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出師表》所記載曹操"四越巢湖而未成",為何形成如此局面呢?

曹操統一北方之後南征荊州,出征不久劉表去世,繼承父業的劉琮又拱手相讓荊州,不費一兵一卒輕而易舉地得到荊州。畢竟凡人曹操也難免被勝利衝昏頭,不顧賈詡"養精蓄銳,安撫百姓,等待時機。"的勸諫,一意孤行,繼續南征,加之氣候、疾病等等不利因素之下,終在赤壁大敗而歸。

《後出師表》所記載曹操

之後,曹魏與東吳的東線主戰場轉移到便於航運的中原→淮河→壽春→施水→合肥→肥水→巢湖→濡須水→長江入口一線。

此線路涉及區域對於兩方來說,可謂“生死攸關”之地,倘若曹魏掌控此區域則東吳的根基地即包含建業、京口的揚州地區失去屏障而在眼前暴露無遺;反之,東吳則通過淮河各個支流,如通過汝水、潁可達許昌、洛陽一帶,通過渦水可達譙縣,通過泗水可達下邳等等中原各地區。

故此,兩方極其重視此地區防務系統,其中合肥為曹魏淮南軍事戰略要地,相應濡須口為東吳江北軍事戰略要地,地處合肥和濡須口之間的巢湖,逆流而上(肥水)可達合肥,又順流而下(濡須水)可達長江入口。

《後出師表》所記載曹操

三個地區緊密相連,形成一個片區,曹操在世之時,巢湖周邊由曹魏控制,之所以此時期"越巢湖",可以簡單理解攻佔濡須口。那麼曹操“四越巢湖”行動的詳情是如何呢?

第一次

赤壁之後曹操留下曹仁、徐晃等將領駐守江陵,自己返回北方。建安十三年(208)十二月,取得勝利的孫權順勢征討曹魏軍事重鎮合肥,但是無功而返。

《後出師表》所記載曹操

建安十四年(209)三月,曹操在譙縣訓練水師準備南征,七月,通過渦水、淮水、施水、肥水到達合肥,同年十二月返回到譙縣。

曹操在合肥停駐五六個月期間,沒有順著肥水再通過巢湖、濡須水到長江岸邊,征討吳軍,而是整頓揚州,強化其防務系統,主要採取如下措施:

其一,設置揚州郡縣長吏;其二,修整芍陂屯田;其三,派遣張遼、于禁、臧霸等人,討伐叛賊陳蘭、梅成,平定六安地區;其四,張遼、于禁、李典等將軍率領戰鬥力強大的七千中央軍,駐守合肥城,加強防守。

置揚州郡縣長吏,開芍陂屯田。十二月,軍還譙。>>> 《三國志·武帝紀》

陳蘭、梅成以氐六縣叛,太祖遣于禁、臧霸等討成,遼督張郃、牛蓋等討蘭……攻之,斬蘭、成首,盡虜其眾。>>> 《三國志·張遼傳》

太祖既徵孫權還,使遼與樂進、李典等將七千餘人屯合肥。>>> 《三國志·張遼傳》

赤壁大敗於孫劉聯軍的曹操吃一塹長一智,此次征討謹慎行事,沒有再南下到長江沿岸與東吳軍隊展開廝殺,只是加強揚州防務體系。

第一次出征,根本未抵達濡須口,其目的在於強化揚州防務系統。

《後出師表》所記載曹操

第二次

建安十六年(211)九月,曹操親自率軍在渭南打敗韓遂、馬超等關西割據勢力,留下夏侯淵駐守長安;次年(212),返還鄴城;漢獻帝下令,遵照西漢丞相蕭何的先例,曹操拜見皇帝時候可以“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

