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王洋Daisy

根據聯合國的數據,尼泊爾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這個“最不發達”,除了交通不便、物產不豐、經濟數據、人均收入和消費之類的硬指標低,還包括一些在現代人看來很難理解、卻在尼泊爾依然強大的習俗。

比如,尼泊爾的一些部落,女孩子一輩子至少要結婚兩次以上。她們的第一次婚姻在10歲以前,只是象徵性的,嫁的對象不是人而是父母為她們選定的一枚果實。雖然是“果實婚”,但婚禮的隆重和認真程度,不亞於嫁給真正的男人。

又比如,尼泊爾至今還流行處女神制度。如果一個出生高貴、家世清白、全家人都虔誠禮佛並忠於國王、沒有受過傷沒有流過血沒有生過病、連牙齒也完整無缺還很漂亮健康、又勇敢大膽的女孩,經過嚴格的篩選,又通過了嚴格的考試後,就有可能成為活女神。

活女神的神期在來月經之前終止,所以活女神又被稱為“處女神”。被挑選出來的活女神,要經過一系列的儀式,以淨化她們的身體和靈魂。然後,活女神被抬到活女神殿。

除了被萬人景仰,為人們治病占卜,祭祀救災,活女神就只能呆在這個宮殿裡。直到來月經之前,她才可以做完普通的女孩回到自己的家中。因為月經血在尼泊爾人眼中是不潔的,女孩來月經了就不再純潔了,也就沒有資格當女神了。

但是,由於曾經的活女神身份,女孩很難得再融入現實生活中,因為錯過了受教育的年齡,就業成為問題,也沒有男人願意娶活女神。因為尼泊爾傳統中,娶了退位活女神的男人,往往會咳血而死。所以活女神的命運,往往都比較悲慘。

前年我自駕到尼泊爾,就在加德滿都仰著頭等著看了一次活女神。我的翻譯告訴我,活女神的情況現在好了很多,政府有補貼,也努力為她們的教育和就業創造機會,但情況依然不那麼樂觀。


世界真的很大

尼泊爾是中國西藏邊陲的山地國家,夾在中國和印度兩大國之間,顯得非常狹小。事實上尼泊爾並不小,它的面積有15萬平方公里,比韓國還大一倍。尼泊爾的人口將近3000萬,規模不算太小。這個國家在國際舞臺幾乎沒有什麼存在感,原因很簡單:窮。尼泊爾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從任何指標看,都是非洲落後國家的水平。這個山地國家鮮與外界接觸,堪稱“被遺忘的國家”。

站在中國這邊,尼泊爾卻不能算陌生國家。它是中國的鄰國,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珠峰,正位於兩國的交界處。對中國影響至深的佛教,其創始人釋迦摩尼也是出生在這個國家。作為佛教聖地,中國古代高僧法顯和玄奘都曾到過這裡。由於西藏都很晚近才納入中國版圖,因此中國的朝廷與尼泊爾打交道,也非常晚。

清朝時期,尼泊爾的廓爾喀人建立起尚武的沙阿王朝,試圖武力擴大版圖。廓爾喀人翻過喜馬拉雅馬,侵入西藏,佔領日喀則。清軍將領福康安率1萬清軍馳援西藏,痛擊廓爾喀人,並且越過喜馬拉雅山,兵臨加德滿都城下。尼泊爾國王被迫求和,表示願意臣服。

清朝和尼泊爾的戰爭一共進行兩次,史稱“兩平廓爾喀”,被記入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之中。清朝也通過這兩次戰爭,加緊了對西藏的控制。像“金瓶掣籤”制、“轉世靈童”制,都是這個時期建立起來的。至此之後,中國和尼泊爾兩不相犯。

清朝後期,英國人佔領尼泊爾,他們抽調廓爾喀人,將其訓練成一支忠誠善戰的軍隊。直到今天,廓爾喀僱傭兵仍是英國軍隊十分器重的外籍僱傭兵團。

1923年,尼泊爾從英國人手裡獨立,這個國家很快就陷入長期的動盪。國王想要重掌大權,各個政黨卻主張君主立憲。兩邊相爭,此起彼伏,這個國家並沒有因為英國人的殖民,就直接跳進政治現代化。政治艱難轉型,拉鋸戰一直持續到20世紀90年代。

