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專版|產業領路人齊聚,“機器人”新機遇湧動創業之城

青島日報專版|產業領路人齊聚,“機器人”新機遇湧動創業之城

青島日報2020年11月24日3版

青島日報專版|產業領路人齊聚,“機器人”新機遇湧動創業之城

青島日報2020年11月24日4版

2020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CEO圓桌論壇舉行,嘉賓圍繞新形勢下機器人行業發展展開精彩的思想碰撞——

產業領路人齊聚,“機器人”新機遇湧動創業之城

2013年開始,每年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都會舉辦機器人CEO圓桌論壇,這也是國內唯一的機器人領域的CEO圓桌論壇。每年的圓桌論壇,都圍繞當下的熱點或焦點問題展開,國內外領頭企業都會以此為契機進行精彩的思想碰撞。

2020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CEO圓桌論壇,主要圍繞兩個議題進行,一個是新冠肺炎疫情給機器人行業帶來的新機遇和新挑戰,一個是新形勢下機器人行業如何與用戶、行業加強合作,融合發展。

青島日報專版|產業領路人齊聚,“機器人”新機遇湧動創業之城

■2020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CEO圓桌論壇現場。

疫情帶來更多自動化需求

“疫情給企業帶來的壓力很大,因為汽車行業是庫卡注重的業務方向,今年下降趨勢非常明顯。”庫卡中國機器人銷售業務總經理戚懌綺說,作為機器人廠家,面對這樣的挑戰,公司正在嘗試進軍新的領域。

新冠肺炎疫情給醫療行業帶來了非常大的機遇,很多應用都採用了機器人。如何把機器人更好地運用於醫療行業,代替人去做更多的測試,並且把AI驅動加入到實驗裡面,將其做得更好,其實在很多新方面是一個機遇。另外,受疫情影響很多人長時間待在家裡,不能經常外出消費,這對物流行業也是非常大的機遇。庫卡看到了這種機遇,開發了新的AGV產品,希望開闢新的增長空間。

談到疫情當中的新挑戰和新機遇,安川電機(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岡久學表示,疫情首先帶來的是周邊環境的變化和人們購買意識的改變。比如,採購的物品種類發生變化,外出旅行、海外旅行沒有辦法進行等,這樣的變化也會帶來相關的投資變化。

“我們關注到,目前中國正在推進的包括5G建設在內的新基建領域的各項建設,相信相關的設備投資今後會更加活躍。對於我們機器人行業來說,這同樣是很大的發展機遇。”岡久學說,在這次疫情的影響下,食品、醫藥等行業的自動化需求也會進一步提高,它們不僅僅需要傳統制造業的產品群體,還會需要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特別產品。

關心客戶的價值增值

新形勢下,機器人行業如何與用戶、行業加強合作,融合發展?瀋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劉長勇說,公司除了提供整個系列的產品外,同時還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為客戶定製整個數字化工廠或者是數字化車間的“交鑰匙”工廠。“與用戶充分融合,是公司主導的發展內在邏輯。比如一個行業的典型客戶、團隊,利用他們的行業經驗,深度疊加公司的機器人技術和集成智能製造技術,共同解決問題。把整個方案、整個環節打通,為用戶提供滿意的方案,以此來做到充分融合。”

新松機器人設計了自己的數字化車間,除了滿足自己的機器人本體制造,同時也為客戶做一個示範。公司也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人才培養方案,比如新松有自己的教育集團,為客戶進行技術培訓,提供從方案設計到“交鑰匙”整個工程的“全產品週期”服務。

“像我們這樣的技術型企業,從管理層到研發工程部門,整個公司內部都是技術人員,往往產生技術過剩的問題。”上海發那科機器人有限公司總經理錢暉說,技術過剩就是喜歡把這個產品做到最好,把什麼東西都堆在一起,這也是他們一直在反思的問題。實際上,企業要回歸到客戶的本源,聚焦客戶的需求,關心客戶的價值所在。

錢暉認為,設備供應商應該進一步發掘客戶的核心需求,關心客戶的價值增值。“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初心就是客戶的核心需求,使命就是為客戶增值,只有做好這兩點,產品才會被客戶所接受。”

