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的那些育兒知識,真的適合你嗎?一起聊聊育兒路上的那些坑!

我姑娘現在小學一年級,自從懷孕開始,我就在讀各種懷孕百科,育兒書籍。如何胎教,不同月齡如何養育,一歲的特點,兩歲的注意事項……這個孩子真的是照書養大的。

那個時候,讀過一些育兒指南,但實際上,只看懂了表面,卻沒有注意到,人家在提出某項育兒觀點時,也告訴了我們注意事項。而我們,也就只學會了一半,沒有學到本質。


你看的那些育兒知識,真的適合你嗎?一起聊聊育兒路上的那些坑!

我想很多媽媽和我一樣,為了養育一個孩子,希望他這樣那樣的優秀,或者僅僅希望他健康的成長,也在查閱著各種資料,翻閱著各種育兒經典,百度著各種建議。甚至有時查到的,會有互相矛盾的地方,於是我們又變成了偵探,要徹查,到底哪個觀點更可信。那些年,我就是這樣度過的。


今天我來聊一聊,我踩過的坑,給大家一些提醒。

1.無條件的愛,不是溺愛。

在一些育兒書籍上常常講,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愛。然而無條件,不等於溺愛,而是說,我們對孩子的愛,是不要建立在各種條件之上。比如“你不聽話,媽媽就不喜歡你了。”“考試不考100分,就不要回來了。”這些,都是有條件的愛。我們不要把對孩子的要求或期望,與你的愛聯繫到一起。要讓孩子時刻感受到,媽媽現在不喜歡的是你的這個行為,而不是不愛你。

然而,無條件的愛,也不是百依百順。畢竟孩子還小,對外界事物沒有判斷能力,需要我們成人替他們的行為、習慣等等把關。有那麼一段時間,我奉行著對孩子這種“假無條件“的養育。買衣服?遵從她的想法。要不要進班級學習?尊重她的決定。慢慢的我發現,她越來越脆弱,受不起批評,經不起風浪。這時我才開始反思,開始改變我的育兒方式,開始鍛鍊她頑強的一面。


你看的那些育兒知識,真的適合你嗎?一起聊聊育兒路上的那些坑!


2.要對孩子的情緒馬上給出回應,但只限於兩週歲以內。

我們確實應該對孩子的情緒馬上給出回應,這樣才會讓孩子充滿安全感,同時也會讓孩子更加自信,更容易成長成獨立的人格。這些觀點是對的,可是要分年齡,在兩週歲以內,就應該按照這個來做。可是,對更大一點的孩子,這麼做會使孩子養成依賴,不喜歡挑戰,遇到難題就要躲避。


我們家姑娘,我希望她像個公主,所以不僅無條件,而且隨時回應孩子的需求和情緒。於是她做作業遇到難題,情緒不好時,我會說:“怎麼了,來,媽媽看看。”她覺得寫的太久了,著急想去看電視,情緒焦慮了,我會說:“累了嗎?那麼休息一下,一會兒再寫吧。” 媽媽就這樣時刻回應著孩子的情緒,可是有一天我突然發現,她越來越懶,不喜歡參與認可挑戰,甚至稱不上挑戰的,她也不喜歡去嘗試。這一點,將成為她將來人生中最大的絆腳石。

回應其實也沒有錯,但是我最初的方式錯了。我們需要換一種方式,“怎麼了,和媽媽說說。再試試有沒有其他辦法?”“看見其他小朋友能玩,你很著急是不是?那我們快一點完成作業,快一點去玩吧!” 給予回應,但不給予直接幫助。


你看的那些育兒知識,真的適合你嗎?一起聊聊育兒路上的那些坑!

3.孩子要散養,但不要連大腦也散養。

沒錯,孩子需要散養,在散養的過程中,她能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預測危險,使她具有韌性,不懼迎接挑戰。可是,一定不要對大腦也散養。

我曾經就非常不喜歡,那麼小的孩子就識字、背古詩,我認為孩子就要快樂就好,童年不要學習那麼多。可是,孩子上了一年級,我才發現,孩子的記憶力、識字能力都跟不上。因為孩子沒有經歷過。我使孩子錯過了最佳鍛鍊時期。回頭想想,那些每天背一背古詩,識幾個字的孩子,他們就不快樂了嗎?反而他們得到了鍛鍊,識字速度越來越快,背誦也越來越有方法,記憶力越來越好。這些能力使他們的小學學習生活更加輕鬆,難道這不是他們所獲得的快樂嗎?誠然,識字和背古詩並不是學習的全部,但是,當這些孩子先於別人完成的時候,他們所獲得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又是誰能給予的呢?反觀我家孩子,自認為自己記憶力不好,記不住生字,我需要不斷的給她打氣,鼓勵,她才能繼續試一試。


你看的那些育兒知識,真的適合你嗎?一起聊聊育兒路上的那些坑!

當然,不僅僅是這些,還有孩子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感官的感知能力,各方面的探索和發現,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都那麼重要。

更重要的,就是不要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你就馬上伸出援手,或者馬上帶他遠離這裡,畢竟孩子不能永遠活在我們的保護下,他需要有應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你看的那些育兒知識,真的適合你嗎?一起聊聊育兒路上的那些坑!


總之,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我踩過的坑,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大家也要正面看待一些育兒觀點和建議,不要劍走偏鋒,兩個極端都不要觸碰。而我在養育第二個孩子的時候,已躲開這些坑,並且更注重能力和韌性的培養,如今老二喜歡學習,不畏懼困難和挑戰,遇到難題喜歡想其他的可行辦法去解決,在班級裡也是佼佼者。我完全是將老大的實驗成果運用到老二的身上。所以在這裡,希望大家不要踏進我踩過的坑裡,後悔的時候是比較痛苦的,這個苦果子,真的不好吃。


互動話題:你們在育兒上面還踩過哪些坑嗎?讓我們抱團取暖,共同進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