尼泊爾是佛教誕生之地,但它也受印度教文化影響。全國近3000萬人口,信奉印度教者佔85%以上,信奉佛教者約佔13%。印度教有種姓制,尼泊爾人深受影響。原本窮苦不堪的國家,大搞“四大種姓”,階級壓迫,加上經濟發展又差,平等主義的思想暗潮,反而在這個國家的底層深受歡迎。尼泊爾的游擊隊十分活躍,一 度攻佔全國三分之二以上領土。

2001年6月2日,這個一貫平靜的山麓國家爆出新聞,震驚世界。尼泊爾王室發生血案,王儲開槍打死包括父母在內的多王室成員,然後自殺。事件起因據說是國王干預王諸的婚事。悲憤絕望的王諸揹著一支自動自動步槍和一支衝鋒槍,在王宮內大開殺戒。國王、王后、另一位王子、公主,以及國王家屬,一共11人死亡。王儲本人亦開槍自殺。

王室慘案發生的原因至今仍是謎團。有人說王儲根本就沒有瘋掉,兇手另有其人;也有人說,這件事情背後,印度難逃干係。王儲深愛的女人有印度血統,尼泊爾王室對此耿耿於懷,誓不讓她過門,最終王儲才魚死網破,等等。

王室慘案削弱了尼泊爾王室的權威。震驚之餘,很多民眾終於明白,這個高山雪域王國並不是什麼聖地,所謂“最幸福國家”只是神話。順便說一句,很多中國人也對落後國家的王室充滿好奇嚮往。事實上,宮廷生活的壓抑沉悶,根本沒有浪漫可言。

尼泊爾血案之後,王叔賈南德拉登基成為新王(他本人也被懷疑為這場王室血案的陰謀者)。這時候,政治平衡已經打破,尼泊爾政治陷入空前混亂。議會內政黨攻訐國王,在野黨派也結成反國王的的統一戰線。首都內整天都是遊行示威,游擊隊在農村勢如燎原。在各種力量推動下,尼泊爾君主政體走到歷史盡頭。

2007年11月份,尼泊爾游擊隊在佔領全國大部分領土的情況下,與政府簽署協議,結束內戰,共建國家。十多年內戰,讓幾乎所有尼泊爾人深深厭倦。這個貧窮的國家渴望擺脫紛爭,渴望和平。作為政治交換的一部分,國王同意讓步,將君主制的前途交給制憲會議投票。

2008年5月28日,尼泊爾制憲會議舉行首次會議,宣佈尼泊爾為聯邦民主共和國,前國王賈南德拉為平民。前游擊隊領導人普拉昌達成為共和國首任總理。普拉昌達曾兩次出任總理,並在去年第二次下臺。

今天的尼泊爾和中國,政治方面沒有什麼聯繫,經濟領域的合作越來越緊密。無論哪個政黨上臺,都會視中國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中國將把青藏鐵路的延長線日吉鐵路,一路延伸到中尼邊境。這項工程十分艱鉅,一旦建成,將有利於中尼邊境貿易,擴展中國在南亞的影響力。對尼泊爾而言,來自中國的合作顯然比印度更安全,也更有好處。

由於尼泊爾長期貧窮,很多人往往把它想象成窮山惡水。事實上並非如此,尼泊爾的自然風光十分優美。這裡有綿延的喜馬拉雅雪山,地球上最高的14座山峰,有8座全部或部分位於尼泊爾境內。每當日出日落,巍峨的雪山就會綻放出難以言說的光芒,景色十分壯美。除了高山,尼泊爾還有森林、草地和湖泊,還有非常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英國人統治期間,曾把尼泊爾稱為“東方的瑞士”,足可見尼泊爾景色之美。可惜的是,由於政治動盪,經濟發展落後,這個國家對大多數人而言,並不值得嚮往。


菁城子

有書君有位親戚在做尼泊爾與中國的文化交流,經常聽她說起尼泊爾的民俗風情,今天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這位中國的鄰居。