世界機器人頭部企業紛紛落戶,本土企業發展勢頭強勁,產品涉及軟件開發、系統集成、關鍵部件等產業鏈各個環節——

大塊頭企業雲集,青島崛起機器人產業新高地

11月22日至24日,2020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在青島高新區開幕。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2015年首次在青島舉辦,時隔5年再次與青島聚首,不僅可以煥發青島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新生機,更是對這片機器人產業培育熱土的肯定。

作為青島市機器人產業集聚地,青島高新區以打造中國北方最大的機器人產業基地為目標,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迅速集聚一批關聯度高、產業鏈長、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機器人研發及產業項目,在新一輪“高端製造業+人工智能”攻勢中力爭上游。

青島日報專版|產業領路人齊聚,“機器人”新機遇湧動創業之城

■2020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產品展。

截至目前,青島高新區累計引進一百餘個機器人產業鏈項目,總投資超過130億元,佔全市機器人企業的80%以上,產品涉及軟件開發、系統集成、解決方案、關鍵部件等產業鏈各個環節。

龍頭企業加速集聚

2014年12月15日,被科技部批准為國內首家“國家機器人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青島機器人產業正式進入國家機器人產業佈局;

2015年5月25日,獲青島市工業產業集聚區建設協調領導小組頒發的“青島市高新區高端智能裝備集聚區”稱號;

2017年12月,青島機器人產業集群獲科技部火炬中心批覆,設立創新性產業集群試點;

2018年10月,由科捷機器人牽頭組建的山東省機器人創新中心獲批成立;

2016至2018連續三年,獲中國工業機械聯合會和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共同頒發的“金手指獎·最具影響力機器人產業園”稱號;

……

2014年是高新區機器人產業元年,高新區精準定位,重點發展以機器人為主的智能製造產業。近幾年,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及市場需求的拉動下,高新區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形成了良好的基礎和集聚度,具備了搶佔未來行業制高點的發展先機,為進一步發展人工智能奠定了良好的產業基礎。

經過幾年發展,機器人龍頭企業在高新區加速集聚。世界機器人排名前10的企業中,已有ABB、KUKA、安川、發那科、那智不二越、新松等6家落戶,機器人“四大家族”齊聚,畢勤、海克斯康等一批外資優質項目落戶發展;本土企業勢頭強勁,軟控、科捷機器人、科捷智能裝備、寶佳、諾力達、北洋天青、星華智能等企業迅速崛起。高新區初步形成了以國際機器人產業園為主要基地的優質智能製造產業集群。

圍繞機器人產業建鏈補鏈,高新區構建起機器人全鏈式產業佈局。上有盈可潤減速器、旭升視覺、智騰微電子傳感等核心零部件供應商,中有科捷、寶佳、新松等本體制造商和系統集成商,下有本地合作及紅樹林等教育培訓機構,建鏈成效顯著,形成了良好的配套發展模式。

此外,高新區機器人產業鏈上企業階梯式分佈,既有新松、軟控、星華等上市企業,北洋天青、德系智能、通產等新三板企業,也有科捷機器人、科捷智能裝備、寶佳自動化、高測股份等多家擬上市企業,還有元啟智能、里奧、力鼎等一大批潛力企業,產業格局兼具競爭性與引領性。

產業環境日益優化

機器人產業的發展不是無土之木,青島高新區為其提供了一片肥沃的土壤。

青島高新區積極爭取國家、省市各級支持,圍繞人才、科技、金融、公共服務等方面優化發展環境,出臺十餘項產業發展規劃和扶持政策。近年來,高新區累計引進智能製造領域高端人才70餘名,機器人領域兩院院士6名、國外院士1名,與多所職業院校合作建立應用人才聯合培訓基地。此外,設立專項產業基金,搭建起青島國際機器人中心綜合服務平臺,全面打造益於產業發展的營商環境。

高新區黨群、經發、科技等部門則紛紛出臺政策,包括提供產權型人才公寓、產業發展資金、園區企業孵化獎勵政策等,在企業切實需要的各類政策支持下,園區企業“雙招雙引”取得明顯成效,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功能區改革後,青島高新區編制了《“3+1”主導產業細分領域專題規劃》,主攻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醫療醫藥、人工智能+高端裝備製造和現代服務業等“3+1”主導產業集群。科學佈局以機器人為主導的“人工智能+高端裝備製造”新型產業鏈,加速打造中國北方最大的機器人產業基地。更為聚焦的產業方向,帶來的是更精準的發力、更完善的服務、更深度的產業鏈條延展。

