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職有著什麼樣的歧視?

超過90%的高就業率一直是中職生的絕對優勢,這也在說明一個事實,在廣大的中國市場上對於技術人才的需求從來都是很大很大的。隨著現在科技的不斷髮展,機器生產自動化能力不斷更新,未來很多職業將會被機器人手臂給代替。而留下來的,未來一線勞動者將主要是技能型人才。在如此龐大的市場需求下,現在中職招生卻仍然十分困難的現狀同時在說明社會對於中職生存在一定的偏見。社會不認可中職學歷,社會招聘上的學歷條件這一欄幾乎沒有中職。認為上中職的學生不過就是連高中都考不上成績差甚至行為品信壞的一類學生。社會輕視,家長歧視,學生蔑視,認為中職生只能是一個普通的工人,沒有太大的出息。

對中職有著什麼樣的歧視?

很多初中沒有考上普高的學生不願意上中職院校的很大一個原因在於社會地位地,社會對於他們的不認可。雖然近幾年來技術工人在工資方面有所加強,但是整體環境並沒有太大的改變,“低人一等”的感覺依然十分明顯。

這就導致了很多學生明白,中職生畢業後有高新高就業率,但也不願意上職高、中專。寧可花很多錢讀完大學後還是找不到工作,寧可畢業後就失業,也不願意去做工人。如何解決中職生招生難的問題並不是提高技工的工資待遇就可以了,關鍵在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不在讓他們覺得有低人一等的社會體驗,並以自己的職業覺得光榮。

對中職有著什麼樣的歧視?

由於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的影響,社會上一直存在學歷等級的現象。學歷越高,等同於能力越高,也等同於薪資越高。這使得在學歷底層的中職生在社會上得不到認可,並且在短期內得不到實質性的改變。中國人從骨子裡就是有愛面子的基因,很多時候就是會選擇沒有多少錢但是體面的工作。如果社會對於中職生的偏見得不到改變,繼續認為他們以後不過就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在這種不認可、會受到歧視的環境下就算有高工資也不會讓他們增加職業尊嚴感和社會榮譽感,也激發不了更多的人成為技術工人的慾望。

對中職有著什麼樣的歧視?

時代在變化,從前也許不少學生和家長,對於中職學校是看不起的,但現在全國各地普通存在“用工荒”,而最“荒”的就是“技術工”了。從就業情況來看,中職生的就業率一直很高。不少中職學校就業率都超過了95%,“選擇讀中職,等於選擇了未來的職業崗位。”這並不一句空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