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國恥—猩紅之眼:《清國征討方略》

一八八七年,光緒十三年。這一年的中國看上去似乎並無動盪:在頤和園休養的慈禧太后很喜歡昆明湖上那個被荷花簇擁的小島,她並不認為大臣們不斷向她提起日本佔領的的琉球群島和釣魚島以及南面的那個澳門半島,與她的大清國和她當下怡然的心境有什麼要緊的關係。

勿忘國恥—猩紅之眼:《清國征討方略》

慈禧太后

這一年中國的民間看上去似乎也無大事。北方,黃河於九月在鄭州附近再次決口,災民們照例開始四處移動。

南方,一個男孩兒出生於浙江溪口鎮的一戶富商家裡,沒人會料到這個名叫蔣介石的中國人日後會成為日本人的死敵。

勿忘國恥—猩紅之眼:《清國征討方略》

少年蔣介石

但是,一八八七年,在日本卻出現了一件與中國相關的大事:自明治維新以來一個最為囂張的侵略中國的藍圖出籠了。

小川又次,日本福岡縣人,號稱今謙信,職業軍人,日本陸軍對外實施擴張戰爭的倡導者。這個在中日甲午戰爭時任日軍第一軍參謀長的軍官,被認為是影響了日本陸軍數十年的戰略家。他在一八八七年首先提出了侵略中國的作戰計劃——當時他的軍銜是大佐,任日本參謀本部第二局局長(後為大將)——這一作戰計劃被日本軍方視為全面侵華的重大軍事機密,名為《清國征討方略》。

《清國征討方略》主要綱領:若欲維護我帝國獨立,伸張國威,進而巍立於萬國之間,保持安寧.則不可不分割清國,使之成為數個小邦國。我國地勢四面環海,昔日實乃天險。建國後擊退元兵,再未受他國侵擾,雖源於我國尚武之風常出鄰邦之右,亦不能不說源於此天險保護。現今形勢完全相反。艦船、兵械已非昔日可比。當時視為遠洋隔壤,現在近在比鄰。我國同清國相鄰,同俄國相鄰。英法德美若為周圍比鄰之國欲選擇侵犯之所在,亦無不可。而我國地形狹長,首尾難以策應。於是,現今欲在此許多接壤國家之中維持國家安寧,應取何種方略?看英國之於印度形勢如何,則瞭然。英國若欲保持富強,全靠此印度。我國謀取支那之地,以之為輔助防禦物,或以之為印度,則可。

勿忘國恥—猩紅之眼:《清國征討方略》

小川又次

看看這個邪惡的計劃,《清國征討方略》唯一的目的就是要掠奪,就像英國掠奪印度一樣!

日本陸軍參謀本部始終抱有一個荒誕的邏輯,即“日中連帶論”。這個邏輯的核心是:日本與中國的關係,從來不是兩個獨立國家的關係,而是日本一國自家的事情。日本的未來與中國緊密相關,中國的歸屬決定著日本的命運。如果中國被西方強國搶先佔領,那麼日本的前途不可預料;而日本搶先佔領中國的種種障礙,除了西方列強的窺視外,最為重要的是必須先下手為強,絕不能坐等中國強大起來。——“清國雖老衰腐朽,仍乃一世界大國,自尊傲慢成風,自稱中國”。“清國自尊傲慢,若實力達此程度,即便對無關鄰國,亦欲玩弄實力”。因此,日本唯一的出路,是在中國還沒有強大時滅亡它:“趁彼尚幼稚,斷其四肢,傷其身體,使之不能活動,我國始能保持安寧,亞洲大勢始得以維持。

鑑於此,小川又次提出了入侵中國的詳盡作戰計劃:主攻放置在北路,出動六個師團,在海軍的支援下,於渤海灣登陸,直接攻擊北京,佔領中國都城並俘獲中國皇帝。同時,在中國的南方實施助攻,動用兩個師團和海軍一起自吳淞口衝進長江,水陸並進,佔領長江沿岸的鎮江、南京、安慶、荊州等城市,以牽制長江以南的中國兵力使之無法北上救援——在七年後的甲午戰爭中,乃至五十年後的中日戰爭中,這一作戰計劃被按部就班地執行了。
武力佔領中國後如何處置這片偌大的國土?

