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書」和解了

讀書也好,不讀書也行,重要的是取悅自己,讓自己活得快樂一點。

斷斷續續養成讀書的習慣,已有四五年時間。這四五年裡,我讀地很幸苦。我意識到一直以來我讀書的原因是「恐懼」。

剛開始讀書是因為歌手李健,他讀了很多書,為了成為一個合格的聽友,我也開始讀書。

我很快發現,我周圍的朋友很少有讀書的,我得到了TA們的「讚賞」。同時,我也認識了很多作者以及讀書博主,就這樣,我開始構建「我熱愛讀書」這樣一個形象。

我到哪裡都會帶著書或者kindle,不管能不能讀下去,我都會讀。朋友圈裡曬的都是書和書摘。

我意識到,為了滿足自己以及他人的期待,我會壓制個人感受,會選擇有難度的書,我「恐懼」被別人看出來我讀了一本很簡單的書。我「恐懼」自己總是讀簡單的書,無法閱讀嚴肅作品,我「恐懼」自己讀了書之後,沒有任何改變。

在這個過程中,由於我選的書和我正在經歷的生活沒有很強的聯結點,我讀起來很費解,同時也沒有幫助我更好得理解生活。我很少有讀一本書而忘記周圍的體驗,甚至由於自我強迫,如果最近沒有讀書或者這個月讀書太少,而自責,而感覺挫敗。這時候,讀書成了我的一個負擔。有時候,一本書明明很難讀,自己潛意識裡都不認為自己能夠讀完,但還是會開始讀。

這樣我想到「多巴胺劫持」,對新書和知識的渴望讓我很興奮,我興奮的點在於我讀完之後的自我形象,而不是這本書本身的內容讓我興奮。我把讀書這件事看的太重要了,它幾乎成為了我一天中重要意義的來源,可怕的是這種意義在於形式,而不是內容。

我不快樂。

最近,我與「書」和解了。我開始將讀書這件事作為幫助我理解生活和問題的工具。我開始關注自己的感受——我快樂嗎?我從生活本身出發,瞭解自己真正想解決的問題,從生活出發去尋找書籍,而不是任憑書籍來拼湊我的生活。書籍和生活需要有聯結。

我意識到,那些艱深的學科結晶為什麼一定要讀,為什麼我不能選擇一本入門書籍,一套入門課程或者僅僅通過別人的講解來輕鬆入門一個學科或者領域,為什麼非要抱著讀不懂的權威來屈服於自己的「恐懼」呢?到頭來,感受到的只有挫敗。

理解生活,解答問題的方式有很多種,而不是隻有讀書一種。與其耗費巨大的精力讀一本怎麼也不懂的書,還不如聽別人講這本書。

我意識到自己一直以來都是「恐懼驅動」,我太急於證明自己很厲害了,我太想成為「那樣的自己」了。

但是現在,我更傾向於認真選擇幾本能夠解答自己現在疑問的書,讀完了,你的問題也解決了,你這段時間有一個主題了。你的生活可以繼續向下一個問題出發了。我不是否認讀書的意義,而是懷疑自己的讀書目的和方式。

書籍無疑是重要的角色,但遠遠沒有生活本身和你的快樂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