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民宿:畫鬼容易,畫人難

1、在對民宿的認知上,大致上有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沒有毛病”。在這個層次,覺得民宿是稀罕物,看哪裡都新奇、看哪裡都好,挑不出毛病,只差把看到的民宿整體移到自己的地盤。


第二個層次是“盡是毛病”。在這個層次,覺得住過幾家民宿、看過數篇理論文章、聽過數次講座、結交數位民宿網紅,故而就對民宿有了新的認知,開始輕易否定。


第三個層次是“享受毛病”。在這個層次,覺得民宿不過是不同區域不同人的生活方式,儘管我不喜歡你的建築風格和呈現的細節,但你能取悅消費者,我就覺得是一款好產品,值得好好探究背後的邏輯。


2、在挑不出毛病的認知階段,受制於見識和審美,我們容易被外觀吸引。也即,外行看熱鬧。


正因為如此,民宿投資者為了吸引眼球、鎖定消費群體,紛紛在外在形態上著力。畢竟,懂民宿的是少數,而跟風消費的是多數。


先在容貌上、姿態上、氣勢上勝出,也就註定了民宿開發首先要有空間美。


空間不僅包含了建築本身,還包括了建築的外圍,在彼此襯托下,融合成一種區別於家和酒店的另類空間。


直到今天,通過空間的塑造,營造空間美,讓民宿視覺化,進而利用視覺引流,仍是很多民宿的致勝法寶。


3、在輕易否定的認知階段,實際上就是看到了空間的侷限,開始追索民宿的本質。


在這個階段,我們不再輕易被藝術家畫的鬼糊弄,畢竟,誰也沒有見過鬼,咋畫咋對。


也就是說,空間美屬於感性層面,每個人的見解不同,你說美就是美(你說鬼就是鬼)。同時也意味著,你說的美,在我看來可能就是醜陋至極、俗不可耐、不倫不類。


當空間美淪為“鬼”,消費者就開始呼喚“人”。而畫人就難了。


民宿的所謂“畫人”,就是讓生活填充空間,讓空間充滿人味。也可以理解成,增人味,去鬼性。


敢於輕易否定,一方面是夜郎自大、偏見,一方面是拿人、拿生活來衡量空間。


敢於夜郎自大、偏見,實際上也是由於自體是人,而人,分分秒秒沉浸在生活中。對生活,每個人都可以發表看法,而且,無可反駁。


值此,民宿的生活美開始戰勝空間美,追求生活美成為民宿不淪為“鬼屋”的不二法門。


可是,造鬼屋簡單,造一處人居的生活場景那就難了。


4、實際上,生活哪有美!


生活不外乎家長裡短、柴米油鹽,生活對很多人而言,是分秒不可離,又分秒想逃避。


因此,美的生活一定是存在於幻想中、期待中、不可觸碰中,美的生活也一定是存在於文學中。


所謂文學,就是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來源於生活,感覺真實,感覺可觸達。高於生活,實際又遙不可及。


因此,追求生活美的民宿,實際是追求文學美、追求一種故事性表達。這也就是會講故事的民宿主、有故事的民宿主格外吃香的原因。


5、當民宿變為“文學”、變為“故事”,實際上就是把民宿變為一種意境,而意境美的最高境界就是流動美。


凡能在空間裡流動的,都是民宿需要高度關注的。


人在流動,水在流動,陽光在流動,風在流動,鳥鳴在流動,月影在流動,菜香在流動,苔蘚在流動,眼波在流動,心火在流動。


流動處,蛙聲十里出山泉。


流動處,橫看成嶺側成峰。


流動處,此時無聲勝有聲。


流動處,愛你在心口難開。


流動處,就是詩,就是歌。


民宿主人骨子裡要有一些詩性,唯詩性才能賦予民宿以意境美,唯意境美才能傳遞文學美,唯文學美才能詮釋生活美,唯生活美才能演繹空間美,唯空間美才能保障民宿主人的錢包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