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管机关成长记》一、领导给你改材料,你慌了吗?(原创)

首记:《小管机关成长记》系列是笔者之前创作的一系列文章,发表于公众号:公文写作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行关注。之所以创作小管机关成长记,是为了记录一些机关的工作,总结机关的经验,和《我在体制内的这些年》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小管机关成长记》更侧重于工作的说理,《我在体制内的这些年》更侧重于诙谐的记叙,各有特点,在这里也会陆续进行更新,喜欢的朋友请多多关注。因之前在其他公众号投稿,虽是原创,却非首发。


众所周知,很多材料的成型都不是一稿二稿就能完成的,俗话说:“文章不厌千回改。”许多好文稿都是改出来的。由于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领导可能对某个问题有了新的想法,对写的文稿进行修改,这是很正常的。很多情况下,领导会把新要求告诉你,你回去再揣摩意图、搭建构架、组织材料、打磨成文。但是有时候遇到领导面对面改材料,就会出现很多尴尬的情况。

最近,小管同志总是闷闷不乐,从领导屋里出来就和霜打的茄子一样,仔细询问之后才知道,原来是写的材料出了问题。

“主任,我都来了大半年了,材料也写了很多了,怎么还是被领导批评呢?”

“领导都批评你那些方面?具体给我说说,我看能不能帮到你。”

“主要是领导给我改材料,出现了很多问题,弄的我脸上火辣辣,领导脸色也不好看,其实这些问题我也犯过很多次,但就是粗心。就拿这篇材料来说,主任你看看。”

不看不要紧,一看却真发现了很多问题。经过梳理,再对照领导给小管改的地方,我给小管总结了他的几个错误:

一是文中有很多错字、别字。很多都是低级错误,明明可以通过仔细检查就能避免。领导一边看,一边给圈错别字,那是多么的尴尬。

二是文中标点错误。明明可以用句号,却一逗到底;明明是一个层次,却分号、句号乱用。领导在改材料的时候就会觉得很没有逻辑性,不知道你到底想表达几个意思。

三是文不对题。小管的小标题起得不错,很有文采,也很工整,但领导却写了“文不对题”四个大字,让小管的心血白费,有一个小标题:创新载体增强“渗透力”,内容应落在载体创新上,全段却重在措施,没能体现载体。

四是语句不畅。不是说他写的是病句,而是上句的意思还没说完,就马上说另一个内容,跳跃性太大,有想法没措施,有措施没效果,光记流水账了。

我拿着小管的材料,知道写材料是个“苦差事”,很多年轻人也不愿意去写材料,为了不打消他的积极性,在和小管一起学习梳理的过程中,针对他犯的错误,也交给了他几点改材料的方法。

一、自己起草的材料一定要看“三遍”

为什么说“三思而后行”,就是要不断的重新来过,三不是一个确数,但却是一个态度,自己都读的不顺畅,领导拿过来更读不懂你写的什么。自己打字不注意,错字不又响影中文阅读(你仔细看),在领导那里就容易出丑。一心想着完成任务,就容易“忙中出错”,甚至是“低级”的错误,这种错误是万万不能犯的。

二、自己改的材料一定要“前后琢磨”

很多时候自己想到哪里就写到哪,就容易出现文段不通、语句不畅的情况,“前后琢磨”就是要看主语、看主题、看衔接,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例子:要注重从创城暴露出的短板,确定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一句说短板,下一句就说基础设施,明显的缺少衔接)在修改的过程中就要注意这一类的情况。

三、自己写的材料一定要“有血有肉”

很多写材料的同志都知道小标题的重要性,一个好的标题文章至少成功了一半,但是过分的追求标题反倒有些“凤头鸡尾”的尴尬。材料材料,有材有料,没有料只能是空中楼阁。归根结底,是内容大于形式,小标题再好,也需要归结到内容上。先说事,再说词,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没内容做支撑,就谈不上好的材料。该用措施的用措施,该用数据的用数据,只有把事说清楚,才能有拔高美化的可能。

材料是给领导用的,但是也是自己能力知识的体现,他会仔细的读一遍,很多情况下自己写材料不注意,在其他人眼里就成了低级错误各位读友,也请一并珍惜那些面对面帮你修改稿子的领导。

听完这些,小管说自己好像明白了,以前领导也说过这些问题,但是自己没太当回事,就觉得是小事,这次知道了下次就不会犯了,怎么也不会有问题的,没想到还是常错常新。经过这次教训,自己一定好好学习,回去再把之前领导给改过的材料好好的整理一下,总结一下,争取下次不要犯这些“低级”错误。

“没有厚实的家底,就得拼自己的汗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