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新美劇《Emily in Paris》中看到的文化差異

從最新美劇《Emily in Paris》中看到的文化差異

本文作者 | 無憂


昨天利用一個晚上的時間將Netflix推薦的最新美劇《Emily in Paris》看完了。


整個一季總共10集,每集只有短短的不到30分鐘時間。


因為是由美劇《Sex & the City》(慾望都市) 的知名製作人打造的影片,所以這部劇也被稱為法國版的《慾望都市》。


整部劇看完,我看到了美國人對法國人、甚至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也看到了很多美國人慣有的自信和自我感覺良好。


我向來比較反感Stereotype(刻板印象),因為這個詞總是會跟狹隘、偏見和歧視相連接。但涉及到不同種族、文化的課題,好像多多少少都離不開“刻板印象”。


作為一部浪漫喜劇片,又有迷人的巴黎美景美食美人加持,這部劇看起來還是很輕鬆愉悅的。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成年後在美國生活了十餘年,對美國文化比較熟悉,去過法國、巴黎,對法國文化也有蜻蜓點水的接觸,所以我在看這部電影時有很多感觸和想法,記錄下來與大家分享。


友情提醒,下面有劇透!


從最新美劇《Emily in Paris》中看到的文化差異


Emily是一個在芝加哥做市場營銷工作的年輕女孩。她意外獲得這份去巴黎工作一年的機會,於是這個完全不懂法語的土生土長的美國女孩離開了交往多年的男友,充滿熱情地隻身來到她夢想中的浪漫城市——巴黎。


到達當天,在經紀人的帶領下來到她租住的公寓。老式公寓沒有電梯,她雙手提著兩個大行李箱數著樓層爬樓。她好奇明明已經到達目的地了,經紀人為什麼沒有停止腳步。原來法國跟歐洲絕大多數國家一樣,樓房的第一層是底樓,從第二層才開始計算一樓。


Emily住在五樓,按照根深蒂固的美國習慣,她很自然一次次習慣性拿出鑰匙試圖打開樓下的門。於是就有了跟樓下的法國帥哥廚師鄰居相識的機會。


從最新美劇《Emily in Paris》中看到的文化差異


Emily收到了好幾個從美國寄過來的託運箱子,打開裡面都是她曾經在芝加哥家中時喜歡吃的食物。


當她看到自己最愛的Trader Joe's的花生醬在運輸途中遭到損壞而心疼的時候,帥哥大廚給她親手做了Omelette。我相信從此以後她不會再懷念“缺德舅”家的花生醬了。


從最新美劇《Emily in Paris》中看到的文化差異


Emily第一次早餐吃到牛角麵包的表情像極了我第一次在巴黎吃到牛角麵包的樣子!


還記得剛來美國時吃到在Costco買來的牛角麵包,烤過後洋溢著濃濃的黃油香味,驚訝牛角麵包這麼好吃。當吃過巴黎的牛角麵包後才意識到,原來世界上還有比Costco的牛角麵包好吃一萬倍的牛角麵包!鬆軟細膩絲滑,入口即化。


法國食物的精緻確是美國望塵莫及的!


從最新美劇《Emily in Paris》中看到的文化差異


Emily第一天召集公司同事開會時,一本正經地向大家介紹自己。她的法國同事面面相覷,其中一個男人問她:你為什麼這麼大聲音?


Emily馬上意識到自己的格格不入。


美國人的個性普遍開朗樂觀,喜歡錶達,感情外露,通常表現出來的就是說話大聲,笑聲爽朗,旁若無人。


Emily無時無處不掛在臉上的自信微笑,讓她的女上司Sylvie忍不住吐槽:Stop smiling. People will think you are stupid. (不要總是微笑,別人會以為你是個傻子。)


美國人習慣向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微笑,這也是為什麼美國人到了巴黎會感覺那裡的人粗魯,不夠友好。


從最新美劇《Emily in Paris》中看到的文化差異


Emily在巴黎認識的第一個叫Mindy的朋友是個中國人。看得出導演的面面俱到,只是這個所謂的“中國人”其實是一個韓國裔的美國人。她的那幾個來自上海的閨蜜,明眼人一下子就能看出來不是中國人。那個叫LI的,說著一口帶有越南口音的英語。


在人才濟濟的華人演員中,找到一個會說流利英語和法語的華裔演員應該不難吧?