尼泊爾,全稱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相鄰於中國與印度。



國土資源


尼泊爾總面積14萬多平方公里,國境線全長2400公里。總人口約為3千萬,境內有30多個民族,是個多民族的國家。


尼泊爾的一大特色就是山多,大大小小的山巒構成了尼泊爾特殊的地形面貌,我們熟知的珠穆朗瑪峰(尼稱薩加瑪塔峰)就位於中尼邊界上。


除了山多以外,尼泊爾的礦藏能源資源也相當豐富。據資料顯示,鐵礦儲藏約有2千多萬噸,銅礦儲藏量約有1千多萬噸,鉛和鋅礦儲藏分別約有300萬左右噸,還有其它,例如菱鎂、石灰石、雲母等等資源也相當豐富,儲量達到驚人的程度 。


尼泊爾氣候宜人,風光秀美,因為工業少,所以環境一直未遭到現代化發展的破壞,基本保持著原始的狀態。


政治面貌


來看看尼泊爾的發展史。1769年,廓爾喀王普里特維·納拉揚·沙阿打敗了馬拉王朝三個公國,統一了尼泊爾,並建立沙阿王朝,這也是尼泊爾的前身。這個建朝經歷跟我們國家的秦始皇統一六國有相似之處,由此可見,尼泊爾的歷史也是很悠久的。


所有國家的發展都必將經歷多重考驗,有來自外部的衝擊,也有內部黨派的爭鬥,尼泊爾也不例外。


1814,尼泊爾遭到外來國入侵,英國手持武器衝進了尼泊爾。沒辦法,敵人太強大,尼泊爾打不過,只能割地認輸。不僅割地,連外交都要受英老大的干涉。


外敵消停了,內鬥又開始,由於親英派發動政變,國王的政權旁落到拉納家族,此後,拉納家族在英國的支持下執政多年,直至1923年,英國才正式承認尼泊爾獨立。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1951年,在全國人民的反抗下,拉納家族走下統治舞臺,同年,特里布萬國王頒佈臨時憲法,實行君主立憲制,這一制度一直延續到2007年的年末。


2008年5月28日,是尼泊爾歷史上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在這一天,尼泊爾通過臨時憲法修正案,更名為“聯邦民主共和國”,維持了近240年曆史的尼泊爾沙阿王朝宣告結束,新的制度代替了君主立憲制。


經濟狀況



眾所周知,尼泊爾經濟落後,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尼泊爾是個農業國,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達到80%以上,這也意味著他們國家幾乎沒多少工業發展,這也是導致國家經濟一直處於落後地位的原因之一。


雖然在上世紀90年代,尼泊爾加入了世貿組織,開始實行“自由、開放和出口型”經濟政策,但是收效甚微。發展是硬道理,經濟搞不上去,綜合國力也就無法得以提升。 有書君的親戚說,尼泊爾的農村至今還是非常貧窮,隨處可見衣衫襤褸的孩子和老人,看著甚是悽慘。


宗教信仰


尼泊爾人信仰宗教,宗教也是他們國家文化之一。



尼泊爾是佛教的發源地,佛教創始人釋迦摩尼就是出生於尼泊爾,尼泊爾的佛教也影響到了中國,如今就有不少中國人信佛。


但奇怪的是,作為佛教的誕生地,佛教卻不是尼泊爾的國教。尼泊爾的國家是印度教,在尼泊爾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國民信奉印度教,印度教也理所當然地成為尼泊爾的國教。為什麼印度教在尼泊爾這樣盛行,主要原因還是尼泊爾一直受制於印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尼泊爾只是印度的附庸國。


除此之外,尼泊爾還有部分民眾信仰穆斯林教。一個國力衰弱的小國,宗教卻如此受歡迎,是不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追根究底,還是因為太貧窮。


經濟困窘,思維也會受限,從而將宗教作為某種精神上的寄託,有著宗教信仰的尼泊爾安然接受貧窮的現狀,生活得挺快樂,幸福指數看起來非常高。


有書君認為, 尼泊爾雖然經濟暫時處於落後地位,但潛藏的發展空間卻是巨大的。

那些豐富的自然資源都是隱形的財富,而且尼泊爾的環境好,氣候適應,民風淳樸,是個旅遊觀光的好地方。這些年,去尼泊爾旅遊的人越來越多,尼泊爾也將不再是“被遺忘的國家”。

