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超幫孩子做作業,老師:教數學需要“演”,但不是你那種

孫儷叫鄧超教孩子寫數學作業,不知道鄧超同志怎麼想的,直接就幫孩子把數學作業寫了,辛虧孫儷發現及時,然後用橡皮把作業擦了又重新寫一遍。否則數學老師發現作業是家長代寫的,可能會……對此作為數學老師,給家長朋友們幾條輔導數學作業的建議。

鄧超幫孩子做作業,老師:教數學需要“演”,但不是你那種

01讓孩子擁有學習的成就感

一是先易後難。在做作業的時候,優先選擇自己的優勢科目,不喜歡數學的,大多數喜歡語文,讓孩子先做語文作業,再做數學。做數學時,先做簡單的,再做複雜的。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這樣做的作業方式,孩子更加能接受,畢竟做不來的是少數。看著只剩幾道題沒有做的時候,即使再難,也不會覺得有困難。此時心理壓力沒有那麼大,孩子會處於一種放鬆的方式做作業,越放鬆、思維越活躍、越有利於學習數學。

鄧超幫孩子做作業,老師:教數學需要“演”,但不是你那種

二是準備好錯題本,把不會做的題和錯題統計在一個本子上,隔斷時間複習鞏固一遍,在複習過程中,每道題完全會做時就劃掉它,每劃掉一道題,就會增加一份信心,獲得一份學習的成就感,到期末時,會發現平時不會做的都會做了。在期末測試時,分數上也會有明顯的變化,這樣會再次感覺學習數學的快樂。

鄧超幫孩子做作業,老師:教數學需要“演”,但不是你那種

三是在計算中尋找快樂,數學最簡單的地方就是計算題,往往數學不夠理想的同學,計算能力也比較差,提升數學計算能力是提升成績的最快途徑,所以通過大量的計算練習,讓計算成為一種思維習慣,把所有的計算都訓練成為“1+1”那樣簡單,所有的計算題無需過多的思考,可以快速算出答案。這樣既提高了數學成績,在考試時也節省了時間。這種方法同樣能在學習中獲得快樂和成就感。

鄧超幫孩子做作業,老師:教數學需要“演”,但不是你那種

02父母要多一點耐心

對於鄧超教孩子的教學方法肯定是不可取的,其實大多數家長都在這樣做,只是沒有那麼明顯——直接寫答案。之所以這樣做,一是為了方便省事,孩子20分鐘的作業量,家長1分鐘就做完了。二是父母沒有足夠的耐心。往往情況是這樣的:父母一邊責備:“這個題都不會,一天都不認真學習”。一邊說答案:“不就是等於3嗎?”這樣的教學方式,孩子容易養成依賴的習慣,儘管挨批評,父母還是要說答案。

鄧超幫孩子做作業,老師:教數學需要“演”,但不是你那種

正確的方法是啟發孩子思考,無論孩子錯了多少次,都應該再多等一次,多講解一次。就如愛迪生髮明電燈一樣,是經過一千多次失敗而成功的。我想沒有哪個孩子同一道題錯了一千多遍還不會的。因此建議家長講題一定要有耐心,只有家長有耐心,和風細雨的講解,孩子才會靜心學習,這樣的才有教學效果。越是大聲吼叫,或批評、或打罵,孩子就越緊張,一緊張可能就什麼都聽不進去了。對於如何啟發思考,建議父母不要給孩子講解原題,可以講解類似的題,讓孩子自己去領悟。

鄧超幫孩子做作業,老師:教數學需要“演”,但不是你那種

03刺激孩子學習數學的求知慾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給孩子講解有趣的數學故事、有時間也可以帶孩子去科技館、博物館,把所見到的一切事物隱藏的數學知識提驗出來,事實上任何偉大的發明都離開數學知識,大到飛機、輪船,小到一雙筷子,裡面都包含著豐富的數學知識。就以吃飯的筷子為例,比如筷子多長,根據筷子長短,筷子可以分為幾類?筷子的兩頭是什麼圖像?這些都是有趣的數學問題?又比如在製造飛機、輪船時又要用到哪些數學知識?通過這些問題,逐步啟發孩子對數學的學習慾望。

結語:數學是一門有趣的學科,學習的方式方法也是靈活多樣。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歡數學,熱愛數學。如果有遇見輔導作業方面的困惑,歡迎留言討論。

感謝大家的轉載+分享+點贊||更多教育內容持續分享

聲明: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