間,物流停滯,一箱也才漲了五六元錢。


供應商告訴他,最近,雞蛋被巨頭收割了,整個城市存量就那麼多,供不應求自然漲價,“總不能指望老母雞多下一倍的蛋。”


好在之前囤了一批貨。但火上澆油的是,賣貨價不得不降低,張建新咬著牙降了一塊錢。16元(30枚)進的,17元賣。可是沒用——美團優選上的雞蛋價,比他進貨價還便宜4塊錢。


在青山區一個社區團購自提點,新用戶下單隻要超過3元錢,就能白領一份4枚裝的雞蛋。很多居民都不願意領,“太常見了,各家都拿雞蛋促銷。”


同一時間,江岸區的張建新攤位,45分鐘內只來了7位顧客,雞蛋只有3次被裝進購物袋。

一年以前,他攤位前的客流量是現在的5倍。


張建新眉頭皺成個“川”字:一年前的這個時候,日銷售額在6000元左右,現在一天銷售額只有兩三千。他們店裡兩個人,現在每月純利潤共計5000元。


被腰斬的不只有雞蛋攤位。集貿市場內多個水果、蔬菜攤主也唉聲嘆氣。


肖琴經營著一家水果檔口。她說,以前好的時候,每天能賣一兩萬元,現在平均每天六七千元。“(是以前的)一半就不錯了。”


經營水果9年,肖琴說,原以為疫情封城那段時間是最難的時候,沒想到又來了社區團購。


沿著集貿市場的露天小街進入蔬菜區,五家攤主都表示,銷售額在最近3個月裡銳減了40%—50%,周邊好幾個社區團購自提點,顧客下樓就能拿菜,還被補貼到近乎不要錢,誰還願意來這逛。


走遍整個菜場,超過10位攤主表示,近幾個月,菜場的客流減少40%。


顧客少了,但“另一批人”多了。


生態鏈壞了


賣水果的肖琴回憶,兩個多月前,美團優選的地推人員就找到她,問她願不願地當“團長”,她搖頭,對方也不勉強,轉頭走了。沒幾天又來一個“黃衣服”,還是一樣的詢問,“兩個月找了我五六次。”


“我年齡大了,看不清那麼多的單子,那麼繁瑣的步驟。再說,我做自己的生意,為什麼要給別人打工?”肖琴一直拒絕。


賣雞蛋的張建新兩個月前接受了美團的“團長邀約”。但被拉進群后他才意識到,自己攤位的生意將很快“被搞死”——社區團購們的APP裡,雞蛋價格降到了0.01元。


“高買低賣就是耍流氓。”張建新立刻決定不做(團長)了,但他沒有退出微信群。每天在促銷鏈接中查看“敵情”。


不光是集貿市場,新生的連鎖店們也受到了衝擊。


距集貿市場不到500米的本來鮮菜場,14日上午也是門庭冷落。“從今年10月初開始特別明顯,客流陸續減少,到現在減了四成,銷售額也減少了四成。”該店女店主說,現在生意只剩以前的老主顧維持著,順著店主手指的方向,店內幾位顧客,看起來年紀都在六旬開外。


而12月13日下午,青山區的一家中百超市店內,9分鐘裡只有一位顧客光顧。同一時間段,20米外的社區團購自提點,十多位居民來提菜。


“我們也全力促銷,但黃瓜每斤3.99元,多多買菜是3.39元,美團優選2.59元,怎麼和人家比?”超市營業員說。


集貿市場和連鎖超市還能用降價、促銷抵擋,而街邊擺地攤的小販幾乎降無可降。2020年12月14日上午,剛剛下過入冬第一場雪的武漢更冷,0度。


武漢社區團購樣本調查:被腰斬的菜販生意和燒錢搶食的巨頭

圖說:天氣很冷,可盼了幾個小時的客人的老奶奶累得打起了瞌睡,她已經70歲了。


百步亭花園路上,一位擺路邊攤賣魚的老人為了吸引顧客,喊著“不要錢”、“不要錢”。


這位老人已經70歲了,滿頭白髮,她不知道什麼是社區團購,只知道旁邊的菜場降價了,“我就得再降,總得過生活。”她說。


為了不讓顧客等候過長,老人提前開始打理活魚,但從早晨8點多到11點37分,老人在寒風中僅賣出31元錢。她不時打開黑色挎包看,可裡面只有一張50元和幾張一元面值的鈔票。