勿忘國恥—猩紅之眼:《清國征討方略》

小川又次


小川又次提出的方案是:
自山海關至西,長城以南,直隸、山西兩省之地,河南省之黃河北岸,山東全省,江蘇省之黃河故道、寶應湖、鎮江府、太湖,浙江省之杭州府、紹興府、寧波府東北之地以及旅順半島、山東登州府、浙江舟山群島、澎湖群島、臺灣全島、揚子江沿岸左右十里之地,屬於日本版圖;東三省及內興安嶺山脈以東、長城以北之地,分給清朝,使之獨立於滿洲;於中國本部割揚子江以南之地,迎明朝後裔,建王國,並使之成為我國之保護國,鎮撫民心;揚子江以北、黃河以南,再建一王國,使之屬於我國;西藏、青海、天山南麓,立達賴喇嘛;於內外蒙古、甘肅省、準噶爾,選其酋長或人傑為各部之長,並由我國監視之。
也許由於上述計劃過於露骨,為說明佔領並分割中國“並非暴舉”,小川又次費盡心思地做了一番離奇的辯解。首先說,當年清朝奪取的是屬於明朝的中國,既然清政府沒能把中國引向文明,就應該讓清人退回到滿洲老家去,將拯救中國的責任交由日本承擔;但讓中國的明朝復興,又無異於製造出一個新的大清王朝,這樣中國還是沒有任何改變,所以不如把中國分割成塊以便利於日本統轄。然後說,日本人的這種分割,充分尊重了中國人的意願,日本可以讓中國人建立一個王國,這個王國不但能恢復明朝漢人的統治,而且日本還將負責地為中國尋找一個“關羽後裔”來當國王——中國人喜歡財,關羽是國人的財神,中國人自然會擁戴這個決定。——當然,即使是“關羽的後裔”也應該在日本的庇護之下。至於西藏、內外蒙古、青海、新疆等地,令其保持原狀,由日本冊封幾個酋長,只要聽從日本的管轄,將保證其社稷安寧人民幸福。——如此周全仁厚的方案,“誰能一味視我國為土地掠奪者”?


與豐臣秀吉一樣,雖然出籠的是侵略計劃,小川又次仍迴避著“侵略”二字。在《清國征討方略》中,替代“侵略”的詞語是“進取”。

勿忘國恥—猩紅之眼:《清國征討方略》

日本第一次經濟危機銀行擠兌

一八九〇年,日本發生第一次經濟危機,這是資本主義高速發展帶來的一種必然。農民失去土地,農村更加凋敝,城市的發展與農村的落後形成社會衝突的爆發點,資本主義經濟的需求與國內市場的狹窄以及資源嚴重短缺的矛盾也日益凸顯。日本是後起的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很難與西方老牌資本主義國家進行競爭,因此必須擴張資本並尋求海外市場。這個時候的日本,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發動戰爭。

四年後,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結果人所共知,大清水師全軍覆沒!


勿忘國恥—猩紅之眼:《清國征討方略》

北洋水師

甲午戰爭爆發後,日本內閣參事官德富蘇峰發表了《大日本擴張論》。不但狂熱地吹捧日本正在進行的戰爭是“開國五十年來所淤積之磅礴活力的發洩”;而且毫不掩飾地聲稱日本對華作戰的根本原因是:如果不征服中國,在自己狹窄的國土上,日本就只能人住在人的上面了:

勿忘國恥—猩紅之眼:《清國征討方略》

甲午戰爭

時至今日,就像住一間房子裡的兩個人一樣。在貧窮的國土上,每年增加四十萬人口,照此計算,這樣不斷積累的話,人就只能住在人上面了……我國向世界各地擴展人口之時,成為阻礙之大敵的不是白色人種,而是支那人種。據我所想,我國將來的歷史,是日本國民在世界各國建設新故鄉的擴張史。如果我們日本能夠戰勝土地是我們十五倍、人口是我們的十倍的大清國,不僅可以揚祖宗之名,留名於子孫,面向世界,永遠立步,還可以增強我們站穩世界的自信心。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我們不僅僅是為了在世界上建設擴張性的日本而戰,還是為了建設擴張性日本的自信心而戰。

