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風飛揚》丨一艙難求、搖號預訂 今年中歐班列為何如此火爆?

《逆風飛揚》丨一艙難求、搖號預訂 今年中歐班列為何如此火爆?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至11月,中歐班列共開行11215列、102.4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50%、56%,綜合重箱率98.4%。中歐班列繼續保持高位運行,自3月以來連續九個月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自5月以來,連續7個月單月開行千列以上。其中,中歐班列“長安號”今年前11個月共開行3441列,運送貨物總重約264萬噸,開行量、重箱率、貨運量等綜合指標穩居全國前列。

《逆風飛揚》丨一艙難求、搖號預訂 今年中歐班列為何如此火爆?

△中歐班列·西安(圖片來源於網絡)

貨多艙位少,卡車排大隊

晚上六點,天色已擦黑,西安新築鐵路物流基地的倉庫裡還是一派忙碌景象。謝銳正指揮叉車,往停靠在倉庫門口的集裝箱卡車上裝載發電機。這批機械設備將在明天(15日)搭上中歐班列“長安號”,前往烏茲別克斯坦的首都塔什干。

謝銳:每天集裝箱的話,忙的時候裝七八個,都在這裝,因為活太多了,要趕進度。客戶發的貨五花八門的啥都有。

記者:你們現在能做到你們想要多少箱子就能給你們多少箱子嗎?

謝銳:基本上都是貨多艙位少。

《逆風飛揚》丨一艙難求、搖號預訂 今年中歐班列為何如此火爆?

△集裝箱(圖片來源於網絡)

謝銳6月份來到一家國際貨運代理公司,成為裝卸部負責人,今年公司業務量陡增,他告訴中國之聲記者,忙到後半夜是常有的事兒。“一早上我每天6:30起床,然後睜開眼就開始忙碌,一直忙到晚上凌晨兩三點,接貨、發貨、裝箱。”

貨場門口,等待卸貨的卡車排起大隊。在一旁給謝銳打下手的集裝箱卡車司機雷軍說,今年以來,中歐班列的火爆也讓卡車司機們忙個不停。“有時候可能最長就要四五個小時才能進站。因為車輛太多了,貨運量太大了。車站裡邊也幹不過來,所以排隊是難免的”。

《逆風飛揚》丨一艙難求、搖號預訂 今年中歐班列為何如此火爆?

△正在作業的叉車

西安西站新築車站:“長安號”今年爆發式增長

《逆風飛揚》丨一艙難求、搖號預訂 今年中歐班列為何如此火爆?

△班列駛入新築車站

受疫情影響,許多海運、空運貨物加速向鐵路運輸轉移,中歐班列運輸需求持續旺盛,加上年底季節性原因,口岸交接能力下降,中歐班列在全國多地都出現了“一艙難求”的情況,甚至“新築到塔什干”等熱門班列,艙位需要“搖號預訂”。

強勁的需求增加超過了運力增長,新築站站長白寬鋒告訴中國之聲記者:“從2013年中歐班列、中亞班列開行以來,過去是基本上每週開行一列,到2018年達到每天開行一列,到2019年基本上是每天3列,到2020年就今年,基本上達到每天四至六列,最多的時候一天裝到9列,增長是爆發式的增長。”

《逆風飛揚》丨一艙難求、搖號預訂 今年中歐班列為何如此火爆?

△長安號綜合服務平臺截圖

中歐班列已累計運送防疫物資836萬件,6.9萬噸

謝銳裝卸的部分貨物,要通過西安西站發出。在車站安全生產指揮中心,副主任王超緊盯著眼前的大屏幕,這裡是“長安號”的“中樞大腦”。晚上6點到次日早晨6點,王超平均要打150多個電話協調調度,才能科學安排運力,最快速度將貨物裝運、加固、檢查發出。

王超說:“有一次晚上接到了一個電話,凌晨1點剛過,說是你們幫幫忙,要發送一整列的抗疫物資,到站是歐洲的米蘭。第二天早上7點左右,貨主的一共45個集裝箱全部就拉到我們的新築車站,我們是邊把集裝箱從汽車上裝到我們的火車上,然後一邊進行加固,三個小時之內,就在上午的10點左右,這45車滿載著40萬片口罩,還有94.9萬噸的熔噴布的7501次中歐班列,從新築車站就緩緩駛出,駛向意大利的米蘭”。

