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毛笔书法水平堪忧,却不修炼自己,真的能够代表中国?

于丹毛笔书法水平堪忧,却不修炼自己,真的能够代表中国?

鲁迅在《再论文人相轻》中曾经说:"是文人,他的是非就愈分明,爱憎也愈热烈。"古往今来,文人一直是人们讨论的对象,颇负盛名者甚多,备受争议的人也不在少数。文人品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个人功过自有历史评判。

作为一名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文人,于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在其他文人眼中,于丹的专业素养平平无奇,甚至枉称文人。专业书法家曾经评判:于丹的书法有三种陋习:随意、张扬、不练毛笔字。如此低水平的书法,真的能够代表中国吗?

于丹毛笔书法水平堪忧,却不修炼自己,真的能够代表中国?

文化圣母的喜与悲

随着科普类文化节目《百家讲坛》的爆红,于丹开始走进社会大众的视野。于丹用自己幽默风趣的方式将原本高深莫测的《论语》讲解地绘声绘色,如果文化有生命,于丹就是赋予了文化现代的生命意义的那个人。

在国学传播的时代,于丹很好地将传统与现实结合,让文化与市场结合,她是一代人的国学启蒙老师,也曾经是人人尊敬的文化圣母。

于丹对于传统文化深刻的理解并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而是多年来积累的过程。出生于书香门第,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于丹在很小的时候就生活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之中。从小熟读古诗词,练习书法,于丹的一生都与中华传统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于丹毛笔书法水平堪忧,却不修炼自己,真的能够代表中国?

尽管名声在外,但是于丹的书法水平却一直备受争议。历史学家曾经评价说:"于丹的书法太过于随性张扬,胆子是不小。"一时之间,文化圣母于丹的书法被推向了风口浪尖,随意、张扬、缺少练习,还好意思谈国?而于丹的真实水平究竟如何呢?

随心所欲与中规中矩

外界评价于丹的书法过于随意,此乃陋习之一。在大多数文人的眼中,不论是传统书法还是现代书法都是一件严谨而肃穆的事情,因此每个下笔的人都必须十分用心。在从政机会并不多的古代,文章是读书人的第一块敲门砖,而书法就是他们的第二块敲门砖。

为了抓住出人头地的机会,书法家们必须在下笔之前反复斟酌,确定要书写的内容以及位置等,下笔过程中更是不敢有一丝的懈怠,一笔一划都十分认真。

于丹毛笔书法水平堪忧,却不修炼自己,真的能够代表中国?

反观于丹,她的书法作品似乎有些随性,没有固定的风格,没有固定的形态,或许在某些人眼中于丹的书法风格多变,但是在严谨的书法家眼中,随意下笔的于丹是不负责任的。因为没有形成固定的模式,于丹的书法作品毫无章法,这也就导致了她书写水平的忽高忽低。

随心所欲却无法保证书写的质量,这就是于丹书法的陋习。在人们的固有认知中,文人拥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或倔强清高,或狂放不羁,显然于丹是后者。

传统的文人书法中规中矩,落笔的人将自己所有的感情都倾注于笔端,但是他们会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感情隐藏在每一个小细节之中,因此传统文人的书法有着一种中庸之美,宁静却充满着力量。

于丹毛笔书法水平堪忧,却不修炼自己,真的能够代表中国?

于丹的书法不仅与中庸毫无关系,甚至还有着颠覆的趋势。于丹的笔锋十分犀利,感情外放,颇有草书的意味。在传统书法家看来,于丹的字体过于夸张,横竖的长度远远超过正常的笔画,而每一个弯钩的弧度都过于夸张。

人们从不排斥在书法中宣泄自己的感情,因此有了中国历史上的狂草的诞生。然而名家的狂草都是水到渠成的作品,没有矫揉造作,更没有刻意模仿。

于丹的书法确实张扬,然而这种张扬是建立在模仿基础上的张扬,这样的狂傲让许多人心生厌恶,没有了美感和自然流畅,书法又如何称之为书法?张扬到令人生厌的地步,这也是于丹书法的陋习。

于丹毛笔书法水平堪忧,却不修炼自己,真的能够代表中国?

书法家的初心与使命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传承的过程。当今书法家甚多,他们从中国古代书法中汲取的营养也很多。在传统书法家看来,文人出身,唯有修炼毛笔字才是属于文人的价值与内涵。

纵观于丹的真迹,我们不难发现,她的所有作品都是签字笔的笔迹,而毛笔书写的却是凤毛麟角。为什么没有毛笔字呢?那便是缺乏毛笔字的练习,真迹不敢示人。

书法之所以被称为书法,是因为其中隐藏着众多的技巧,然而这种技巧只有通过毛笔才能展示地淋漓尽致,一支普通的签字笔又如何能够展示中国传统书法的精神面貌呢?于丹毛笔书法水平堪忧,却不修炼自己,这与书法家的文化修养背道而驰。

于丹毛笔书法水平堪忧,却不修炼自己,真的能够代表中国?

随意、张扬、不练习毛笔字,于丹的书法果真如传言中那般不堪吗?

首先,书法原本从属于艺术领域,而艺术领域也是一个追求自我的过程,因而对一个人艺术水平的评价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于丹的书法水平受到其他书法家的质疑,但她也有着众多的拥护者。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分析于丹的书法,自然也有着不同的感受与结论。

其次,文人一直保持着清冷而孤傲的态度,显然于丹就是文人群体中所谓的异类。她是社会群体的宠儿,是将文化与市场结合的领路人,她有着居高不下的人气,而这些特殊待遇让她站在了文人们的对立面。于丹书法水平有待讨论,然而她特殊文人的身份我们毋庸置疑。

于丹毛笔书法水平堪忧,却不修炼自己,真的能够代表中国?

最后,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即便是文人也不例外。作为一名公众人物,于丹需要起到引导作用,可是她也有自己的艺术追求。所谓的书法陋习对于于丹来说或许是一种束缚,她不喜欢条条框框,于是将自己的书法写得恣意洒脱。

尽管如此,书法水平的提高仍然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它的成功需要几十年的传承与坚守。中国书法的复兴与崛起,每一个书法家都义不容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