據瞭解,下一步,青島高新區將重點發展減速器、伺服系統、控制器三大核心零部件。加強在人才、技術、資金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外引內培,一方面大力吸引國內外技術先進、帶動性強的龍頭企業入駐;另一方面積極培育本土企業發展壯大,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同時,支持有實力的機器人本體制造企業通過引資、引技等方式,切入核心零部件製造領域。

在中游本體制造商、軟件提供商和系統集成商方面,高新區將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提升中高端產品供給能力,以點帶面推動工業機器人向小型化、輕型化、柔性化方向發展。延展布局人機協作機器人、真空清潔機器人、全自主編程工業機器人等產品,推動高新區工業機器人向中高端邁進,進一步做大做強做優。

高新區將積極拓展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產業規模。加大對現有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重點企業支持力度,重點發展公共服務、物流、家庭清潔、教育娛樂等服務機器人,以及公共安全、應急救援、極限作業等特種機器人。依託高新區醫療醫藥產業發展基礎,積極發展手術機器人、輔助機器人、康復機器人等醫療機器人,加快機器人在醫療健康等新興應用領域的佈局。

培育壯大重點行業機器人應用系統集成商,以集成應用促進機器人產業發展。依託良好的應用市場基礎,青島高新區積極推動機器人在電子信息、高端製造、醫藥等行業的規模化集成應用,聚焦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解決方案,加速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

創新成果不斷湧現

青島高新區堅持以“中國製造2025”為指導綱要,搶抓“工業4.0”和國家推動“兩化融合”的戰略機遇,圍繞高端裝備製造,在國內率先佈局發展機器人產業。近年來,園區企業技術突破成效顯著,自主創新成果不斷湧現。

隨著“新基建”的部署推進,工業互聯網越來越受重視。作為青島科捷機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長的陶喜冰,在智能製造領域有自己獨到的遠見。“智能製造產業的縱深發展離不開工業互聯網。科捷本身就是比較領先的智能製造企業,我們在工業互聯網這塊做得會相對容易,但是做好做優才是我們的目標。”陶喜冰說,目前科捷機器人有2萬多臺供給國內外企業的設備,這些設備的維護運營基本上實現了網絡維修維護。近期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改建智能工廠,對無人化、少人化車間的需求提升,科捷也在不斷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產品服務。

為了在工業互聯網領域佔據優勢,科捷與多所國內院校開展合作協議,院校幫助科捷實現軟件上的升級,科捷對產品進行生產優化。科捷為輪胎行業打造的“全鋼重載輪胎龍門機器人分揀碼垛系統”“橡膠輪胎智能分揀系統”,填補了國內領域應用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目前,科捷是富士康在中國大陸機器人領域的唯一合作伙伴,獲國家專利50餘項。

日前,青島市科學技術局公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轉建市級技術創新中心名單,青島海德馬克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等多家高新區企業成功入選。海德馬克也憑藉著研發的“硬核技術”數控快鍛機入選山東精品裝備名錄,並獲得2019年山東省首臺(套)技術裝備認定。

在海德馬克辦公樓大廳入口,擺放著一圈冰箱、洗衣機等的輕工業鈑金衝壓產品,智能化家電生產線正是海德馬克的起家之處。海爾、海信、美的、小鴨等大型家電企業的生產車間都有“海德馬克製造”的身影。順應工業4.0的發展趨勢,海德馬克開始將目光轉向技術含量更高的工業機器人。

2012年,200噸數控重載鍛造操作機下線,翻開了公司跨入高端裝備行列的新篇章。“每一臺設備的誕生都在意料之外,起初的想法只做到負載8噸就可以了,後來逐漸做到了80噸、100噸、200噸、300噸,這些產品都是國內相應領域內的首臺產品。”青島海德馬克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總裁王安基介紹,公司在發展過程中逐漸找準發展方向精準鑽研。

