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 | 腫瘤醫院劉紹嚴:頭頸外科手術有“三難”

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 | 腫瘤醫院劉紹嚴:頭頸外科手術有“三難”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幹玎竹

編輯 | 袁月

精彩視頻請點擊觀看:頭頸外科手術有“三難”-其他視頻-搜狐視頻

除了毛髮、牙齒和指(趾)甲,只要有細胞增殖的地方,都可能會長腫瘤。有一群醫生,他們要在重要器官密集的頭頸部偵查識別各種腫瘤,還要儘量保證功能的完整性——他們就是頭頸腫瘤外科的醫生。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頭頸外科主任劉紹嚴教授介紹:頭頸外科手術有“三難”。

一難:腫瘤種類多

劉紹嚴介紹,頭頸腫瘤外科是一個大雜燴。從解剖位置的分析來看,頭頸外科的管轄範圍從鎖骨上縱膈,延伸到硬腦膜以下(除外脊椎和神經系統),腫瘤的種類數不勝數。脖子上會長腫瘤,舌頭上會長腫瘤,甚至眼瞼上都會長腫瘤。

頭頸腫瘤外科要管所有耳鼻喉腫瘤、口腔腫瘤、頭面部腫瘤;一部分普外科的腫瘤(像甲狀腺腫瘤、頸部腫物)、胸外科腫瘤(像頸段食管上縱膈的腫瘤)和顱底腫瘤。

二難:需要多學科團隊的配合

頭頸部的腫瘤相對來說處理起來比較棘手。很多腫瘤位置比較隱蔽,像下嚥、頸段、食管、鼻咽等部位,平常看不見,一旦出現症狀,如嗓子啞了、吞嚥困難、進食困難等,病變範圍常常已經到了中晚期。

中晚期腫瘤可能無法馬上手術,或無法單純靠手術來保證切緣安全。這就需要外科、放療科、內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個團隊之間的通力協作,來制定一套綜合的、更適合患者病情的治療方案。這也是近幾年提出來的多學科會診概念(MDT)。

三難:最難的不是切,而是切掉後的創面修復和功能修復

頭頸部各類重要器官密集,承載著眾多的人體功能:視覺功能、味覺功能、語言功能、吞嚥功能、呼吸功能等,任何一個功能的缺失都會讓患者的生活質量大打折扣。很多醫生評價:腫瘤手術是良心活,切徹底沒切徹底,就看你的良心,患者根本無從得知。

頭頸部的腫瘤手術更是如此,如果你對人體結構不瞭解,該切的不敢切或者不該切的切了,患者都會抱憾終身。事實上,光頸部就有多達150—200個的淋巴結,有些只有半釐米大小。

頭頸腫瘤外科手術難,不僅體現在手術的切除上,更體現在術後的修復和再造上。

外科醫生需要熟練掌握顯微鏡技術。比如頸部下切掉了一個十幾釐米的腫瘤,切不切是問題,切掉怎麼縫上是個大問題。大量的組織缺損,拉是拉不到一塊兒的,腫瘤所在的組織也不能再用,這就需要從身體別的地方找替代的組織包括皮膚、肌肉、骨骼等。從胸前、大小腿、胳膊等處都可以找合適的組織,但移植要保證組織移植後活下來,所以,就要連同血管,甚至肌肉一塊兒移植,接血管就需要在顯微鏡下進行,這可是個比繡花還精細的功夫活。

“一定要有修復手段,才能開展頭頸的手術。”劉紹嚴指出,切除部位的重建必不可少,口腔的重建、舌的重建、食管的重建、喉的重建……所以,頭頸部腫瘤外科的大夫不僅需要掌握六大科室相關的疾病處理能力,而且也需要具備整形修復外科的能力。

科室先後派出多名年輕骨幹醫生外出學習新的修復、再造技術,送到上海九院等頂級的科室進行學習交流,讓他們掌握整形外科的優勢,應用到自己的頭頸外科專業。

這也是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頭頸外科的一貫傳統。劉紹嚴回憶,中國頭頸外科的創始人、老主任屠規益教授就一直強調,“有本事把病人的喉去掉,就要有本事讓病人重新說話。”

從上個世紀70年代、80年代開始,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頭頸外科也開始對所有全喉切除的患者進行食管發音培訓,迄今已經堅持40多年了。

“我們不僅希望把患者的腫瘤治好,更希望他能重新生活,重歸社會。”劉紹嚴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