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當年劉皇叔能早早找到他的諸葛丞相…

話說劉皇叔當年創業,那叫一個艱難。

雖說早有異志,欲圖大業。然而無糧草、無地盤、無人才,早期非常狼狽。

好不容易當個縣令吧,卻總是受各種腌臢氣,最後還是自己的好兄弟張飛,推了自己一把,這才完全出去闖。

而且闖也並不是那麼容易,身邊只得關羽張飛兩個鐵桿兄弟,只好先給別人打工。

時而依附公孫瓚,時而投靠袁氏兩兄弟,時而依附劉表,甚至還與曹操共事過一段時間。

假如當年劉皇叔能早早找到他的諸葛丞相…


最後好不容易有了點地盤,有了些糧草,卻苦於沒有人才。

沒有辦法的劉皇叔只好親到外面去尋訪,去撞運氣。

好不容易吧,那誰給推薦了一個徐庶,卻被千里之外的曹操直接劫持人家老母親,把這號人才給搶去了。

沒辦法啊,劉皇叔拼不過曹丞相,只好淚別徐庶再去找人。

假如當年劉皇叔能早早找到他的諸葛丞相…


再這麼三訪兩訪,終於讓他近了諸葛亮的身,還三顧茅廬,好不容易才請出這個曠世人才來。

比起曹丞相孫太守什麼的,劉備尋找人才的方式那叫一個樸素。

全靠自己找。

假如當年劉皇叔能早早找到他的諸葛丞相…


有沒有投奔來的?

當然也有。

但是在那個資訊不發達的時代,你得名氣非常大才可以啊,雖然說劉皇叔的“仁義”這個人設一直在,但畢竟影響有限,哪裡及得上曹操?畢竟他財雄勢大,地盤大,影響深遠吶,吸引人才啊!

而孫太守孫權這邊,本來就是一個人才濟濟的地方,孫權他們找起人來也要比劉備方便。

假如當年劉皇叔能早早找到他的諸葛丞相…


其實劉備如果制度完備,百官齊設, 那麼他還是他還是可以省去很多時間的,因為從漢代開始就有一種專門舉薦人才的制度,叫做察舉制。

察舉制是漢代的選拔官員制度。所謂察舉,就是由州,郡等地方官,在自己管轄區內進行考察,發現統治階級需要的人才,以“孝廉”“茂才異等”“賢良方正”等名目,推薦給中央政府,經過一定的考核,任以相應的官職。

顯然這個時候的劉備肯定不具備這個條件,曹丞相嘛?應該可以。

所以苦哈哈的劉備只好治四處查訪,再三上門。

假如當年劉皇叔能早早找到他的諸葛丞相…


三顧茅廬的表面是劉備的禮賢下士求才若渴,背後卻透漏出當年的劉備捉襟見肘的窘狀。

如果劉皇叔生在當代,那他即使錢財實力一般,但是隻要他會上網,尋找人才要遠比他那個時候容易。

你看看現如今的企業招聘人才,那途徑是多樣的啊!根本就不用面對面,只要在搜索框裡面搜一個要什麼什麼樣的人才什麼什麼什麼專業的,立馬什麼都給你展現出來了

即使像諸葛亮這樣的隱士大才,自己不放才藝上去,自有人把你的名氣傳播上去,不怕人家找不到你。

除了尋找人才,現在找什麼不容易?你看在頭條搜索,什麼都可以搜索,想吃個小龍蝦吧,不知道怎麼做,往搜索框裡面輸一下啊,什麼都會展現給你。怎樣做?找什麼材料?有圖有真相,還有真人演示。

多方便!坐在家裡,能知天下事。

當然,劉皇叔若生在當代,找人才自然是便捷一萬倍,但能不能用好,能不能早點成就霸業,尚未可知。

但他能早點找到諸葛亮,這是一定的,會少走許多彎路,也是一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