目前,公司實現產品結構調整重大突破,已發展為智能生產線、工業機器人、智能化工廠解決方案供應商,擁有150項國家技術專利,生產了580餘套鍛造生產設備,650餘條家電鈑金生產線,產品遍佈50餘個合作國家和地區。青島海德馬克智能裝備有限公司重工事業部總經理夏峰表示,今年海德馬克正在研發一款設備,將有望打破該類產品只能依賴進口的局面。“目前此產品只有奧地利的一家企業可以生產,如果我們研製成功的話,將可以完全替代進口。”

科捷機器人和海德馬克只是高新區眾多機器人企業的傑出代表。近日,工信部公佈在科技支撐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現突出的人工智能企業名單,青島高新區企業青島悟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位列其中。疫情發生以來,在全國疫情防控工作迅速推進的形勢下,悟牛智能利用自身技術優勢,在最短時間內改裝出了無人駕駛消毒機器人,無償捐贈到疫情防控一線。這也是區域產業成熟程度、企業創新能力另一真實寫照。

高質量發展的“高新樣本”

今年前三季度,青島高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速6.0%(全市第一),較上半年提高0.5個百分點,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工業增加值增速10.7%(全市第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15.4%(全市第四),其中工業投資增速64.7%(全市第一),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位居全市前列。

作為全省第一批開發區改革試點單位,青島高新區改革擔負著“為後續功能區改革提供寶貴的經驗”的使命擔當。一年來,青島高新區緊緊圍繞市委提出的功能區“瘦身、強體、放權、搞活”的要求,聚焦體制機制、幹部隊伍、營商環境、行政效率、金融服務五大領域中制約發展的突出問題,堅持刀刃向內,創新路數打法,對原有的運行機制進行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改造,加快建立層級精簡、扁平管理、開放協同、利他共生的生態系統,以改革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推動全區高質量發展駛入快車道。

一年時間,青島高新區從改革中找出路,以開放促進創新,以創新倒逼改革,逐步構建新格局、打造新優勢、開創新局面。在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建設中,青島高新區作為全省唯一獲評開發區、全市唯一獲批單位,獲國務院督查激勵。日前,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清憲對高新區改革創新工作取得成績作出批示:“困局中開新局,就是要靠改革、開放、創新!轉換思路,變化打法,就會有好的成效”。

“改革一年來,青島高新區通過改革激發了園區活力、創新了路數打法、搞活了幹部隊伍、匯聚了發展勢能。我們將繼續按照‘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方向,加快推進有利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改革,有利於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改革,有利於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的改革,建設創新驅動發展示範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青島高新區管委主任、工委副書記李鴻雁表示。

年銷量連續七年位居世界首位

2019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統計數據在青發布

2020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上,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簡稱CRIA)發佈了2019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統計數據。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銷量雖延續上年下降走勢,但年銷量仍連續第七年位居世界首位,其中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銷售實現小幅增長。

青島日報專版|產業領路人齊聚,“機器人”新機遇湧動創業之城

■大會現場,各屆舉辦城市標識形象展示了會議發展歷程。

自主品牌銷量穩定,產品結構不斷升級

據CRIA與IFR(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統計,2019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累計銷售工業機器人14.4萬臺,同比下降8.6%(注:IFR調整了上年同期數),降幅較2018年加深7.7個百分點。其中,外資品牌工業機器人銷售約9.9萬臺,同比下降12.2%;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銷售近4.5萬臺,同比微增0.8%。與2018年相比,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銷售增速雖有放緩,但依然保持增長;外資品牌工業機器人銷量持續下降且降幅加深。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在市場總銷量中的比重為30.9%,比上年提高2.9個百分點。

從機械結構看,2019年多關節機器人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在各機型中依然位居首位,全年銷售近9.6萬臺,同比下降2.3%,是自2013年以來銷量首次出現同比負增長。其中,自主品牌多關節機器人銷售保持良好增長態勢,銷量連續第三年位居各機型之首,全年累計銷售2.4萬臺,同比增長24.5%;市場佔有率升至25.4%,較上年提高5.5個百分點。SCARA機器人銷售在連續多年高速增長後出現下降,全年銷售2.7萬臺,同比下降18.9%;其中自主品牌SCARA機器人銷量下降15%。座標機器人銷售近1.4萬臺,延續上年下降趨勢,且降幅加深至22.1%;其中自主品牌座標機器人銷量同比下降27.1%。並聯機器人2019年銷售逆勢大幅增長,增幅達到32%。