期待這個發展中的小國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有書共讀

2009年去尼泊爾玩了幾天,從樟木口岸過去的,感覺很好,值得仔細品玩,不知道大地震後恢復的咋樣了,樟木口岸是廢棄了,陸路口岸大概只剩吉隆了




樂樂50796576

尼泊爾餐廳上菜速度非常慢,從點餐到上菜差不多需要1-2個小時。最初我們懷疑廚房設備和員工有限,特意關注餐廳的廚房,發現員工不少,設備也很整齊。也許是食品加工的程序時間比較長吧。另外所有的食品都不燙口,端上餐桌立即就入口溫度適中。我們彼此開玩笑說,肯定是做好菜之後,晾涼了再端上餐桌,所以等候時間那麼長。


leo


捨得242122269

尼泊爾,全稱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尼泊爾是亞洲小國,屬於農業國,80%以上國民從事農業生產,國土面積15萬平方公里,人口3000萬,主要民族以拉伊,林布,.蘇努瓦爾,達芒等30多個民族,主要宗教:印度教,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發源地,首都:加德滿都,



尼伯爾位於喜瑪拉雅山中段南麓,北與中國的西藏自治區相接,另外三面與印度相鄰,全國分北部高山,中部溫帶和南部亞熱帶三個氣候區,全國氣候不一,是世界上最為多樣性氣候的國家,在同一季節的不同地區,就會出現不同的季節,各地區溫差大,北部冷時最低氣溫達到-41℃,南部夏季最高氣溫45℃左右,地勢南北高低差大,是世界上地表差最大的國家,尼泊爾南部地區分部著茂密森林和廣闊草原,中部河谷區多小山,氣候宜人,景色秀麗。


尼泊爾地形的複雜性也是世界之最,北部地區海撥高度在4877米至8844米之間,這裡有八座海撥超8000米的高峰,山高谷深,高山終年積雪,這就是尼伯爾的八大雪山。尼泊爾有50多座在7600米以上的山峰,故有高山王國之稱,是全世界登山愛好者的聚集地。



,尼泊爾是一個美麗,充滿宗教氣息的國家,雪山,谷地,城堡。魅力多姿,尼泊爾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貪窮的地方。



觀教育文化

先說尼泊爾的好

.酸奶好喝,接受過高素質教育的尼泊爾人很紳士的,物價相對較低,除加都以外的地方大多民風淳樸,個別風景區還是值得一去的。

下面是吐槽的

懶惰,不守時,別人能不能接受我不知道,反正我是很不喜歡,貧富差距太大,最低成的人進取心完全沒有,接受現狀,不知進取


陽麗4531

與西藏接壤,但景色迥異,北方分佈著240座6000米以上的極高山。尼泊爾以眾多的高山聞名於世,世界上最高的10座山峰中,有8座為尼泊爾獨有或與鄰國共有。尼泊爾與“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為鄰,但自然環境卻截然不同。喜馬拉雅山脈這道天然屏障遮擋了來自北方的寒風,來自南面印度洋的暖流給尼泊爾帶來了溫潤。從地圖上看,以喜馬拉雅山脈為分界線,北面的西藏與南面的尼泊爾分別為黃色與綠色。如果乘坐飛機前往尼泊爾,能很直接地體驗到這種差異:當飛機掠過西藏上空,除了藍色的湖泊、潔白的雪山的零星點綴,整個大地呈黃褐色;當飛機飛越珠穆朗瑪峰,進入尼泊爾境內時,大地卻忽然變成了綠色。 尼泊爾國境呈長方形,東西長約850公里,南北寬約200公里。就在這200公里的距離裡,海拔卻從北方珠穆朗瑪峰的8848米下降到了南方特萊平原的不足200米,落差之大,放眼全世界也絕對找不到第二處。如此複雜的地貌,讓尼泊爾擁有了大量獨特的美景。 北方的喜馬拉雅山脈分佈著多達240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極高山,吸引了大批探險隊和登山者。高山下是夏爾巴人等山地民族的家園。直到今天,這些村莊都不通公路,山民們一直依靠步行出入。上世紀60年代,西方揹包客們才發現了那些已經走過幾個世紀的山路。幾十年後,這裡成為了“徒步天堂”,其中,安納布爾納大環線在世界十大徒步線路中排名第一。徒步者完成一天的徒步後,痛痛快快地洗個熱水澡,在陽臺上一邊喝一杯熱騰騰的咖啡,一邊欣賞著連綿起伏的雪山群峰……這種美妙的體驗,只能屬於尼泊爾。 中部河谷孕育了城市,或古香古色,或風景怡人。尼泊爾中部密佈著低海拔山脈和丘陵,形成了眾多的河谷,其中最大的兩個河谷是加德滿都河谷和博克拉河谷。