這位中國閨蜜在聽到Emily吐槽巴黎人不友好時,用很篤定的口氣對她說:Chinese people are mean behind your back. French people, mean to your face.(中國人背地裡對你刻薄,法國人當面對你刻薄)。


從最新美劇《Emily in Paris》中看到的文化差異


過去美國電影、電視鏡頭裡的中國女孩的典型形象一般都是家庭保姆,而現在好像全世界的外國人都覺得中國人是暴發戶。在這部電影裡,Mindy的父親是超級富豪,她是保姆。


Emily在跟Mindy聊天時,順手拍了她照顧的兩個法國小孩子的正面照,直接發到社交媒體Instagram上。這種沒有經過小孩父母的同意,甚至都沒有問一下身邊負責照看他們的保姆的意見的做法讓我很吃驚。


美國人對未成年人的隱私保護向來是非常注意的。


從最新美劇《Emily in Paris》中看到的文化差異


Emily早上出門鞋子踩到了狗屎,於是她拍下了衣冠楚楚的時尚女士領著一隻蹲在地上正在拉屎的狗狗的照片。


這部電影在巴黎拍的,很多生活在巴黎和去過巴黎的人都說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幹淨整潔的巴黎。


巴黎給我第一印象其實是有些失望的,城市很髒亂,而且整座城市瀰漫的是香水夾雜著菸草和屎尿的味道。


Emily跟她在芝加哥的上司視頻連線時,正好遇到了一個站在他身後撒尿的法國人!


歸根結底的原因:巴黎街頭的廁所可能真的太少了!


從最新美劇《Emily in Paris》中看到的文化差異


第一集裡Emily初來乍到跟她法國公司的老闆Paul和上司Sylvie見面時的對話非常有趣:


老闆Paul聽說Emily來自芝加哥,於是說自己曾經去過一次芝加哥,吃過那裡的“厚披薩”。(歐洲人熟悉的披薩通常是傳統的意大利披薩,餅是非常薄的,而美國人實惠,會將披薩的餅做得很厚)。


Emily興奮地說那是我們芝加哥的特色,他們引以為傲。Paul說吃起來很噁心,為什麼芝加哥那麼多胖子?


Sylvie說可能是吃噁心食物吃多了。


Emily說芝加哥正面臨著流行性肥胖症,她在美國的公司曾經給一家制藥廠做了糖尿病藥的推廣,反響特別好。


於是Paul說:你們製造出疾病,目的是要醫治疾病,還推廣治療疾病的藥物。


Sylvie接過話茬:不吃不就行了嗎?


Paul說:那就沒錢賺了呀!


聽兩個法國人說的這麼熱鬧,Emily看了看Paul手裡正在抽的香菸,說:抽菸足以引發糖尿病和癌症。


Paul 笑著說:'Smoking is a pleasure. And without pleasure, who are we?'(吸菸是一種享受。沒有享受,我們是誰?)


'German'(德國人)Sylvie的回答讓人會心一笑。(對德國人的刻板印象:古板、沒有情調)。


從最新美劇《Emily in Paris》中看到的文化差異


Emily不止一次信心滿滿地跟她的法國同事強調:她的到來是為了給他們帶來美國視角(bring an American point of view)。但她不會說法語,卻希望她的法國同事,尤其是她的女上司Sylvia喜歡她,這很難。


她的同事對她說:你來到巴黎,你不會說法語。那才是傲慢。她回答:More ignorant than arrogant. 她承認她是無知勝過傲慢。


正所謂:Ignorance make you arrogant.——無知使你自大。


從最新美劇《Emily in Paris》中看到的文化差異


之前經常聽人說起法國人“傲慢”,我不以為然,直到我去了巴黎體驗到餐館裡愛答不理的服務生才明白:所謂的刻板印象有時候是有大數據做基礎的,在一定程度上是準確的。


影片裡Emily坐在餐館裡看到眼前的牛排冒著血絲,並不是她想要的烹飪標準,於是讓服務生拿到後廚重新加工一下。


遇到這樣的情況,美國餐館的服務生通常會殷勤地滿足顧客的需要——顧客永遠是對的。


在美國生活會有從未有過的“顧客是上帝”的滿足感。


但在法國的餐館裡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局面:服務生將餐盤原封不動拿回來,對Emily說:廚師是完全按照你的要求做的,本來就應該是這樣的。


當然,電影裡廚師出現了,就是Emily的那位帥哥鄰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