分領域差異明顯,加工機器人需求旺盛

在市場整體銷售下行的背景下,工業機器人主要應用領域的銷售出現不同程度下降。搬運和上下料作為首要應用領域,2019年銷售6.2萬臺,同比下降4.4%,在總銷量中的比重提高至42.8%;其中自主品牌銷量下降9.1%。焊接與釺焊機器人銷售3.4萬臺,同比下降16%;其中自主品牌銷量增長10.2%。裝配及拆卸機器人銷售2萬臺,同比下降16.7%。加工領域機器人銷售同比增長105.5%,是唯一實現銷量增長的應用領域。

總體而言,搬運與焊接依然是工業機器人的主要應用領域,自主品牌機器人在加工、焊接和釺焊、裝配及拆卸、潔淨室、塗層與膠封領域的市場佔有率均有所提升。

從應用行業看,電氣電子設備和器材製造連續第四年成為中國市場的首要應用行業,2019年銷售超過4.2萬臺,同比下降8.9%,佔中國市場總銷量的29.4%;汽車製造業仍然是重要的應用行業,2019年採購機器人3.3萬臺,銷量在上年的基礎上繼續下降17.1%,在中國市場總銷量的比重下降至22.9%。此外,金屬加工業(含機械設備製造業)機器人購置量同比微降0.3%,降幅收窄。塑料及化工用品製造業機器人採購量同比下降19.4%。作為第五大應用行業,食品製造業機器人採購量同比增長6.6%,延續了增長趨勢。

應用行業持續擴大,釋放更多市場潛力

從內外資結構看,2019年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在主要行業市場佔有率總體呈現上升趨勢,但在前兩大應用行業中佔比下降,電氣電子設備和器材製造業中佔比為26.1%、汽車行業中佔比為12.9%,分別較上年下降4個和1個百分點。2019年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應用行業繼續擴大,已涉及國民經濟45個行業大類和135個行業中類,釋放出更多市場需求。

基於當前市場情況與行業運行態勢,預計202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銷售不會延續上年的下降走勢,有望實現一定幅度的增長。其中,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的銷售增速將與行業總體基本持平。

據瞭解,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將於2020年11月發佈《2020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市場報告》,詳細分析近期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發展情況。

專家訪談

在“痛點”之上創新

——訪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宋曉剛

近年來,工業領域“機器換人”現象普遍,服務型機器人在家庭、醫院、餐廳等不同場景裡應用普及,影視作品裡的相關題材也屢見不鮮。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宋曉剛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機器人的熱度經久不衰,根本原因在於對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青島日報專版|產業領路人齊聚,“機器人”新機遇湧動創業之城

宋曉剛

宋曉剛說,通過機器人應用降低勞動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將人從重複無意義的勞動中釋放出來,背後具有劃時代意義,但也不乏時代的挑戰。

機遇:5G和人工智能助力發展

“隨著國家人口紅利優勢逐漸消失,發展工業機器人是十分必要的;提高生活質量,助力醫療、助老助殘,這些則是服務機器人發展的重點方向。”宋曉剛說,“當代,不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十分重視各領域機器人的研發。”

伴隨5G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科技高速發展,機器人產業也適逢新的時代要求與機遇。一方面,消費者對於“簡便”“高速”“實時”的要求日趨嚴苛,要求產品在功能、使用方法、智能化水平上進行優化。而作為重點需求的 “減少延時”,要求同一時間段的通信傳輸量大幅增加。另一方面,“互聯”需求也十分迫切。人們不再滿足於逐個、孤立的產品,越來越希望“智能家居”“智能辦公”等整體性概念實現。5G和人工智能技術,恰恰可以廣泛應用到各行各業、各種產品上,助力整體性智能生活實現。

“對於機器人產業而言,將原先的技術與5G、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新的通訊技術融合發展,打造智能互聯的整體空間,是目前機器人產業面對的課題。”宋曉剛說。

評價:青島機器人產業前景無限

宋曉剛表示,目前青島的機器人產業發展潛力較大。這和山東省是工業大省,尤其是裝備製造業大省有關;青島本地發達的紡織、家電等輕工業,也對發展機器人產業提供了良好的市場空間。“機器人最終還是要應用到各個行業,所以我覺得這是山東的一大優勢,也跟中國在國際上的優勢是相似的。”

