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难道就甘心这样一直悲哀地活下去了吗?

曾经有一天,一个朋友问我:

“我觉得自己活得很悲哀,工作不如意、家庭不幸福、生活也很糟糕,我该怎么改变呢?”

我想,这大概是很多在拼搏过程中的人都会有的一种状态,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已经“无药可救”了。

我想了想,然后对他说:

“如果你自己都觉得这样的生活不是你想要的,那是时候去改变了。”

你难道就甘心这样一直悲哀地活下去了吗?

难道一个人的现状真的很难改变吗?完全不是。

我那位朋友回去之后,真的十分努力地在尝试着改变自己的现状。

他曾经是一个在一线城市开车的出租车司机,不仅每月工资很低,而且时间十分不自由,身体也因为长时间坐在座位上而出现了很多疾病。而现在,他已经开办了一家小型企业,成了名副其实的老板。在去年,他妻子生下了一个儿子。现在的他,可以说已经和过去的他判若两人了。

可是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给自己一个定位

我有一个朋友,是一个超市的小职员,但是他却志不在此,他曾尝试过许多不同的职业,例如收银员、推销、编辑、保安等等,基本上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换一个工作。

而每次我问他为什么不好好找一个像样的工作一直干下去呢,他都和我说:

“不知道自己将来想干什么”

是啊,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

有的人从小就立下志向,想当一个科学家,于是就努力学习,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从事研究工作;而有的人从小想当老师,于是大学期间考了教师资格证,毕业之后就去到一所中学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这些都有非常丰富鲜活的例子来举,可是,要怎么才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定位呢?

首先是性格,选择一个能够契合自己的职业与人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内向与外向、开朗与腼腆,每个活生生的人都应该找到符合自己性格特点的职业生涯。

其次是自己的期望。例如有的人想当公司老总,而有的人只想成为一名普通的白领,他们的期望不同,要求自然也各异。要知道,实现自己的期望,虽谈不上有多困难,但一定不简单!

我们来举个例子。假如你是个内向的人,那么相对于进入企业当一位白领来说,写作、绘画会更加适合你。而在这之后对于写作、绘画或者是其他的职业来说,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期望来做决定。

让性格决定你的大方向,而让期望来做你的导航。

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再说回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朋友吧,他给自己的定位是“创业”。于是他去做了十分充足的准备。

首先,他利用自己开车的空闲时间阅读了许多关于企业创立、经营的书籍,又报名参加了社会上的企业管理培训机构。

单是前面这两项内容,他就准备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而在专业知识足够了之后,他并没有就直接注册了自己的公司,而是报名学习了经济学的课程,这又是半年的时间。

这一年半过去了之后,我的这位朋友在经过多方面的考量、设计、规划之后,终于辞掉了自己原来的工作,用他多年的积蓄注册了现在的这家公司。他创办的是一个互联网相关的公司,在创办之初只招了三个人,全都是负责开发的。而除此之外的一切事物都由他一个人承包。

而在这段时间里,他依旧学习着企业有关的知识,同时还买了个书架,专门放自己看过和准备看的书。

这段时间,他花了20万,几乎花光了他和她妻子一起存起来的积蓄。而他在准备的这段时间里花掉的20w,在公司发展起来之后的第一个月就赚了回来!

所以,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机会永远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当你在做一件事之前已经做到了充足的准备之时,你已经在成功的大门口了。

机遇与努力

爱因斯坦说,成功等于1%的天才加上99%的汗水。我认为在后面应该加上这么两句话:99%的汗水能够带来1%的天才。

努力永远都会带给你惊喜的,如果没有,一定是你不够努力。

我还有一个朋友,他从小就想要上清华大学,然而大家可能都认为这是很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他却一直将他当做自己的一个奋斗的目标。‘

高中三年他始终是学校的前几名,各类的奖也拿到手软。然而,高考他却发挥失利与清华失之交臂。如果换做任何一个正常人,在这种情况下还会坚持自己的目标吗?不会。然而,他却一直坚持了下来,在本科四年期间,他始终将成绩保持在系前15%,到大四上学期的时候,他终于拿到了清华大学土木系研究生推免资格,进入了清华大学学习!

所以,成功需要的永远都不是那1%的机遇,而是那99%的努力!

因为在你准备的过程中,早已得到了那1%的机遇,你所需要的只是努力!

看到这里,我想你一定有所感触,但是正如一句谚语所说:“莫做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空想不如实干,赶紧活动起来,努力改变自己,改变现状吧!你

若不甘就这样悲哀的活下去,就努力去改变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