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故事可信嗎?強盛的隋王朝為何那麼快被推翻?

白駝西來


提起隋煬帝楊廣,大多數人對其第一印象都是“昏君”一類的詞彙,但是隨著近年來歷史上對楊廣的“平反”,其正面功績也是越來越得到後世的認可,也終於使得楊廣可以喘上一口氣了。

作為一代君王來說,肯定都是會立志要幹出一番事業的,而楊廣也是眾人之一,但不同的是楊廣除了個人能力外,還有一個不錯的事業基礎。楊廣的父親楊堅也不是一個泛泛之輩,楊堅當年結束南北朝的混亂局面,建立起大一統的隋朝,而且楊堅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後來留給楊廣的也絕不是一個爛攤子。

不同於楊堅從亂世出身,楊廣起初的繼位也是被人擔心過魄力如何的問題。關於楊廣在位舉措,其實也是有正面和反面兩層意義的,其中正面是建立起溝通南北的京杭大運河,並開創了科舉考試的選拔制度,這些都是對後續朝代產生深遠影響的行為。

除了政治和經濟外,楊廣還是歷史上少有的能親征西部邊境的皇帝之一,當時社會條件下,楊廣竟然還能帶領眾將親登海拔四千多米的祁連山,而楊廣不但上去了,而且後面的安排也是十分的有排面,他在這裡大擺宴席,宴請群臣以及周邊國家的使者。在楊廣的支持下,張掖地區商業貿易也得到了高度發展。

楊廣的執政期並不算長,只是有短短的十四年而已,但是這十四年中,楊廣始終是在忙於擴張領土的事業,比如徵突厥、契丹,平定吐谷渾,遠征高句麗等等。

雖然前面提到楊堅在位期間提供了不錯的基礎,但是當時的社會剛剛經歷過南北朝混亂且分裂的局面,當時的百姓還應該是以休養生息為重,而頻繁的戰事對於百姓來說,無異於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特別是在楊廣三次征戰高句麗的時候,均是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當時的高句麗也就是現在的遼東半島一帶,除了隋朝外,還有後來的唐朝也都遠征過高句麗。但是因為隋朝的軍隊大多都是陸軍,而在與高句麗的水戰中,使得隋朝付出了巨大的傷亡,而因戰爭損失掉的大量農民和士兵,也等於讓隋朝內部失去了大量的勞動力,而荒廢的農業也對國家的經濟基礎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一徵高句麗失敗,楊廣短暫休整後,再次發起二徵高句麗的戰爭,這次遠征雖然獲得比較大的成功,但是內部的楊玄感又扣押前線糧草發起叛亂,無奈之下只好撤軍平叛。可能是高句麗對楊廣的誘惑實在太大,不久後就又發起了第三次戰爭,這次遠征又趕上了國內的農民起義,楊廣最後也只能是撤兵。

三次遠征造成的巨大經濟損失和給國內民眾造成的巨大傷害,終於使得隋朝內部的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瓦崗寨、竇建德等人更是在與隋朝官兵的對抗中頻頻獲勝,而楊廣的隨帝國也在此期間逐漸的土崩瓦解。

總結來說,楊廣絕對不是一個昏君,但是其在位期間急功近利,而且還缺乏有效的規劃,終於導致民眾不堪重負,也使得楊廣從一個本來應該建功立業的一代明君,最後成為了亡國之君。


博博侃歷史


隋朝之所以會二世而亡,全是由於隋煬帝楊廣好大喜功奢侈無度而起。對楊廣的評價史不絕書,怎麼會不可信呢?

1.隋文帝楊堅的“開皇之治”為大隋奠定了統治基礎

為什麼強盛的大隋王朝,會在短短的37後便被推翻了呢?這還需要從隋朝之所以得以建立說起。

(隋文帝楊堅)

眾所周知,自從西晉王朝因“八王之亂”實力大削,最終被匈奴人滅亡之後,歷史便邁入了黑暗的南北朝時代。

其間戰爭連綿不絕,百姓生靈塗炭。因此,“分久必合”的歷史規律再次發揮了作用。

在民心思安的大環境下,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楊堅成功奪取政權,建立了大隋王朝。之後又於公元589年滅掉陳國,完成了統一天下的歷史使命。

然而,天下雖然歸於一統,但是要鞏固大一統局面,卻還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否則,若百姓不能從中獲得安寧,改善其生存境地,則必將成為新的不穩定因素。

(晉王楊廣)