宋曉剛認為,青島的機器人產業發展基礎較好,主要體現就是位於高新區的青島國際機器人產業園。在全國來講,青島國際機器人產業園起步較早,到現在基本形成了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的集群效應。在當地形成了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鍊的完整鏈條,三者能夠彼此協同,發揮作用,從而促進行業長期存續和發展。“對於機器人產業,包括智能製造產業,青島都是一個很有前景的地方。”宋曉剛說。

2013年起,我國已連續六年成為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消費市場,約佔全球市場份額三分之一,是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但宋曉剛認為,目前我國的機器人產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市場份額偏低,主要的市場仍被外資品牌佔據等。“青島想要突出重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非常重要。”

建議:堅持市場化導向注重創新

創新發展的“點”在哪兒,又該如何抵達?宋曉剛認為,青島在繼續發展機器人產業的路上,應該注意兩個方向,一是市場化導向,二是行業細分。

“我們以往的思路常常是根據科學院、大學的一個論文,進行具體產品研發。但對於研發者,創新的點更應該來自於市場和目標企業,瞭解他們需要什麼技術和產品,集中精力攻克這些方向。”宋曉剛表示。

使用者的“痛點”,就是生產者的“創新點”。宋曉剛認為,機器人研發企業最好能深入細分行業,瞭解目標企業的每一個生產環節,逐一找到應用需求。“機器人研發企業千萬不能剛做一個行業,還沒做透,馬上就蹦到另外一個行業。這樣產品既不對口,也無法找到新的創新點,更新‘二代’‘三代’機器後,會最終失去活力。”

讓宋曉剛高興的是,在發展過程中,青島機器人產業的一些龍頭企業已經針對細分行業拓展業務。比如寶佳自動化,一開始主要做飼料行業的碼垛上下料自動化研發,由於食品行業的油、糧和飼料生產過程有相似之處,之後往食品行業發展。“一個地方解決了問題,之後再擴展,這是一個很好的案例。”

企業聲音

科捷機器人董事長陶喜冰:

疫情中有機遇,下半年訂單同比上漲一倍左右

本次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匯聚了不少業內頭部企業交流分享經驗。作為青島土生土長的企業,青島科捷機器人有限公司近年來發展迅速,不僅獲批山東機器人創新中心、山東省機器人與精密製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還為豐田、富士康等公司長期提供橡膠輪胎智能分揀系統、智能手機機器人組裝系統等智能工廠整體解決方案。

公司董事長陶喜冰介紹,公司發展較快,一方面得益於青島的產業政策重視,出臺了很多扶持政策;另一方面,中國的機器人產業發展已經到了一個騰飛的大趨勢上。“這是我們發展的‘兩股東風’。”陶喜冰說。

青島日報專版|產業領路人齊聚,“機器人”新機遇湧動創業之城

陶喜冰

陶喜冰介紹,青島工業基礎好,發展機器人產業時間也較早,但目前產業鏈條仍有需要補充完善的地方。“從門類講,搞系統集成的比較多,搞零部件的比較少;從終端用戶角度講,場景開發利用這塊也比較薄弱。”他認為,完整的產業鏈應從零部件、本體、集成應用到場景全部打通,形成更好的產業生態。“從我們企業的角度,很希望膠東五市繼續加強合作,這樣產業門類和場景應用都會更加全面。”陶喜冰說。

當下伴隨科技進步,新產品層出不窮,市場競爭加劇,但陶喜冰認為,高端產品仍然稀缺。他認為機器人企業應當堅持“三高”戰略:高端技術、高端產品、服務高端用戶。“‘高端’來源於多年堅持基於用戶需求的產品技術研發,提供最好的服務體驗,創造最高的價值。同時抓住場景應用,提升工藝水平,為用戶打造獨特的適用長久的解決方案。”

今年受疫情影響,不少行業受到衝擊。不過陶喜冰表示,疫情中也有機遇。“很多企業和工廠認識到,人也是生產中的不可控因素,所以用機器取代人從事一些勞動強度、危險係數較高的崗位環節,這是一個大的趨勢。”據統計,科捷機器人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訂單量有所下降,但5月後開始回升,下半年訂單量同比去年已上漲一倍左右。(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 濤 羅 震)


分享到:


相關文章: