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壹刀:攛掇“庚子賠款”,做反華生意的英智庫再秀下限

執筆/刀賤笑

亨利·傑克遜協會,一家總部位於倫敦、衝在近年來各種反華議題一線的英國新保守派智庫,又跳出來了。

協會創始人之一兼執行主任阿蘭·門多薩上週領銜拋出一份報告,鼓動各國就疫情損失起訴中國索賠。一週過去了,仍有一些美歐媒體援引報告內容,炒作對華追責和索賠論調。

為顯示“專業性”,報告不僅對潛在賠償金額進行量化,還梳理出世衛、世貿和國際法院等對華提告的10大法律途徑:

但連《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都“被跨界”用於疫情訴訟,怎麼都讓人覺得是在強拼硬湊。

不過門多薩先生和他的屬下才不在乎。過去幾年,很大程度上正是依靠打著學術和專業的幌子蹭熱點秀下限,這家一度名不見經傳的右翼智庫獲得了越來越多“知名度”和收入。

對於涉華議題,真實不重要、反華最重要,已經成為該協會的慣常操作模式。

1

亨利·傑克遜協會上次在中國引起關注,還是2017年1月。

當時,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兩次爆料,說該協會被日本駐英大使館收買,幫助日本在英國主流媒體上和高層政客中渲染“中國威脅論”。雙方交易始於2016年初,那時中日關係還未轉圜。

日本使館每月只支付1萬英鎊,就讓亨利·傑克遜協會賣力表現:

協會網站上甚至一度專門開設“中國”專欄,持續散步反華言論。

受僱反華的頭一年,英國國內輿論炒作的多個反華議題背後,就都出現亨利·傑克遜協會的影子:

在南海問題上,英國海軍原參謀長洛德·韋斯特7月在“政治之家”網站發文,攻擊“一個崛起中的大國企圖強行奪取一條重要貿易航道的控制權。”

在臺灣問題上,英國前陸軍軍官斯圖爾特12月在一個名叫“保守主義之家”的網站發表專欄文章,叫囂“我們不該在臺灣問題上向中國投降”。

還有中英“欣克利角核電項目風波”。英國前外交大臣裡夫金德8月在每日電訊報發聲,汙稱中國可能利用後門技術操控核電站,“將在緊要關頭關掉英國的電燈”。

事後證明,這些文章的操作如出一轍:

都是先由亨利·傑克遜協會操刀撰稿,然後說服說話更具影響力的前政客署名發表。

三個被署名者都說事先不知該協會與日本大使館存在金錢交易。事情敗露後,亨利·傑克遜協會拒絕透露幕後交易的任何細節,反而冠冕堂皇地聲稱:

協會與其他政府和機構合作,堅持推動“促進民主、人權和國際安全”目標。

把渲染中國威脅做成了生意的亨利·傑克遜協會,隨後幾年在反華道路上越走越遠。每有反華議題泛起,它都不失時機地舉辦相關主題研討、發佈報告。

2017年香港迴歸20週年,這家“收錢智庫”發佈報告攻擊香港政治和法治權利倒退,毫不掩飾地鼓吹“港獨”。

但實際上,該協會之前根本沒怎麼關注過香港問題。

為攢制這份報告,它本想借英國保守黨議員羅傑斯10月訪港之機蒐羅材料。不料支持“港獨”的羅傑斯被港府拒絕入境,它便轉向網羅李柱銘、陳方安生和梁天崎、羅冠聰等作為作者,快速推出“撐獨報告”:

亨利·傑克遜協會自己根本沒進行什麼調查研究,只是做了“港獨”分子發聲平臺。

一年後,“銳實力”被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等炒熱時,亨利·傑克遜協會又發報告,“證明”北京2014年就開始運用“銳實力”操控英國輿論。

它還講故事,說在該協會的一次活動上,中國駐英使館派人給現場對北京提出尖銳問題的人拍照,“以示恫嚇”。

這種所謂的“現身說法”已不單單是幫腔炒作,簡直就是赤裸裸的造謠。

到了2019年,英國國內圍繞引入華為5G的問題陷入爭論,亨利·傑克遜協會當然也沒缺席。

它與一些英媒聯手指責華為否認與中國軍情部門有關聯是在說謊,炒作“紅色資金”浪潮入侵英國。

照此梳理下來,當眼下美歐一些政客和媒體圍繞疫情抹黑攻擊中國時,該協會又跳出來就不足為奇了。

2

為何這個亨利·傑克遜協會如此反華?

答案首先隱藏在它的名字,以及發展中的一次重要“轉型”中。

亨利·M·傑克遜是一名已故的美國民主黨參議員,主要活躍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1970年代兩次參加總統初選失敗。他是當時秉持新保守派立場的著名鷹派,捍衛西方人權價值觀、反共。

2005年3月英國劍橋大學的幾位學者和學生籌建智庫,他們決定以這位美國參議員的名字命名,並在章程中表達對其意識形態主張的繼承:

堅決採用一切必要手段推動民主和人權進步,包括直接使用武力干預別國。

順便提下,前幾天就政府抗疫不力甩鍋“中國疫情通報不詳”的英國內閣辦公室部長邁克爾·戈夫,就是智庫創始成員之一。

雖然自稱跨國家跨黨派、持中間立場,但該協會一上場就在反猶、反伊等問題上表現激進,滑向右翼甚至極右立場。只是最初它還主要活躍在學術領域,還沒捨棄出身劍橋的一點斯文。

短短兩年後,亨利·傑克遜協會畫風轉變,節點就是創始人之一的門多薩轉正掌權。

門多薩就任執行主任被稱為協會內的一場“政變”。他一手掌控協會所有重要資源,並把自己對“出名”的追求貫徹到運營之中。

亨利·傑克遜協會開始急切追求媒體曝光率:

以業務拓展為由,該協會甚至把主要活動地點從劍橋,遷至門多薩心中的名利場倫敦。

具體操作層面,一是開始在觀點上走極端,偏離所謂“中間立場”明顯右轉,熱衷攻擊。二是啥熱點都蹭,關注範圍從反猶、反伊等傳統話題延伸至女權、朝核、中東等各種國內和國際政治話題:

在後來頻繁炮製反華言論的“亞洲研究中心”,也開始越來越多出現“中國”身影。

隨著曝光度日增,門多薩和協會開始試圖變現。

2015年,門多薩參加英國議會選舉,想以保守黨人身份角逐議員席位但最終落敗,謀求政治收益受挫。

但在經濟上,亨利·傑克遜協會卻賺得盆滿缽滿。2014年底,它將倫敦辦公室搬進泰晤士河畔的米爾班克大廈。那是倫敦的一處著名政治地標,駐紮著保守黨總部和眾多聯合國機構。當然房租也高得感人,工黨就曾因為租金問題被迫離開那裡。

亨利·傑克遜協會財大氣粗背後,是一條靚麗的財務增長報表:

2009年到2014年,該協會年收入擴大十多倍,從原來每年不到10萬英鎊增至160萬英鎊。

雖然早就有人對這麼多錢從何而來感到好奇,但亨利·傑克遜協會一直拒絕公開資金來源的細節:

協會收入主要來自個人和機構捐贈,但它在英國註冊的是慈善機構,按規定只需報告年度收支,沒有義務透露具體捐贈細節或支出詳情。

有研究者曾試圖進行調查,但最終因資料嚴重缺乏而無法細化。直到2017年受僱日本使館抹黑中國的醜聞曝光,很多人才發現,這家口口聲聲“推動跨黨派合作、爭取社會自由、推動民主人權”的機構,背地裡竟然幹著這種骯髒交易:

每月收日本使館1萬英鎊,一年就是12萬。這樣的買賣做上十來單,年度KPI就輕鬆實現了。

3

亨利·傑克遜協會出身劍橋大學的新保守主義思想圈,並且自稱資深英國外交政策智庫。但它一直以來的表現,卻在辱沒這種學術背景和智庫身份。

在學術上,該協會已成立15年,但至今沒有真正拿得出手的研究成果。

尤其門多薩掌權後,把主要位置都換成他的自己人,這些人組成的“專家團”貫徹前者對“能見度”的追逐,滿世界追著熱點跑,頻頻以“對抗性姿態”公開發聲,賺取眼球。

即便偶爾嚴肅和學術一把,還一不小心就淪為笑柄:

去年1月,該協會推出一份“大國地緣政治能力評估”報告,認定英國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強國”。

這個結論引起學界和輿論詫異。有美媒援引美國智庫同行的類似評估,說“全球八大強國”中都沒英國影子。連英國國內不少人面子都掛不住了,嘲諷亨利·傑克遜協會報告“是假新聞”。

作為智庫,該協會也早已受到同行和行業評估機構質疑。

2017年受僱日本醜聞曝光後,智庫財務透明度評估研究組織“透明化”媒體官蒂爾•布魯克娜評論:

世界上很多智庫都接受外國資金,這沒問題。但秘密拿錢就會引起秘密遊說的擔憂。這種組織不應再被信任。

英媒當時就有猜測,被日本收買只是冰山一角。該協會一直拒絕公開捐助者信息,背後可能隱藏著更多秘密:

過去十多年來,該協會的捐助者一直以右翼人士和機構為主,其中不乏“新美國世紀計劃”這樣的美國極右組織。

對那些勢力來說,鼓譟反猶、反伊也包括反華議題時,亨利·傑克遜協會這種收點錢能下場賣命的打手,再好用不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