勿忘國恥—猩紅之眼:《清國征討方略》

日本海軍

《大日本擴張論》也對侵略進行了辯解,只是這個辯解更加聳人聽聞:
三百年來緊縮的日本一躍而為擴張膨脹的日本的大好時機,不在此刻又在何時呢?這對於我們自身來說,也是為了日本國的開放解脫;對周邊國家來說,給世界上的頑固主義以一大打擊,把文明之榮光注入野蠻的社會……宣戰的目的是為了確保東洋的永久和平。要確保永久和平,不對大清國進行十二分的懲罰是不可能的……我們之所以與清政府發生戰爭,是因為大清國反對保有我們的正當權利、國運振興和國民的向外擴張。

日本朝野秉持的無賴邏輯是:自己家房子小人口多住不下,需要尋找新的住處,但身邊那個房子寬敞的鄰居不肯把房子讓出來,這是嚴重侵害“我們的正當權利”的行為,所以我們要對這個鄰居進行“十二分的懲罰”,而懲罰的方式是“發生戰爭”。

勿忘國恥—猩紅之眼:《清國征討方略》

日本陸軍

一八九五年,戰敗的清廷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中國割讓臺灣、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予日本,同時賠償日本軍費白銀兩億兩。儘管後來在列強利益關係的制衡下,日本被迫歸還了遼東半島,但中國需要再多賠償日本白銀三千萬兩,此項賠償被稱之為“贖遼費”。——自己的國土竟要從劫掠者那裡贖買回來,這樣的邏輯在國際關係史中絕無僅有。


在未獲得這項賠款以前,日本的財政官從未讀到數萬萬的大數字。國庫收入僅達八千萬元。因此兩億三千萬元鉅款流入國內,在朝在野的人都認為是無盡的財富。

現在,日本人明白了,原來侵略可以發財!!!

勿忘國恥—猩紅之眼:《清國征討方略》

侵華日軍

在日本為鉅額賠款舉國狂喜的同時,中國北洋艦隊殘剩的戰艦被拖到日本,停靠在一個海港的民用碼頭,被用於漁船停泊時人員和貨物登岸的“躉船”。日本人對此舉所作的說明是:永久地侮辱厚顏無恥的大清國和那個低劣的支那族。


近代以來,日本給與中國人的精神侮辱,遠比物質搶劫更為深重。二十世紀前後,西方列強爭先恐後地在中國劃分自己的勢力範圍。為佔據並保護各自的在華利益,他們幾乎同時提出了“保護中國”的建議——這顯然是坐地分贓的伎倆。看到獨霸中國已不可能實現,一八九八年,日本時任首相大隈重信,發表了題為《中國保全論》的演說。聲稱中國陷於被瓜分的局面,不在於外來勢力過於強大,而是中國內部的腐敗和傾軋所致。目前“除了日本,沒有哪個國家能保護和扶持引導中國。作為中國的鄰國,且人種相近、文字相同,只有日本才有義務和實力保護中國,拯救中國國民”。

勿忘國恥—猩紅之眼:《清國征討方略》

埋在日本的清軍士兵

一九〇〇年,大清光緒二十六年,列強們果然一起來“保全”中國了。他們聯合入侵併佔領京城,大清皇室倉皇出逃,列強們的軍隊在紫禁城閱兵後,開始了大規模的搶劫。在對中國入侵和搶劫的八國聯軍中,第一次加入西方陣營的日本出兵最多、劫掠也最多。日本利用清廷被迫簽訂的《辛丑條約》,獲得三千四百七十九萬三千一百兩白銀賠款。有了這筆賠款,日本進行了第一次產業革命,支付了鉅額的擴軍軍費。——兩年後,日本陸軍總兵力已是甲午戰爭時的兩倍以上;四年後,日本購買並建造了大量戰艦,其海軍軍力一躍成為世界第四。更為嚴重的是,《辛丑條約》令日本獲得了在中國的天津和北京以及華北腹地的駐兵權,其駐軍被稱為“清國駐屯軍”。這就是三十多年後的中日戰爭為什麼爆發於北京盧溝橋的歷史原因。