疫情期間保持高位運行的中歐班列,不僅打通了在亞歐大陸上的經濟走廊,還成為運送抗疫物資的“生命通道”。中國之聲記者獨家從國鐵集團貨運部負責人處瞭解到,今年前11個月,中歐班列已累計運送防疫物資836萬件,6.9萬噸。隨著“長安號”的高質量開行,疫情期間國外的產品也順利進入中國市場。

愛菊集團黨委副書記劉東萌說:“疫情期間,陸路交通基本上停滯,實際上西安作為一箇中心城市,那麼它的糧食的需求量也是驟增,這個時候真正的原材料和麵粉缺口就大了。我們是哈薩克斯坦那邊,調動那邊資源和咱們新築車站,包括咱們中歐班列,疫情期間,4個專列的麵粉運到了國內,都保證了西安的市場供應。大通道很通暢,疫情期間沒有影響中歐班列的運營”。

《逆風飛揚》丨一艙難求、搖號預訂 今年中歐班列為何如此火爆?

△愛菊糧油生產線

“長安號”已經成為一種情結

西安愛菊糧油工業集團,是謝銳所在公司進口業務主要的客戶。受益於“艙單歸併”和“散糧運輸”的創新,散糧可以用集裝箱直接運回來,大宗商品能歸併報關。愛菊集團黨委副書記劉東萌感慨說,原來從俄羅斯進口油脂需要兩個多月,中歐班列開通回程後,從集團在哈薩克斯坦的基地運回,只需要一個星期。對於多年來一直致力“走出去”的企業來說,穩定、高效的“長安號”已經成為一種情結。

劉東萌告訴中國之聲記者:“第一個來講中歐班列,他給企業帶來的快捷度,這個是超乎想象的;第二個來講,成本低,就是運輸的成本它時間快;第三個來講,中歐班列實際上它現在已經成為了一種符號,給人心目當中中歐班列它不單純是一個貨物通道,實際上更多傳遞的是‘一帶一路’沿線人的一種文化”。

《逆風飛揚》丨一艙難求、搖號預訂 今年中歐班列為何如此火爆?

△整車進口(圖片來源於網絡)

中歐班列:向高質量方向轉化

從中亞的食用油、麵粉、蜂蜜、綠豆等農副產品,到德國廚具、荷蘭奶粉,再到重卡、轎車、製造業零部件,中歐班列的貨物品類不斷拓展,開通線路和開行城市逐年增加,運輸網絡已通達歐洲21個國家、92個城市。隆基股份、陝汽重卡、陝鼓動力、法士特等多家中國製造企業搭上“長安號”的“快車”,而“奧迪整車進口班列”,“沃爾沃整車進口專列”也為國內消費者帶來高品質選擇。為“長安號”服務了七年的西安西站業務科副科長劉強觀察說:“2013年的時候,我們當時接觸到中歐班列的貨源品類,品類不是特別豐富,出口的物資主要以這些工業機械為主,但是隨著咱們國家對外開放的步伐加快,我們國家的這些輕工業產品和高端的電子產品逐漸的增多。從最初的中歐班列的市場培育、貨源培育和線路的培育。到2020年,我們的中歐班列逐漸在向高質量這個方面進行轉化”。

《逆風飛揚》丨一艙難求、搖號預訂 今年中歐班列為何如此火爆?

△記者江曉晨採訪西安西站業務科副科長劉強

30歲的陝西渭南人謝銳,在中歐班列“長安號”的龐大產業鏈裡,只是一名普通的裝卸工人。公司業務向好,今年收入不錯,他希望明年能多僱幾個人來幫忙。夜幕下,謝銳背後一萬多平米的倉庫裡,層層堆疊的巨大集裝箱,等待出發。

中國之聲短評

經受住疫情考驗,逆境提速的中歐班列,在亞歐大陸之上點燃希望的火把,成為領跑“一帶一路”的經濟新引擎,為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貢獻力量。持續高位運行的中歐班列,有力地支援了全國企業復工復產,打通了新絲綢之路的大通道,降低了疫情對全球產業鏈的影響,同時也凸顯了“一帶一路”倡議的必要性,為加快世界經濟復甦注入了強勁動力,成為亞歐大陸上振奮人心、穩定運輸的“定海神針”。

《逆風飛揚》丨喚醒大山活力的電商經濟

《逆風飛揚》丨滿載復甦希望的海運集裝箱

總監製丨高巖

策劃丨劉欽

審稿丨吳喆華

記者丨江曉晨 劉濤 郭淼

播音丨郭鵬 劉夢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