因此,隋文帝楊堅便一面厲行勤儉樸素,一面勤於治國,方才使天下得以安定,出現了經濟發展,軍力提升,政治穩定,百姓安樂的可喜局面。

在此期間隋朝國力蒸蒸日上,史稱“開皇之治”。

2.隋煬帝楊廣即位喜奢侈樂享受,又好大喜功

可是好景不長,公元604年隋文帝病重,太子楊廣趁機奪取帝位,史稱楊廣為隋煬帝。

隋煬帝楊廣開局良好,畢竟老爹給他奠定了鐵桶江山,只要楊廣能夠把手中的牌打好,不難做個守成之君。

然而,隋煬帝卻偏偏把一手好牌打了個稀巴爛!隋煬帝既喜歡奢侈追求享受而又好大喜功。自其上臺以後,先後修建洛陽城和大運河,耗費了大量民力、物力。

(隋煬帝)

雖然說修建洛陽城是為了鞏固統治,修建大運河也是為了溝通漕運,便於將糧食和物資輸送到西部地區。

但是由於工程過於浩大,使百姓因疲於奔命而怨聲載道。

此外,隋煬帝楊廣非常喜歡旅遊。他為了巡幸江都,建造了龐大的船隊。不惜擾民傷財,也要顯示帝王的尊貴和威風。

隋煬帝楊廣從洛陽出發,率后妃、群臣在內的20萬人的龐大隊伍,乘坐大船沿大運河東進,僅拉縴的民伕就用了8萬多人。

還強迫兩岸百姓貢獻美食,獻食運動搞的百姓苦不堪言,許多人家為此蕩盡家財,巡幸江都只是隋煬帝追求奢靡享受的冰山一角,至於廣選美女,建造宮殿園林的事情就太多了。

而這既需要大量的錢財,也需要百姓負擔沉重的勞役。

這些錢誰出啊?

皇帝不會出,大臣也不會出。

當然只能通過加派稅賦轉嫁到老百姓頭上!

這些活誰幹啊?

皇帝不會幹,大臣也不會幹。

當然也只能強迫老百姓來服勞役做苦工!

隋煬帝如此不愛惜民力,老百姓怎麼可能擁護他的統治呢?

僅僅奢靡享受還不能滿足隋煬帝,他還要對外宣揚武力。隋煬帝曾經接連三次大規模對外用兵,但卻勞師靡餉而無功!

(唐高祖李淵)

3.起義狂飆烽火連天,隋煬帝斷送了大隋江山

在沉重的戰爭壓力下,老百姓或是被迫當兵,或是輪輸轉送物資,耽誤了農業生產,擾亂了百姓生活。

因此,隋煬帝楊廣便大失人心,再也無法忍受隋煬帝壓榨的百姓們紛紛起來反抗。

從公元611年的瓦崗起義開始,席捲整個隋朝天下的大起義接連不斷。原隋朝官僚和野心家、投機派們也紛紛趁火打劫。

太原留守李淵趁隋煬帝遠避江都,京師空虛的機會於公元617年襲取長安,隋臣王世充也在洛陽割據自立,竇建德縱橫河北,其他地區也大多落入了軍閥之手。

(唐太宗李世民)

在梟雄迭起各霸一方,大隋王朝搖搖欲墜的形勢下,隋煬帝楊廣的寵臣宇文化及,利用禁衛軍多是關中子弟思鄉情切的情緒,趁機煽動禁衛軍反水殺了隋煬帝楊廣。

楊廣死後,宇文化及建立了“許國”,當上了“皇帝”。但是,不僅便被其他軍閥消滅掉了。當隋煬帝的死訊傳到長安以後,唐國公李淵便趁機逼傀儡隋恭帝揚侑“禪位”。公元618年,李淵在長安即皇帝位,建立了大唐王朝,史稱李淵為唐高祖!至此,曾經強盛無比的大隋王朝僅僅維持了37年,便被隋煬帝楊廣折騰沒了……


北疆同心聊歷史


隋煬帝從他老父親手裡接著來的是一個強盛的帝國。但他很毫不珍惜。他是一個有大頭症的皇帝,每天都在想實現他的千秋大業。但是老百姓已經在隋煬帝領導下生存不去了。老百姓不想什麼大業,只想安安穩穩過自己小日子。

他連續搞數個大型工程:營建東都洛陽;修建大運河,役使上百萬民工整日辛苦勞作在工地上,很多人活活累死。又三徵高麗,很多百姓慘死在異國他鄉,屍骨做了他鄉的孤魂野鬼。

無休止的工程和征戰逼的老百姓沒有活路,除了造反推翻這個殘暴的王朝。於是在隋末農民起義的烽火中,隋王朝統治結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