十月,開始南征東吳,其線路如同第一次,經過譙縣、壽春、合肥等地。題外話,期間因病逗留在壽春的荀彧,被曹操逼迫而自殺,只因荀彧極力反對曹操封為魏國公而導致此結局。

《後出師表》所記載曹操

孫權也沒有閒著,建安十六年(211),都城從京口遷至建業;次年(212),在濡須口築造濡須塢提防曹軍侵入。

建安十八年(213)正月,曹軍抵達濡須口,號稱步騎四十萬,其實為虛張聲勢,以此來震懾東吳軍的心裡戰術,曹軍大致為十萬左右,與之對抗的東吳軍為七萬左右。

參軍傅幹諫曰:"治天下之大具有二,文與武也……吳有長江之險……今舉十萬之眾,頓之長江之濱……全威養德,以道制勝。"公不從,軍遂無功。>>> 《九州春秋》

春,正月,曹操進軍濡須口,號步騎四十萬,攻破孫權江西營,獲其都督公孫陽。權率眾七萬御之,相守月餘。>>> 《資治通鑑·漢紀》


《後出師表》所記載曹操

曹軍攻破江西營,還擒獲都督公孫陽;曹軍還打算夜襲中洲(江中島),以此切斷濡須口和東吳大本營聯絡,但事與願違反被東吳水軍包圍,損失慘重。

(建安)十八年春正月,進軍濡須口,攻破(孫)權江西營,獲權都督公孫陽。>>>《三國志·武帝紀》

曹公出濡須,作油船,夜渡洲上。權以水軍圍取,得三千餘人,其沒溺者亦數千人。>>>《吳歷》

兩方誰也沒有得到便宜,打個平手。某一天,孫權乘輕舟探視曹營,曹操遙望到其軍隊十分嚴整,由此而慨嘆道:“生子當如孫仲謀!”加之春季長江漲水,權衡之下,退軍返回鄴城。

第二次出征,雖然抵達濡須口地區,但是未能攻破東吳防務系統。

《後出師表》所記載曹操

第三次

建安十九年(214),被南安趙衢、漢陽尹奉等人打敗的馬超投奔漢中張魯;韓遂被夏侯淵打敗,逃亡西平,關西地區基本平定;三月,天子宣佈魏國公之位在諸侯王之上,"改授金璽,赤紱、遠遊冠。"

五月,孫權攻破曹魏皖城,俘虜廬江太守朱光、參軍董和及數萬民眾。

七月,曹操征討孫權,十月,從合肥返還。沒有與吳軍作戰,為何大張旗鼓南征,馬上歸還呢?《資治通鑑》記載,十一月,曹操指使郗慮、華歆廢除伏皇后,後來皇后幽禁而死,還毒死伏皇后所生兩個皇子,誅殺其家族百餘人等等事件說明,曹操是怕後院起火,才匆忙返回。

《後出師表》所記載曹操

董承女為貴人,操誅承,求貴人殺之。帝以貴人有妊,累為請,不能得。伏皇后由是懷懼,乃與父完書,言曹操殘逼之狀,令密圖之,完不敢發。至是,事乃洩,操大怒,十一月,使御史大夫郗慮持節策收皇后璽綬,以尚書令華歆為副,勒兵入宮,收後……遂將後下暴室,以幽死;所生二皇子,皆鴆殺之,兄弟及宗族死者百餘人。>>> 《資治通鑑·漢紀》

第三次征討,未抵達濡須口,為了防止伏皇后勢力謀反,中途返回而征討草草了結。

第四次

建安二十年(215),曹操率軍親征漢中之際,孫權率領十萬人馬攻擊合肥,張遼等人以七千之兵,成功擊退東吳的攻擊,孫權差點在逍遙津丟失性命,損失慘重。

建安二十一年(216),攻佔漢中之後,留下夏侯淵駐守南鄭,曹操返還鄴城。五月,進爵魏王,十月,征討孫權。十一月到達譙縣,次年(217)正月,到達居巢,二月進軍,駐紮在江西郝溪。孫權在濡須口修築城牆抵抗,曹軍猛攻不休,孫權招架不住,敗走。

曹操留下夏侯惇統領二十六軍,駐屯於居巢。孫權權衡之下,歸附曹魏,兩方重新和好,暫時迎來和平。

《後出師表》所記載曹操

二十二年春正月,王軍居巢,二月,進軍屯江西郝谿。權在濡須口築城拒守,遂逼攻之,權退走。三月,王引軍還,留夏侯惇、曹仁、張遼等屯居巢。>>> 《三國志·武帝紀》

二十二年春,權令都尉徐詳詣曹公請降,公報使脩好,誓重結婚。>>> 《三國志·吳主傳》

第四次征討,從結果上來孫權歸附而曹操取得勝利,但是濡須口由東吳控制,從而曹操仍舊"越巢湖未成"。

由此可知,其實四次“越巢湖”行動中,曹操兩次抵達濡須口與東吳交手,另外兩次根本沒有抵達濡須口且無交手,從交手結果來看,第二次征討打個平手,第四次征討雖曹操取得勝利,但是孫權歸附曹魏,濡須口地區還是掌控在東吳手中,故此,如《後出師表》所言曹操“四越巢湖而未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