Tear15100

3月12月,一架來自孟加拉國的客機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特里布萬國際機場降落時失事,致使超過50人遇難。這次事故將一向風平浪靜的尼泊爾推向了世界輿論的風口浪尖。

作為一個在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被中印包圍的南亞山區內陸國,其最為世人熟知便是其美麗的自然風光,要知道,全世界十大高峰有八座都在中尼邊境,這裡更是徒步旅行者的鐘愛之地。儘管,尼泊爾有不錯的旅遊資源,不過,這裡的80%的人口仍主要從事農業,工業基礎薄弱,機械化水平低,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

按理說,北鄰中國,東西南面均被印度包圍的地理環境,對其接收兩國的文明非常有利。不過,實際上,因尼泊爾在地緣上受印度巨大鉗制,而又與中國有喜馬拉雅和青藏高原的阻隔,使得尼泊爾長期受制於印度。而在印度視中國位最大博弈對手的背景下,身為印度附庸的尼泊爾卻和中國走得非常近,多次惹怒印度。

那麼,尼泊爾有什麼資本不顧印度的惱怒而親近中國呢?

從基本層面來看,尼泊爾總面積14.7萬平方公里,人口2800多萬。地勢北高東低,境內多屬丘陵地帶,海拔1000米以上的土地就佔了總面積的一半。東西北三面都被高山環繞,中部為河谷區,多小山,南部則是平原。

在喜馬拉雅和青藏高原的阻隔下,尼泊爾與中國在地緣關係上沒有與印度那麼緊密,被視為南亞的一部分。

而印度作為南亞的主體國家,尼泊爾深受印度的影響。

在古代,尼泊爾長期是印度文明的一部分,但在政治上,尼泊爾卻有獨立的空間。因古印度文明有嚴重的分裂屬性,難以形成大一統的中央集權格局。對於尼泊爾這種邊緣山區而言,印度本部更是難以控制。相反,由於尼泊爾南邊與富庶的恆河平原緊密相連,因自身多為貧瘠山地,致使這裡的的民族以洗劫恆河平原為生路,並因此養成了驍勇善戰的民族性格。

進入工業時代,冷兵器難以抵抗熱兵器的威力,而尼泊爾民族原先靠個人武勇的軍事優勢不再。

而北印度平原,水資源豐富,適合大規模發展機器化工業,有了更多製造熱兵器的條件和實力。因地緣格局的變化,使得北印度平原的地緣實力大幅提升,而有了壓倒南亞次大陸的其他部分的絕對優勢,為印度本部融合邊緣落後地區提供條件。

在此形勢下,尼泊爾要保持獨立,異常艱難。不過,尼泊爾也有可以利用的條件。

首先,地緣上相對獨立。

雖然,在現代文明的推動下,人類征服自然的能力越來越強。不過,尼泊爾全境多山地地貌,要將其征服難度自然要比印度恆河平原難得多。

在人種上,尼泊爾原住民屬於漢藏一系的黃種人,聚居在北部山地。而印度移民的雅利安人種主要聚居在南部平原。這就使得尼泊爾與印度在人種上保持了一定的差異性。

不過,很顯然,以印度的體量和實力,完全可以消除尼泊爾這兩種所謂的維持獨立的條件。尼泊爾怎樣才能維持這兩個條件的絕對優勢呢?

