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夢為馬隨處可棲,天涯何處不為家

年關將至,我竟害怕起別人問我:什麼時候回家?

“家”這個字眼,在我心裡那是一個溫馨且神聖的地方,它是心靈的港灣。

而它卻不是看著我長大的孃家,也不是之後選擇的婆家。

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讓無數女人感到心酸的話:女人結了婚,在婆家是外人,在孃家是客人。

真TMD精闢!

每次回孃家,父母叔伯們像招待客人一樣,熱情,周到,該有的禮數那是一樣都不會少。

偶爾能聽到這些“女人嫁出去了就是別人家的人了”

“嫁出去的女兒就像潑出去的水”

“這裡嫁出去的女兒不能在孃家吃年夜飯”

“嫁出去的女兒不能年初一回來”...一字一句都明示著孃家不再是你的歸宿。

有一年,我時常感慨起生命的無常,臨近暑假就和公司請了長假,帶著孩子就回孃家住了兩個月。這在兩個月裡我接連受到鄰里的“關心”:是不是在婆家有矛盾了,才回孃家住這麼久的呀?有什麼委屈要說哦,大家一起想辦法幫你...

初聽到的時候,一下子沒反應過來,一臉懵的看著對方。在自己一次次的解釋“就想回來陪我爸媽住住...”之後,竟感到身心俱疲,原來現在的身份,回自己父母的家竟不能隨心所欲了。

婆家也好不到哪去。

有人說,如果你把婆婆當成自己的媽,那你就輸了。你睡到自然醒試試,你不收拾家裡試試,你點外賣不做飯試試...

很多男人都會對女人說:我媽養我這麼大不容易,你要對我媽好一點。卻極少聽到男人對她的媽媽說:我老婆離開父母一個人來到咱家不容易,您可要好好的對她。

相信大多數的女人都是為愛而生,有著飛蛾赴火般的執著。

對於她認為的愛情能跨越山海,離開自己的生活圈,去叫一個陌生的人為爸媽,讓自己融入另一個陌生的生活圈子,還必須和顏悅色,必要時委曲求全。

哪個女人在最初走進那個家門時,不是帶著虔誠的心把這個家當成最終的歸宿?

只是後來那顆虔誠的心被繁衍出了千般姿態。

愛你時,我把你捧在手裡你是杯子,不愛時,我鬆了手你就是個玻璃渣子。

如果沒有愛的家根本就不能稱之為家,那就是一所房子。

所以我有一所房子,它沒有面朝大海,卻是春暖花開。門前是一方菜地,瓜果蔬菜,四季常青。菜地之後便是一片田野,春青夏綠秋黃冬枯。

我本想在這所房子的周邊種起藤本的花卉植物,可以讓花朵綻放在整面牆上。再在門前架起一個鞦韆,我可以坐在上面看花開花落,看藍天白雲,看雲捲雲舒,看日升日落...

這是我沒有房子前的一個夢,有個房子之後卻成了我可有可無,神似旅館的地方,匆匆而來匆匆而去,不留戀不懷念。

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都是流浪。

既然是流浪,是路過,何必留下過多的印記。

看得見的東西可以不留下,也可以輕易的抹滅掉。難的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比如那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誰都否認不了我真實的存在過。

“嬸嬸,你不回來過年,家裡一點也不熱鬧”

“嫂嫂,你不回來,誰陪我們喝酒燒烤啊,一點也不好玩”

“你又不回來!那這個年又是沒什麼意思”

......

我不回去,他們那些成熟穩重的大人怎麼會像我這個沒長大的孩子一樣,帶著一大幫孩子在廚房搗騰著,各種各樣,奇形怪狀的小吃。

也不會有哪個大人買各種春節的裝飾品。分發給孩子們,再把家裝扮得喜慶,漂亮。

也不會在年三十守夜這晚,在家門口架起燒烤架,搬出桌椅,砌好茶,邀請左鄰右舍來坐坐,聊聊。

......

我相信他們真的在惦念我,也相信他們會慢慢淡忘我並會習慣沒有我。

或許生活就是這樣,一邊失去一邊擁有,一邊痛苦一邊成長。

而我的生活就是在一堆碎玻璃渣子裡找糖,即使走在崎嶇難走的彎路上也不會忘記欣賞沿途風景。

以夢為馬,隨處可棲,天涯何處不為家?

以夢為馬隨處可棲,天涯何處不為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