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大有學問,馬未都:別瞎喊"哥""姐",情商低還惹人厭

人際交往大有學問,馬未都:別瞎喊

愛默生說過:我們想的是如何養生,如何聚財,如何加固屋頂,如何備齊衣衫;而聰明人考慮的卻是怎樣選擇最寶貴的東西--—朋友。

有句歌裡唱的好:千金難買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生而為人,結交好友成為社會人重要的一部分,而與人打交道過程中,有很多技巧與原則,有的人深諳為人處世之道理,在人際交往中如魚得水,深受周邊人歡迎。

有的則不懂得親疏遠近,不懂得言語措辭,以致在交際道路上連連受挫。馬未都曾說:在人際交往中,別"哥""姐"地瞎喊,顯情商低,招人厭。是這樣嗎?

人際交往大師馬未都

馬未都,1955年出生於北京。早年的馬未都下過鄉,插過隊,還當了幾年機床銑工。後又從事編輯工作,寫起了小說,作為一名成功文人,他不安現狀,結交各路朋友後得到機會,開始經商。

人際交往大有學問,馬未都:別瞎喊

愛因斯坦說:"世間最好的東西,莫過於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嚴正的朋友。"在朋友的提點幫助下,馬未都成了一名成功的商人。

生無一錐土,常有四海心,經商成功有了資金積累後,他又開始了收藏生涯,睿智的眼光、獨到的痛點,使得他在收藏界如魚得水

如若有"斜槓青年"這一說法的話,那馬未都堪稱一位"斜槓中老年"了。60多歲的馬未都從未停止前進和探索的步伐。如能善於利用,生命乃悠長。

這一點馬未都做的淋漓盡致。網絡視頻興起後,他又涉獵傳統文化推廣節目的製作,且當起了主講人。正是在他創作的節目《都嘟》中,馬未都頌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且叫世人人際交往中需注意的各個環節,讓很多年輕人少走了彎路。

人際交往中忌叫"哥""姐"之原因分析

馬未都在一期《都嘟》中講到:"在人際交往中,

別"哥""姐"地瞎喊,顯情商低,還招人厭。"為什麼這麼說?原因有三:一者對於不太熟絡的人,若對方的年齡比你小,叫出"哥"、"姐"未免出現尷尬氛圍,尤其對女性而言,年齡小被叫大的話,對方會極其不愉悅,這便為今後交往過程中埋下隱患;二則讓人感覺極為不舒服。

人際交往大有學問,馬未都:別瞎喊

冰心說過:修養的花兒在寂靜中開過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裡結實。好的修養在人際交往中尤為重要

,如何讓對方感覺到舒服,便是修養最為直觀的檢驗標準了。

若非常突兀地叫出"哥"、"姐",對於不熟絡的對方而言,多少會覺不自然;三是"哥"、"姐"本是表示有血親關係的稱謂,如此隨意將此稱謂用到人際交往中,不僅貶低了該稱謂所表示的親屬關係,還降低了交往的檔次。

人際交往中的三個層次

和太強的人在一起,我會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交朋友不是讓我們用眼睛去挑選那十全十美的,而是讓我們用心去吸引那些志同道合的。--羅蘭

對於如何稱呼他人,馬未都強調:對方是非常熟悉的人,可以直呼其名字。這樣方顯大氣,也不失親密。對方是不熟悉的人則可根據對方職業來劃定,比如某老師、某醫生,如若不知對方何其職業,則可稱某先生、某女士、某同志。

人際交往大有學問,馬未都:別瞎喊

除此,馬未都還告誡年輕人,人際交往中,要講究三個層次。第一層次:親人要生。木村久一說:家庭應該是愛、歡樂和笑的殿堂。

然而,世上每天有很多家庭,充滿著爭吵與冷戰。本身最親的人,卻將最爆的脾氣發在他們身上。而對陌生人卻百般忍耐討好,這便是畸形的關係。

印度《摩奴法典》提到,溫和的語言,是善良人家庭中決不可缺少的。老話所言"是親三分客",沒錯,親人之間,雖是至親,但卻要存有三分生分和客套,只有保持一定的距離,不是說翻臉就翻臉,不是無所顧忌大肆宣洩自己的脾氣才是親人,而應留給對方最基礎的面子和尊嚴。

有人說,親人就是即便發過火對方也能不計前嫌。此話不假,但親人間忘了分寸、不分輕重,最終鬧翻一別兩寬的事例也有不少,如若能好好經營、注重方式,何不換種方式交流?

人際交往大有學問,馬未都:別瞎喊

第二層:熟人要親。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古人用詩句表達著對朋友的誠意。在與熟絡的人交往時,雖無血緣關係,但彼此甚為了解和熟悉,那就要處的比親人還要親,讓對方感受到你的真誠,才能來日方長。

不過,此舉要把握好分寸,畢竟略帶虛假成分。羅曼·羅蘭說,有了朋友,生命才顯出它全部的價值。自古以來,把朋友看的比生命還重要的人不在少數。

第三層:生人要熟。雖然社會是一個關係網,但不是所有交際的對象都是熟悉,而對於生人,就要表示出順其自然的熟悉來,身邊有些人被稱為"自來熟",正是領悟了在人際交往中,自然的熟絡才讓對方信任並愉悅。

雖然大多人從事的並非同一行業,也分很多交際圈,但在大的社會環境下,各行各業的人都有交集,而不同圈子的人也會有交集。把握這個層次的交際原則尤為重要

人際交往大有學問,馬未都:別瞎喊

培根說:得不到友誼的人將是終身可憐的孤獨者,沒有友情的社會則只是一片繁華的沙漠。友誼是這個世界上最奇妙的資本,何為"人情世故",期間參雜著各種社會關係。出門購物,需要與人打交道;獨自駕車出行,車子雖各行其道但也要默契避讓才能有良好的交通秩序;公園裡各自玩耍的人卻形成了他人眼中的風景。

巴金說,友情在過去的生活裡,就像一盞明燈,照徹了我的靈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點點光彩。讓我們用心深悟為人處世的原則技巧和道理,再用心去結交那些善良正直而有愛的朋友吧!

文/古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