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逸《少有人看見的美》:哲人和哲學從來不曾活在其當下的時代裡

文丨鎮之

我的書架上有一本書,是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過的路》,很多人認為它只是一本高級的心靈雞湯,但歸根結底只是一本雞湯,我不認可。

世界這麼大,每個人看到的風景都不一樣。清晨起來,透過陽臺,我看到的那棵熟悉的樹木其實一點都不熟悉。因為每天的風不同,樹的晃動也不同。晃動不同,那麼心便不同。

心有很多種,有些人的心自帶光環,似乎生來就是為了更好地看清楚這個世界,熊逸應該算一位。他是一個神秘的作家或者思想家。他寫了一本書,標題似乎和《少有人走過的路》有異曲同工之妙,叫做《少有人看見的美》。

這樣的標題是很狂妄的,因為美無處不在,怎麼能說你所看到的美,我們並沒有看到呢。翻開書頁,細細品味,卻很難不被熊逸的思路所折服。原來,有些人雖然看上去“狂妄”,但確實有其“狂妄的”資格。

熊逸《少有人看見的美》:哲人和哲學從來不曾活在其當下的時代裡

在本書的“主旋律:14世紀的政府宣傳畫”中,他說:

1、師徒二人的畫作雖然畫技屬於一脈相承,但師傅反映的宗教,而徒弟反映的是自治。這背後是哲學思想以及社會思潮的流變。前者的畫作是大教堂上接受芸芸眾生頂禮膜拜的神,而後者是迴歸世俗,象徵了錫耶納城市的自治。他分析了兩幅畫的細微差異,層層剝下,讓我們看到了更深處的所在。

2、規整的理想城市與不規整的理想城市分別標誌著西方哲學裡兩大對立的思想傳統,前者屬於柏拉圖的《理想國》,後者屬於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哪種思潮在社會里佔據了主流地位,畫家們的筆墨就會自然而然的受到這種思潮的影響。

熊逸《少有人看見的美》:哲人和哲學從來不曾活在其當下的時代裡

3、在他的壁畫裡,無論好政府還是壞政府,今天被人們跪拜最多的財神始終缺席,正義女神地位的升降才是觀畫者視線的焦點。正義被熊逸凸顯了出來,成為了他字裡行間的主題。但他馬上就說道:事實當然並非如此,正義在長久以來並不被擺在政治生活的首位,至於私利和公益的關係也是一個頗費周章的爭議問題。

最後,他總結道:一種哲學觀點需要經過多少人,多少種形式的輾轉傳承才會終於深入人心,又會繼續多少代人的或喜或悲的檢驗才會被人們審慎的尊奉或遺棄,哲人與哲學從來不曾活在其當下的時代裡。

熊逸依舊是那個隱士,只不過他如今也已經成為了邏輯思維的座上賓,年收入上千萬,顯然已經憑藉著他發現的眼睛徹底擺脫了物質的束縛。

熊逸《少有人看見的美》:哲人和哲學從來不曾活在其當下的時代裡

他所傳遞出來的美是帶有悲天憫人的氣質的,像一個個小確幸,並不代表著真理,但至少有了一絲絲朝著真理靠攏的味道。這或許就是少有人看見的美的真諦所在。

關注我,私信“隱藏的美”獲得熊逸《少有人看見的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