勿忘國恥—猩紅之眼:《清國征討方略》

英軍


列強們在庚子事變中所獲甚多,但他們侵佔的只是中國的一隅,他們知道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獨佔並統治巨大無比的中國,他們也不願看到任何一個國家獨自享用如此廣袤的疆土和豐饒的物產。日本雖對西方列強成為其全面佔領中國的障礙萬分惱怒,但也不得不與列強們妥協:“維持中國獨立,保全領土,各國在華之商業,持機會均等主義。

勿忘國恥—猩紅之眼:《清國征討方略》

八國聯軍

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西方列強不但無暇顧及中國,且都在戰爭中削弱了各自的實力。日本人認為,他們獨霸中國的機會終於來了。八月,日本藉口對德宣戰,派遣軍隊從中國山東半島登陸——此前那裡是德國在華的勢力範圍。日本人佔領了濟南、青島和整個膠州灣,使得中國的東海幾乎成為日本的內海。這個時候,大隈重信不再提“保全”二字,直接向中國政府提出了“二十一條”,其主要內容是:中國承認日本在山東的一切權益;旅順、大連的租借期及南滿、安奉鐵路的經營管理期延長為九十九年;承認日本在南滿和內蒙東部的開礦、購地特權;中國沿海港灣及島嶼不得割讓或租借他國;中國政府聘用日本人為顧問,中國軍械廠由中日合辦;將武昌至九江、南昌,南昌至杭州、潮州間的建築權讓給日本;日本有在福建省內修築鐵路、開礦等投資的優先權,等等。這是一個要將整個中國變成日本附屬國的要求。

勿忘國恥—猩紅之眼:《清國征討方略》

大隈重信

大隈重信再次強調,中國是日本的“利益線”,日本成為中國的“保護國”理所當然:“按中國之現狀,並無自保之力,外國則除日本外無此資格。蓋中國之保全與日本之存在,二者乃不可分離之事實,則只有日本負此責任。

勿忘國恥—猩紅之眼:《清國征討方略》

大隈重信

日本內務大臣後藤新平,在其所著《日本膨脹論》一書中,將日本比做一棵“盆栽的公孫樹”——公孫樹,稀少名貴的木種——具有偉大的品性卻生長在花盆裡,因而不能伸展枝幹。所以,應該“把日本民族從這狹小天地拯救出來,移植於世界的沃野中”,讓這棵名木“於廣大的地球上繁茂是日本的固有使命”。

勿忘國恥—猩紅之眼:《清國征討方略》

後藤新平

那麼,日本應該向哪裡“移植”呢?
日本人的結論是:我們知道對岸有合適的地方。


勿忘國恥—猩紅之眼:《清國征討方略》

侵華日軍

過去提起二戰時日本軍國主義思潮的狂熱時,我們總是說那是一小撮狂熱分子裹挾民意的結果。屢屢挑起與擴大對外侵略戰爭的也只是極少數軍國主義狂熱分子所為。日本的絕大部分低層民眾與我們一樣都是愛好和平、厭惡戰爭的,他們本身也是法西斯主義的受害者,但真實的歷史果真如此嗎?

勿忘國恥—猩紅之眼:《清國征討方略》

侵華日軍

我們只要看看在日本民間那些廣受民眾崇拜的人物,就不難發現歷史的真相絕非如此,日本的底層民眾不但不是僅僅的被狂熱軍國主義分子裹挾的受害者,他們本身正是屢屢挑起與擴大對外侵略戰爭的的推動者,侵略中國是日本全民族的狂熱。

日本,不可原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