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獨處的方式,決定了你生活的層次

你獨處的方式,決定了你生活的層次

周國平老先生曾說過一句話:“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是啊,有時候,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獨處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是你自己的選擇,是單獨一個人也不會感到孤獨的狀態。而孤獨是一種消極的心理狀態——感覺自己與他人隔絕,就是找不到連接的橋樑,即便與很多人在一起時也是如此。

“出門靠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很多人因為這些話廣交朋友,為了社交而社交,不願意面對獨自一人的時光。太多人給社交貼上了一個崇高的標籤,卻給孤單下了一個不堪的定義,所以就給了太多年輕人錯的引導,總是讓他們覺得,寧可在失敗的社交裡哭,也不在成功的獨處中笑。之前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他的羊吃飽了,你的柴呢?生活中,很多社交是無用的,看似有別人的聯繫方式,但當你需要幫助時,也不過是白打了一通電話。電視劇《歡樂頌》中的樊勝美不就是這樣嗎?作為資深人事,號稱手上有很多人脈,然而,在她的父親病倒急需借一大筆錢時,那些所謂的大老闆、追她的人都找各種藉口拒絕了,到頭來沒有一個人能幫上忙。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說到底也是一種等價交換,別人不願意幫你,因為他知道跟你的社交併沒有那麼高價值,不足以讓他掏心掏肺,傾囊相助。與其浪費時間精力,去結交那麼多無關痛癢的“朋友”,倒不如多花點時間學學如何更好地獨處,豐富自己的生活。

你獨處的方式,決定了你生活的層次

每個人都有享受獨處的權利,小的時候我們享受獨處而不得,長大了卻害怕獨處的孤獨。我們要勇於與生命獨處、與孤獨直面,因為孤獨是一個人的勳章,獨處是靈魂生長的空間!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一個人最好的狀態,無非是既能享受得了繁華,也能安頓一個人的時光。美國哲學家梭羅,曾經遠離塵囂、隻身一人在瓦爾登湖畔隱居兩年。兩年時間,梭羅自耕自食、自始至終都獨自一人。後來有人問他:“你一個人住在那一定很孤獨,很想見人吧,特別是在風雪天裡。”梭羅回答:“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不也只是宇宙中的一葉小舟嗎?我為什麼會感到孤獨呢?我們的地球不是在銀河系中嗎?

巴爾扎克說:“在各種孤獨中間,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獨。”之所以有時你覺得孤獨,因為你的精神是貧瘠的,便會覺得寂寞。就算在人群喧囂處,你在進行的也是無用的社交。臺灣作家龍應臺有一個長期的習慣,每天抽點時間出門散步,在家附近的山路上,看花貓嬉戲,看花開花落。“只有一個人走路,才是你和風景之間的單獨私會”。和其他人在一起,多少會分心。所以,正如周國平所說,獨處也是一種能力,並非任何人任何時候都可具備的。我們要做的是努力培養自己的獨處能力,獨處的時候,安於寂寞,保持一種享受的態。

你獨處的方式,決定了你生活的層次

獨處有時候是一種思維,也是一種心理,也是一種生活方式;獨處與孤獨、孤傲不同,那是一種珍惜時間表現,是一個摒棄周遭世俗,放空自已,釋放真我,讓自己真正得到休息的方式。獨處使人高貴聰慧,越是在安靜的地方,靈魂就越是高貴,聰慧。獨處是將自己無限放大,相處則是儘可能的縮小,去適應別人空出來的位置。可惜的是很多人並不知道獨處的價值,那些獨處的時光,才會讓你發光。真正拉開你與他人距離差距的。有時候恰恰是獨處的時光。

沒有獨處過的人不足以談論快樂,因為那種快樂只是表面歡愉的假象,根本無法觸及心靈,過不了多久,當甜蜜的喧囂變成負擔,他們的精神就會陷入可悲的痛苦之中。獨處使你成為你自己,因為獨處,所以可以放下面具,可以真正的在深夜與自己的靈魂對話,更不用為了某個人改變自己。一個人成長的過程,就是自我認知不斷升級的過程。而這樣一個過程必然伴隨著從熱鬧到安靜,從慌張到淡定,從迷茫到自知,必然伴隨著一個人的獨處。

一個優秀的人往往具有群處的技藝,更要有獨處的勇氣。願你獨處的時候不再孤獨,而是在享受這份獨處帶來的片刻寧靜和淡然!

你獨處的方式,決定了你生活的層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