“這就是連鎖反應,只要做這行,沒人躲得過。”張建新說。


武漢爭奪戰


張建新談起社區團購,“在我印象中,多多優選是互聯網巨頭中第一個在武漢大力補貼的。‘新用戶下單全額返’尤其扎眼,開始是100元,後來是40元。”張建新說,後來在微信群裡,美團優選的補貼緊隨其後,有過之而無不及。


據公開信息,今年8月初,拼多多的“多多買菜”在武漢急速開城;8月22日,美團緊隨其後。


而此前,興盛優選、十薈團、美菜等老牌社區團購企業已經紮根武漢,此後的10月初,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馬優選進駐。


武漢,少有地成為所有頭部社區團購企業扎堆拼殺的城市。百團大戰聚集於此的主要原因,是年初這座城市一度成為疫情的重災區,民眾社區團購的心智已經被培養成熟。


最初,菜市場的攤販們感受不到這場撕殺的激烈程度。


媒體公開報道多多買菜進城之後,8月,老牌巨頭興盛優選武漢某中心倉負責人及多位下屬相繼被挖走。要知道,中心倉是社區團購供應鏈的核心。


“從中高層到基層,從採購到運營乃至渠道,有巨頭在最近兩三個月的時間裡,從興盛優選和十薈團等挖走了幾十號人,開出的薪水少則浮動30%,多則兩三倍。”


“團長”是另外一個被搶奪的“資源”。7月初,十薈團BD一個團長只需要80元上下,初進武漢,美團直接開價120;後來盒馬漲到150元,美團見勢直接封頂:談成一個團長,提成165元。


從9月份起,武漢社區團購自提點“一天能長出好多個”,社區裡的便利店、服務站,街邊菸酒店的玻璃門腳,甚至專賣皮鞋的外貿店裡……


“團長”也大量湧現,安居苑小區的居民們說,“光我們這個小區附近可能要超過100個。”


武漢社區團購樣本調查:被腰斬的菜販生意和燒錢搶食的巨頭


圖說:這兩天,仍能看見美團優選的滿屏0.01元和多多買菜的“全額返”。


3個多月的廝殺,社區團購巨頭在武漢民眾中首選的佔比也見了分曉。


多位社區團購供應商分析,截至目前,武漢社區團購訂單量最大的應該是拼多多,大家得出相對一致的評估結論是:“多多(日均)80-100萬件,美團70-80萬。阿里的盒馬比較慘,估計超不過15萬件。”


業內人士總結:多多買菜營銷不算張揚,但主站引流,即便是不通過社區團購下單,只要包裹到自提點,團長照樣抽傭,屬於扮豬吃老虎;美團優選無論是地推、營銷、補貼都很強勢,供應鏈能力強,在消費者端,商品品類、品質等綜合口碑最好,十八般武藝精通;阿里的盒馬力度不夠,很多事都慢半拍,除了商品品質尚可,其他都沒優勢。


但在市民的印象中,美團優選和多多優選佔領了武漢。而那些菜販提及最多的“侵略者”,也是這兩家。


最後一線與絕地反擊


賣雞蛋的張建新幹的是家族生意。他和老婆、岳父各有一個攤位。時間短的幹了3年,時間長的做了12年。


生意不好,他搬了家,就在貿易市場後面,一座老私房的三樓,窗戶和相鄰房子相隔不到兩米,從下仰望,一線天。


武漢社區團購樣本調查:被腰斬的菜販生意和燒錢搶食的巨頭


圖說:張建新在聯建集貿市場後面租了一間老私房,從下仰望,一線天。


降價和搬家,都沒法止住生意的下滑。張建新沒辦法,又換了更小空間的攤位,攤位月租從去年的2400元變成了現在的1200元。


“我們還能怎麼辦?”31歲的張建新很是焦慮,每天都給老婆、岳父、同行發同樣的微信:你那邊生意怎麼樣?得到的語音回覆是:明天會更差。


還有多少個“明天”?一忍再忍,現在已經退無可退了。


“美團優選、多多買菜、興盛優選等社區團購的巨頭扎堆進入,就像巨石,隨時碾壓我們,我們這些小商販就像雞蛋,以卵擊石,一碰就碎。”張建新說。


“看最後一線吧。”張建新沒有說出底線這個詞,但就到今年過年,如果生意再下滑,滑到還不如外出打工掙的多,只能全家轉行,一起出去打工。


賣水果的肖琴年歲大了,說啥也不離開故土。但她女兒已經打算下個月就把水果店轉出去了。“我和老公商量了,打算去深圳找工作。”肖琴的女兒也已經40歲了。


小攤販們的最後一線,說穿了,要麼向巨頭們臣服歸順,要麼離場。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張建新、肖琴均為化名)


本文由《財經天下》週刊旗下賬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