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一章:人皆知有用为用,不知无用为用,无用为大用


《道德经》第十一章:人皆知有用为用,不知无用为用,无用为大用


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shā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道德经》第十一章:人皆知有用为用,不知无用为用,无用为大用

三十跟棍子必须插在中空的毂中,方能作为车轮旋转。那些陶器就是一堆泥土做成的,只不过泥土的中间挖出了一个空间,所以才能够成为器皿。房屋之所以能够住人,就是因为挖出了门户及窗户的空间。

综上所述,有形的东西,人们知道怎么利用。无形的东西相对有形来说,好像没有用,不是没有用,只是人们不知道怎样利用而已。


《道德经》第十一章:人皆知有用为用,不知无用为用,无用为大用

惠施有一个大葫芦,惠施觉得大而无用,就砸碎了它。庄子听说了甚觉可惜。越是没有用的东西,越能发挥大的作用。我们说的"无用"那是我们有视野和角度局限。我们只能看到物质一部分的作用,而缺乏一种远见卓识,缺乏高度和前瞻性。

比如大葫芦放在水缸里,那是无法被利用,惠施就判定它无用,把它砸碎送到厨房当干柴烧了。如果视野放大,而不局限于水缸之中,放眼于四海,那么这个葫芦就可以占尽天下葫芦的风头,它可以带任何人浮游于江湖。有这样的视野,才能够巨眼英豪。否则,即便是贵人天子站在你的身边,你还以为他挡住了你欣赏美景的视线呢。


《道德经》第十一章:人皆知有用为用,不知无用为用,无用为大用

庄子具有这种博大的情怀和开阔的思维及视野,因此他敢说"泰山为小,毫末为大"。这是怎样的大智慧啊。我们看到的毫末,随处可见,能有什么用呢?庄子认为万物都有有形的部分和无形的部分组成。如果借给每个人一双可以看到虚空的眼睛的话,那么万物都是一样的,都是平等的。这就是庄子《齐物论》要表达的内容。


《道德经》第十一章:人皆知有用为用,不知无用为用,无用为大用

我们认为的"小用"其实有大用。比如一个防皲裂的小小膏药。有格局和眼光的人,竟然把这小小的用途用在了拯救国家兴亡的大事上。

越是蝇头小利的东西,越是能吸引普通人的眼球。比如那个药膏,大家都觉得好,都觉得这东西很普通但又比较实用。正因为普通,这个东西就可以批量生产,正因为它的实用,可以让人们马上得到实惠,满足人们的体验感。这一切只要有实力和眼光的人都很容易做得到。


《道德经》第十一章:人皆知有用为用,不知无用为用,无用为大用

悟道这一层,也会被一些心术不正之人利用。比如前些年,什么"逗你玩、蒜你狠"等,炒完黄豆炒大蒜,炒完大蒜炒猪肉。这些都是平常司空见惯的东西。为什么到了一些人的手里就可以兴风作浪呢?

无非就是掌握了大量的资金,然后囤货居奇,把小利变成了大利。这与庄子的小用变为大用有本质上的区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