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正在消失的千年古鎮,昔日的繁華已成過眼雲煙,只剩殘垣斷壁

如果你喜歡文學,對餘華定是不會陌生。餘華是海鹽人,在《餘華自傳》中這樣寫道:“我在海鹽生活了差不多有三十年,我熟悉那裡的一切,在我成長的時候,我也看到了街道的成長,河流的成長。那裡的每個角落我都能在腦子裡找到,那裡的方言在我自言自語時會脫口而出。我過去的靈感都來自於那裡,今後的靈感也會從那裡產生。”

浙江正在消失的千年古鎮,昔日的繁華已成過眼雲煙,只剩殘垣斷壁

如果你拜讀過餘華的作品,定會對沈蕩這個地名不會陌生,在《兄弟》、《許三觀賣血記》、《在細雨中吶喊》都隱隱有沈蕩的影子。《許三觀賣血記》這部電影也是在沈蕩拍的,文中提到的勝飯店和第二百貨商店,在古鎮中依然能夠尋找到其蹤跡。

浙江正在消失的千年古鎮,昔日的繁華已成過眼雲煙,只剩殘垣斷壁

沈蕩集鎮是海鹽縣的第二大集鎮,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傳說春秋時期吳王闔閭在鎮北築彭城,為吳越爭奪之地。明天啟年間,《海鹽縣圖經》記載沈蕩為大鎮,百葉興盛,往來商賈不斷。清康熙年間,嘉興府在沈蕩有軍事設施。清末民初附近幾十裡的人都會搖船、肩挑、手提各種物資到沈蕩趕集,集市十分繁榮。後來,抗戰爆發,古鎮也慘遭日軍蹂躪,燒燬民房千餘間,商店紛紛倒閉。建國以後,重新疏拓市河,拆遷舊房,拓寬路面,改建橋樑。沈蕩鎮的街道並不長,從西市走到東市不到半小時就能走完整條街。直至九十年代初,由於水路衰落等多種原因,沈盪開始走下坡路,逐漸失去其功能性。

浙江正在消失的千年古鎮,昔日的繁華已成過眼雲煙,只剩殘垣斷壁

如果你來沈蕩,不要預期這裡能和西塘、烏鎮般整齊劃一,風景宜人,配套齊全,那都是商業化的成果。像沈蕩這樣的老鎮,因為沒有商業的介入,雖然被列入保護區,但是沒有整體進行修葺。正因為這樣,沈蕩得以保留最為原始的江南水鄉風情,充滿著歲月曆久彌新的味道,你可以在當地老百姓的生活裡,發現些許古老歷史的遺留痕跡。

浙江正在消失的千年古鎮,昔日的繁華已成過眼雲煙,只剩殘垣斷壁

沈蕩老街是江南水鄉常見的村鎮,幾乎同個模子裡翻出來的。街道一側臨水。水波盪漾,屋影參差,枯瘦的瓦楞、斑駁的牆壁、仄歪的木窗,默默固守著日漸稀少的院落。男人們點一客小籠包,嚼一根大油條就著一碗熱豆漿。老人們在茶室喝一壺老梗子綠茶,憶一上午前塵往事。漁具店門口掛滿綠色的漁網、捕蝦籠,女人們圍坐一圈笑容滿面,吆喝著打一副小牌。但有些破舊不堪的建築,早已無人居住,只一眼就可以看出其歷史深厚。年久失修,很多已成為危房,等著坍塌。

浙江正在消失的千年古鎮,昔日的繁華已成過眼雲煙,只剩殘垣斷壁

沈蕩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古鎮,特別是海鹽錢氏家族在歷史上是非常厲害的望族。自明代正德年間以來共有進士16名,舉人40名,文學藝術界名人100多人,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數據。在古鎮不遠的中錢村,還有年代久遠的錢氏宗祠。海鹽錢氏源自錢鏐第十五世孫錢富一,其父為照顧好臨安的祖母,遣長子錢富一赴海鹽定居。自此,錢氏海鹽一脈便在沈蕩半邏村(即現在中錢村)繁洐生息,錢富一成了海鹽錢氏的始祖。

浙江正在消失的千年古鎮,昔日的繁華已成過眼雲煙,只剩殘垣斷壁

好在原汁原味的水鄉神韻還在,看著這些見證沈蕩漫長曆史變遷,記載這方水土經過歲月雕琢、留下古老痕跡的寶貴遺產,心中感慨何時才能夠加以保護。

浙江正在消失的千年古鎮,昔日的繁華已成過眼雲煙,只剩殘垣斷壁

筆者最後只想說,堅持客觀真實,描述眼中所見的古鎮,希望能給您提供幫助。主觀上絕不弄虛作假,胡亂捏造。親愛的網友們,你們覺得沈蕩古鎮怎麼樣?

雖書讀不多,文章寫得不好,但筆耕不輟堅持原創。歡迎大家評論,分享,點贊,收藏,純粹個人原創,感謝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