答案在於中國。

中尼人民有上千年友好交往的歷史。不過,礙於農耕文明較落後的技術,難以消除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山脈的地緣阻隔,這就致使中原王朝對西藏統治薄弱,更別說向南亞施加影響力。

隨著新中國成立,在不斷的發展中,國力穩步提升,技術實現飛躍,基礎實施改善,使使中國第一次有能力將青藏高原納入直接管理;甚至有了翻越喜馬拉雅山脈,向南亞投射地緣影響力的技術可能。

而中印邊境戰爭,則成為尼泊爾開始“親華”的拐點。

在中印戰爭中,中國邊防軍大敗印度精銳部隊。因地緣限制,中國在戰場上得勝後仍不得不退出藏南。但中國軍事上的大勝,讓尼泊爾抓住了擺脫印度控制的契機:

在現代文明推動下,青藏高原的地緣隔離作用已被削弱,加上中國的崛起,已具備向南亞施加影響的能力。而此時,尼泊爾的適當親華,用中國來適度牽制印度,以使得印度減小對自己的壓力。

對中國而言,中印的結構性地緣矛盾永遠存在。西藏歸屬中國,便有了地緣壓制印度的能力,而如果與尼泊爾的關係能更進一步,則可以強化自己對喜馬拉雅南麓的影響,進而加強對印度的遏制。

於是,一拍即合之下,中尼關係迅速升溫。1963年7月,中尼公路破土動工,1967年宣告建成。

中尼公路的建成,使中國獲得了進入南亞的現代化通道,提升了對尼泊爾、乃至南亞的影響力。

而地緣格局又決定了中國不可能有控制尼泊爾的企圖和能力,這也使得尼泊爾可以放心大膽與中國合作。而中尼公路的建成,使尼泊爾在有了本錢與印度討價還價。

1969年,尼泊爾要求印度撤走自1953年以來就派駐加德滿都陸軍總部的印度軍事代表團和北部邊境哨所的印度軍事人員。不過,尼泊爾要想擺脫印度的鉗制,一條公路遠遠不夠。而被激怒後的印度,實行了對尼泊爾的經濟支持。1970年,在印尼貿易與過境條約到期,印度卻拒絕續約。而經濟上過度依賴印度,使得尼泊爾長期受到印度的經濟制裁作為警告和威脅。

雖然,中國實力也遠比印度強,尼泊爾也毗鄰中國,可是中尼接壤的青藏高原卻是中國最邊緣、經濟價值最低、交通也最不發達之地。這就決定了中尼公路對尼泊爾在經濟上的作用十分有限。

所以說,尼泊爾想憑一條中尼公路來擺脫印度的控制,是極其不現實的。

不過,幾十年過去了,中國越來越強,要推動中尼關係進一步發展,中尼鐵路將會是最大的契合點。

一旦中尼鐵路建成,尼泊爾也將有前所未有的機遇:

首先,中國對南亞的政治軍事影響力其進一步拓展。

雖然中國軍事力量不可能進入尼泊爾,但只要中尼鐵路存在,印度迫於中國的壓力,尼泊爾便有了更多與印度的政治博弈中的籌碼。印度自然有所顧忌,不敢強逼尼泊爾,而泊爾政治獨立性就會更有保障。

在經濟上,中尼鐵路的貫通,會減小尼泊爾對印度的依賴程度。比起公路,鐵路運輸效率更高、物流成本更低,受自然條件制約更小,這就為尼泊爾加強與中國的經濟交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尼泊爾作為一個以旅遊為支柱性產業的國家,境外遊客是其GDP提升的保證,而中國也會成為拉動其旅遊經濟的最大國家。

不過,即便有公路、鐵路的存在,青藏高原的存在,地緣格局的限制,都決定了了中尼之間的聯繫趕不上尼印。不過,即便如此,尼泊爾也可以利用此來改善對印度的附庸程度。另外,要想富先修路,對於尼泊爾這樣的山區內陸小國來說,也是至善真理,有了公路鐵路,可以依託中國加強自身的經濟發展,同時,也可以減少對印度經濟的依賴程度。

只要中國能保持對印度的巨大規模優勢,甚至到中印在該區域形成均勢的地步,尼泊爾便可以大興縱橫之術,秉持中立,左右逢源。到那時,尼泊爾政治上少了印度的控制,經濟上多了中國的好處,這才是利於其長遠生存發展之道。

可是,印度可不樂於見到那樣的事情發生。對於印度來說,趕超中國是一大夢想,並一直在踐行中。不過,印度能有趕上並超越中國的那一天嗎?印度受到哪些制約而難以實現其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